地球有毀滅的一天嗎?來看看科幻電影中世界的「一千種死法」!

2021-01-10 知識就是力量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在科幻電影的歷史上,「毀滅」 似乎是一個常說常新的題材。

於是,一年又一年,我們無數次在大銀幕上目睹了人類文明乃至地球的毀滅。這些電影在給大家觀感體驗的同時,也會讓人類深思。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科幻電影中描述的世界的「一千種死法」吧。

圖/暱圖網

死法一

小天體撞擊

代表作: 《天地大衝撞》 《絕世天劫》

1998年,這兩部以小天體撞擊地球為題材的災難片相繼上映, 引起了 人們對發生這類撞擊事件,並由此誘發大範圍海嘯和灰塵蔽日全球冰封的擔憂。

有一種猜想認為,恐龍滅絕就可以歸因於小行星或彗星一類的地外天體的撞擊。而發生在1994年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事件,也讓全人類意識到小天體撞擊行星的威脅確實存在。

模擬實驗表明,如果有直徑達到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撞擊掀起的塵埃就會造成全球範圍內的嚴冬和農作物歉收,從而導致人類文明的崩潰。幸運的是,以目前的天文學觀測結果來看,地球暫時還不會受到如此巨大的小天體的威脅。

動圖/電影《天地大衝撞》

死法二

全球氣候變化

代表作: 《後天》 《雪國列車》 《星際穿越》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已經深刻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甚至改變了一些區域的氣候。全球變暖導致的兩極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無疑會導致這些城市被毀滅,進而對人類社會的穩定構成衝擊。

《後天》則描述了溫室效應的另一種後果,那就是全球氣候變化造成了季節紊亂,突如其來的強寒流讓繁華的城市被瞬間冰封。而《雪國列車》的故事背景,是人類試圖緩解溫室效應的一次不成功的嘗試。這場出於好意的災難也說明,全球氣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自以為是的改變很可能會引發 「蝴蝶效應」 。

圖/電影《雪國列車》

死法三

生化試驗失控

代表作: 《我是傳奇》 《十二猴子》

殭屍題材的電影為數不少,而科幻元素為這一古老的恐怖題材賦予了新的內涵。這一類影片暢想某種神秘的疾病或者失控的生化試驗,會直接將大部分人類變成行屍走肉,而倖存的正常人,則要在這個現代文明崩潰的世界上艱難求生。

通過這一類影片, 我們可以感受到人類現代文明的脆弱。失去電力、自來水、 燃氣、電信和網絡等支撐現代社會的服務,很多適應力不強的人會迅速悲慘地死去; 而失去維護的現代城市,現代文明的痕跡會迅速消失,從而變得越來越危機四伏。

圖/電影《我是傳奇》

死法四

全球核大戰

代表作:《恐懼的總和》

《恐懼的總和》幾乎不能算是科幻片,它的背景和片中出現的科技,幾乎都是現實存在的。但它卻做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思想實驗: 美國和蘇聯 (俄羅斯) 等核大國的核對峙,幾乎隨時可能暴發,演變成全球範圍內的核大戰。在這部影片裡,一個新納粹組織的恐怖分子,就通過在美國巴爾的摩引爆一枚走私自以色列的原子彈,幾乎引起美俄兩國的全面核戰爭。

事實上,在美蘇爭霸的高峰時期,這兩個核大國儲備了可以將地球人類毀滅數次的核武器。而且,自蘇聯掌握洲際飛彈直到現在俄羅斯接管了這些「核遺產」 的幾十年裡,發生過數起可能觸發核大戰的意外事件,只是因為操作人員足夠謹慎及時核實, 才沒有釀成大禍。

圖/電影《恐懼的總和》

死法五

人工智慧失控

代表作: 《終結者》系列、 《機械公敵》

如今,超級電腦在西洋棋比賽和電視問答節目中戰勝人類的頂尖選手,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在此之前數十年,一些人就為日新月異的人工智慧技術感到擔憂,認為失控的人工智慧也許有一天會 「叛變」 ,並毀滅人類統治地球。

《終結者》 系列電影就表達了這種擔憂:不知疲倦而且帶有武器的智慧機器人形成了另一種 「文明」 ,將創造它們的地球人類屠戮殆盡。相比於人類,智慧機器人等人工智慧的最大優點,在於不知疲倦和痛苦,而這在有些時候,也會成為它們帶給人類的 「終極恐懼」 。如今,不少科學家都在呼籲限制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直到人類能找到更好的控制它們的手段。

圖/電影《終結者》

死法六

地外文明入侵

代表作: 《獨立日》 《冰凍星球》 《世界大戰》

在整個科幻電影史上,認為外星智慧生命( 甚至是以能量形式存在的生命)會以遠超出人類的科技實力進攻地球的作品,可謂汗牛充棟。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代表作品 《三體》 ,其實也屬於這一類題材。

時至今日,我們仍然無法確定地外文明的善與惡,而一些科幻小說還提出了第三種觀點,那就是地外文明的舉動無所謂善惡,在人類看來的惡只是文化衝突的結果。

那真正的未來究竟會怎樣呢?你有什麼想法,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與大家交流哦。

文 / 苗若玖

本文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相關焦點

  • 科技視界丨地球的壽命有多長?科幻電影中地球被吞噬的場景會發生嗎?
    《流浪地球》電影海報 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正在持續熱映,影片開頭講述了「世界末日」的到來:太陽急速老化,不斷膨脹,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人類不得不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
  • 《1000種死法》告訴我們:活著,就是成功!
    聽過這樣一句話嗎?叫「生活永遠比電影更精彩!」沒錯!大千世界,只有我們想不到的,而在我們想不到的這些事情裡面,除了各種荒唐的古怪事情外,還有一樣也包括在內,它便是很嚴肅的話題:死亡!《1000種死法》之所以如此吸引全世界的觀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每個人最終都要面對死亡,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所以死亡這條必經之路,就像《1000種死法》開頭的介紹說的那樣:在名為地球的蔚藍星球上,平均每6秒就有一個人與世長辭。死亡,這個我們最熟悉卻又最陌生的詞語,除了給我們帶來天人永隔的痛苦外還帶了關於生命和存在的哲思。
  • 英雄聯盟:亞索的一千種死法,這五種最舒服!
    至於亞索為何能如此受歡迎,其實也是有很多因素的。首先是造型方面,國內8090和00後大多都是喜愛看動漫的,而亞索的劍客形象無疑是非常受歡迎的。然後是技能方面,擁有全聯盟最靈活的位移技能,還有那吹出風的出劍,空中大招的華麗,相信沒有人能拒絕。最後,各種花裡胡哨的連招讓人大呼過癮。所以亞索在國內能夠成為獨一檔的人氣英雄,不是沒有道理的。
  • 最牛科幻《三體》要拍電影 你知道有多難嗎
    10月17日,「三體電影」的官方微博發了消息,這是一部「製作精良、高度還原的史詩級國產科幻大作」……《三體》電影官方微博聲明等等,把「史詩」、「科幻」,還有「國產」放在一個句子裡,怎麼讓人有點兒情緒不穩定呢?這個,大哥大嫂過年好,請不要著急,鑑於某國的科幻電影現狀,咱們是不是拍點兒別的科幻小說,先練個幾百年,等神功大成再拍《三體》也不遲啊!
  • 這些科幻漫畫,適合喜歡《流浪地球》的你
    誰說中國做不出好看的科幻電影?2019年春節檔,一部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客串,不靠流量藝人主演,卻短短5天收穫超20億票房和極佳口碑的電影——《流浪地球》,一舉成為時下最令人出乎意料的賀歲片黑馬,在春節期間給大家帶來一場中式浪漫的科幻盛宴。《流浪地球》的小說原作,來自曾著有《三體》、《球狀閃電》等作品,並獲得雨果獎的國內頂尖科幻作者劉慈欣。
  • 關於地球毀滅,科學家推測出五種可能的方式
    ,我們的地球當然也不例外,不出意外的話,終有一天地球會從宇宙中消失。關於地球毀滅,科學家也發揮出自己的想像力,推測出5種可能的方式,分別如下。黑洞黑洞是已知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假如有地球遭遇了黑洞,那地球毀滅就是分分鐘的事情,那麼這樣的事情真的可能發生嗎?
  • 《流浪地球2》能否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新高峰
    《流浪地球》第二季概念海報《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佳作《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於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是在2075年的地球,那時的地球已經不再是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太陽也即將毀滅,人類需要尋找新的家園,而人類面對這一事實,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領地球逃出太陽系,尋求新的生機。
  •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驕傲
    春節期間火遍各大影院和朋友圈的《流浪地球》講述了一個太陽即將毀滅,人類為了自救,把地球從太陽身邊偷走的故事。
  • 《拯救地球》這真的是一部科幻電影
    第二個警察,則被去而復返的女友一記剪刀腿成功制服。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美女」救英雄。看到這,電影還只不過是一部假借科幻之名的警匪片。但下面的的內容,就真的刺激了。面對眼前無藥可救的中二病青年,康文植終於承認了自己外星人的身份。
  • 地心毀滅:極具想像力的科幻電影,地球能量不足我們將面臨什麼
    近些年來,科幻電影隨著特效製作的發展逐漸走向成熟,可是創新卻隨著技術的發展創新卻在一步步的減少。這是一個很矛盾的現象,硬體跟上軟體卻又有所下降。現在的科幻片似乎就是圖一個過癮,對於劇情的設定以及故事的背景弱化已經讓科幻片變為了爆米花的陪襯。
  •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正式與觀眾見面,首映當日就突破了2億元的票房大關,同時豆瓣評分飆升至8.3分,最終以46.55億的票房躍升為國產電影票房第二(僅次於《戰狼2》)。許多影評人和觀眾將《流浪地球》的上映稱作是中國科幻片元年的開啟,同時也將《流浪地球》稱為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075年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必須通過「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系另尋家園的故事。所謂「硬科幻」是指運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硬科學為基礎,通過嚴格且專業的計算和推演,描寫新技術和宇宙探索為人類命運與未來帶來改變的科幻作品。
  • 科幻電影中存在的「潛規則」你知道嗎?
    所以當你在熒幕前為你心目中的主角捏把汗時,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他是不會那麼輕易死的。當然有兩種情況除外,第一種是演員和製片方的合同到期,製片方選擇以死亡的方式對角色告別,有傳聞說漫威有意讓冬兵的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從埃文斯手中接過美國隊長這個角色,而羅傑斯將在《美國隊長3:內戰》中戰死,不過這個也只是傳聞,目前尚無確切證據。
  • 從星際穿越到流浪地球,一部成功的科幻電影需要哪些元素?
    關於物種滅絕,美國物理學家加來道雄說"物種滅絕是一種常態,這種可能性已經壓在了人類的身上",我們生活的地球已經經歷了5次大型滅絕過程,地球以及人類的未來更有十多種滅絕的可能性,小到全球變暖、核武器擴散、愛滋病毒、資源消耗殆盡,大到地球面臨另一個冰河時期的開始、黃石國家公園火山甦醒的可能、被流星或彗星撞擊的威脅,即使避開以上所有危險,50億年後太陽將會膨脹變成一顆紅色巨星,地球也將不復存在
  • 地球毀滅後,人類將會怎麼樣?結局讓人害怕!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面沒有什麼東西是永久的,包括我們的地球!就對我們人類在的太陽系來說說,雖然已經出現快五十億年的時間了,但是再過五十億年或者是一百億年的話,那些我們太陽系還會有嗎?我們人類所在的地球還會有嗎?
  • 《流浪地球》:不那麼「硬」的硬科幻電影
    較於往年「孫悟空」題材霸佔春節檔的情況不同,這兩部電影都帶有科幻元素。「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概念又被適時拿出來炒作一番。上映第一天,《流浪地球》在豆瓣的評分就達到8.4,票房超過2億。豆瓣上有評論:華語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硬科幻大片。
  • 【經典】《1000種死法》告訴我們:活著,就是成功!
    《1000種死法》劇照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1000種死法》第一季有高達8.3的評分,更難能可貴,甚至可以說讓人不可思議的是,《1000種死法》往後的五季,全都保持了高水準,每部評分都在》開頭的介紹說的那樣:在名為地球的蔚藍星球上,平均每6秒就有一個人與世長辭。
  • 《絕地求生》一百種奇葩死法集錦,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槍
    導 讀 話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連PUBG死法也有千千種。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絕地求生》中的一百種奇葩死法,大家可以照著看看自己中了幾個。
  • 流浪地球,出發!開啟國產科幻新紀元
    「國產科幻」、「吳京」、「劉慈欣」等等關鍵詞,都能在影視圈與科幻圈裡激起不小的浪花。在新春賀歲檔一眾喜劇電影中逐鹿的科幻電影,它的問世有什麼意義?它對國產影業的影響有多大?且讓我們細細梳理。 首先來看看《流浪地球》的背景吧。
  • 《流浪地球》這4點缺陷,告訴我們中國缺什麼樣的科幻電影
    讓整部電影具有全球化的人文視野。在科幻片類型方面,《流浪地球》是典型的太空旅行類的科幻電影。通過帶人類逃出太陽系,讓科幻想像發生在地球之外的外太空。《流浪地球》是工業體系創造的硬科幻電影。從票房和突破性來看,它都是成功的。但它有很多缺陷。
  • 如果地球毀滅,12星座會選擇在最後一天做什麼?
    12星座約會的最佳地點雙子座:遊輪之旅,欣賞了美麗的海景,吹著海風,在放鬆的狀態下約會時會更愉悅哦獅子座:時尚商圈,思想前衛,打扮前衛,一切都充滿了青春氣息,很適合和獅子座一起約會雙魚座:遊樂場,旋轉木馬、摩天輪之類的都是甜蜜到不行的約會場景,尤其的夜晚,簡直少女心爆棚如果地球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