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二十五史》三十句名言,中華五千年智慧盡現

2020-12-24 騰訊網

二十五史是中國歷代的二十五部紀傳體史書的總稱。比二十四史增加了《新元史》。二十五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元史》二十五部史書。二十五史之中,除第一部《史記》是通史之外,其餘皆為斷代史。

1.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譯文: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2.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周豈頁》

譯文: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3.為國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質後文。《宋書·江夷傳》

譯文:治理國家的道理是給民以食物不如給民以信義,做人首先要講誠信,才可以飾之以文。

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記·滑稽列傳》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6.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後漢書·劉般傳》

譯文:希望從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子,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楊震傳》

譯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8.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譯文: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裡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

9.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慄慄,日慎一日。《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譯文:應該像面臨著深淵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樣提心弔膽,害怕得發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謹慎。

10.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為利而往。

11.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漢書·高帝紀上》

譯文:順應道德的人才會昌盛,不遵從道德的人必然滅亡。

12.農,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漢書·文帝紀》

譯文: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賴以生存的衣食來源。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漢書·成帝紀》

譯文: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才叫過錯。

14.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漢書·食貨志》

譯文:在寒冷的天氣,人們不會去等待狐裘或絲綿做的輕暖的冬衣(寒不擇衣);人在飢餓的時候,不會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飢不擇食);人在饑寒交迫之時,也就不會考慮到廉恥之心了。

15.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漢書·項籍傳》

譯文: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後應戰只會被控制

16.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禍於未萌。《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

譯文: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智慧的人在災禍還未發生時就會有所覺察。

17.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國志·魏書二十七·王昶傳》

譯文:擔心的是人們知道前進卻不知道後退,知道索取卻不知道滿足,所以才會有受困窘侮辱的過錯,才會有產生悔恨的過失。

18.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三國志·吳書三·三嗣主傳》

譯文:對於讀書這件事,擔心的是人們不喜歡它,喜歡它是沒有什麼傷害的。

19.成敗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紀》

譯文:成功與失敗互為因果關係,世事不會永遠太平安寧。

20.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南史·徐勉傳》

譯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留給後代子孫,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嗎?

21.負薪救火,揚湯止沸,以暴易暴,與亂同道,莫可測也,後嗣何觀!《舊唐書·魏徵傳》

譯文:背著木柴去救火,揚起沸水來止沸,用殘暴來代替殘暴,與原來的混亂同出一轍,其後果之嚴重是很難測的,這樣下去,繼前朝而為君的,給後代還有什麼可顯示的呢?

22.居官當廉正自守,毋黷貨以喪身敗家。《元史·劉斌傳》

譯文:當官的人應該廉潔公正,堅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為貪財而喪身敗家。

23.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明史·湯和傳》

譯文:有長遠打算的人不應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微瑣事。

24.聚如丘山,散如風雨,迅如雷電,捷如鷹鶻。《元史·郝經傳》

譯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勝):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如同山丘一樣不可震撼,分散的時候又如風雨一樣無處不在,行動可以像閃電一樣迅速,動作可以像鷹鶻一樣兇猛。

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譯文:朝廷裡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麼要求天下的人行為端正呢?

26.馨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舊唐書·李密傳》

譯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筆)也寫不完罪惡;放盡東海之水也無法流完惡行!(罪大惡極)

27.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傳》

譯文: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28.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北史·后妃列傳》

譯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東西滿了就要防止它溢出來。

29.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後漢書·王符傳》

譯文:聰明人捨棄短處,發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30.君子立身,雖雲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隋書·文帝紀》

譯文: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儘管需要修養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誠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相關焦點

  • 若以史為鑑,則泱泱五千年中華歷史,就是那一本你生命的答案之書
    鄭板橋溫故,是說我們要不忘歷史,中華歷史浩浩湯湯,上下五千年,誰人能比!二十五史,光聽名字都嚇壞了人。這些厚重的歷史,不僅僅是戴眼鏡的老學究們喜歡,現在許多年輕人也愛投入其中。中國上下五千年,甚至不止五千年的歷史,不僅僅是我們中國人的寶藏,也是整個人類的寶藏。二十五史,正是厚厚一本《答案之書》啊!
  • 《容齋隨筆》8句智慧名言
    《容齋隨筆》8句智慧名言,很現實,很精闢,很經典。·-1-大而暗則多累,小而明則知分。出自《容齋續筆·卷第七》。月亮雖大,卻昏暗不明,且容易虧欠;火苗雖小,但很明亮,能照見非常細小的東西。-7-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月固不勝火,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出自《容齋續筆·卷第七》。利害相互交錯,而使得內心焦灼不安,就像起了火一樣。人們馳騁於利害之間,內心的中和之氣都被焚毀了,怎麼可能不精神渙散呢?
  • 中華上下五千年 呂蒙白衣渡江
    精彩文章推薦:中華上下五千年 「黨錮」事件中華上下五千年 範滂進監獄中華上下五千年 黃巾軍起義中華上下五千年 袁紹殺宦官中華上下五千年 取經求佛像中華上下五千年 班超投筆從軍中華上下五千年 張衡和地動儀
  • 少年得到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劇--孩子不可不知的歷史故事
    少年得到 | 大型廣播劇《上下五千年》 原價198現五折特惠,到手僅需99元 1月28日0點限時開搶
  • 《孟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聖人的智慧!
    下面挑選了其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我們共同感悟一下聖人的智慧! 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感悟: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在人生得意之時,就要多為天下眾生著想,多做利益天下蒼生的善事;在人生不得志的時候,更要堅守道義,做好自己,為世人做個榜樣。 二、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莊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莊子的智慧!
    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一、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人的壽命大多不過幾十年而已,雖然有時會感覺時間漫長,但相對於無限的時空而言,其實是很短暫的,就如白駒過隙一般,剎那間而已。
  • 《論語》10句名言,充滿人生智慧!
    《論語》這部經典裡面,到處都是名言警句,充滿著為人處世的智慧,今天再次挑選其中的十句,與大家共享。一、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好的心態,往往越是急於求成,就越難取得成功。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眼光放大、放遠,不能貪圖小利。
  • 閒賞二十四節氣,靜品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春上雨水
    ——〖五律·中華新韻〗(2020.02.19)去年的正月十五,恰逢雨水。《元夕夜》(雨水)十五人圓月更圓,時逢雨水夜猶寒。燈紅霓閃春情在,萬裡煙花墜滿天。——〖七絕·中華新韻〗(2019.02.19)在五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節氣和節日都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也正是因為這些傳統色彩濃重的節氣和節日,又使得中華大地民風民俗各不相同,文化異彩紛呈。
  • 每句臺詞,都是作文教科書!
    《國家寶藏》第一季 我們走過華夏文明的腹心 第二季我們看到五千年孕育的生機 第三季開播的2020 無疑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中華民族和全人類 共擔風雨、
  • 國產影視劇中的「二十五史」!
    中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有三千年。 作為一個歷史大國,歷史劇當然是國產劇中不可或缺、甚至是分量很重的一個部分。 從三代到秦漢,再到隋唐,最後到宋元明清。
  • 讓中華真正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上)
    因為,良渚古城一旦申遺成功,將有助於真正確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概念。——從我們讀小學開始就被告知,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歷史。而《上下五千年》、《華夏五千年》等一系列歷史通俗讀物和劇集,也在我們心中廣泛確立了上述概念。然而,所謂【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概念,實際上多年以來一直未能得到國際承認。
  • 中華五千年,秦朝是公元前200年,現在2019年,另三千年去哪了?
    中華民族以悠久的歷史為傲,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現在是公元2019年,如果按照五千年來算,中華文明應當是始於公元前三千多年。可即使早到中原大地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也已經是公元前二百年左右建立的了,在秦朝之前那三千年,到底去了哪兒呢?
  • 《孟子》名言50句,感悟人生智慧!
    《孟子》名言50句,讓我們一起品味聖賢智慧,感悟人生哲學。
  •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語道破人間疾苦,真是寡婦門前是非多嗎
    導語: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語道破人間疾苦,真是寡婦門前是非多嗎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國的文化裡,出現了成語,歇後語,俗語這些文化,從小的時候我們大家就開始學習這些文化,其中有成語故事和歇後語是課本上就有的文化,只有俗語是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學習到的
  • 2020年北京中考昨日落幕,史地試題展現中華上下五千年
    當天的歷史和地理兩門「選考」科目,試卷宛如一部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學以致用成為考查的重點。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分析,歷史地理試卷堅持 「穩中有進、穩字當先」的中考命題總基調,考慮到這屆學生學習過程的特殊性,希望通過試題調動他們的社會參與熱情和責任感,將「特殊」的經歷轉化成為人生成長的助力。方非 攝歷史 創設情境學以致用「感覺試題讀起來很有意思。
  • 唐國強一個人演遍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是真的嗎?
    最近看到一個段子說,唐國強不僅僅會開挖掘機,他一個人承包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從盤古開天闢地,到清朝滅亡,再到近現代史,可以說每個朝代都被他一個人演了個遍。
  • 「中華五千年」 王者天下 一統天下的始皇傳說
    中國歷史悠久,可謂上下五千年,時至今日大部分的歷史已經淹沒於時間長河,唯有少數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事件一直流傳。接下來三期內容我都會為大家推薦講述我國歷史的動漫。我知道這類動漫相較於熱血、腐宅、魔幻等類型要較為小眾,但作為一個自認為愛自己國家的普通老百姓,還是想要拿出來推薦給大家。
  • 十一句警世名言,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做人需清醒知趣!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今天給大家總結十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句句在理,充滿智慧。1.志行萬裡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非懷細以害大。這句話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這句生僻的話出自《齊民要術·序》。即使智慧有如夏禹和商湯一樣高明,也不如親身實踐為好。實踐的重要性,世人皆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4.終身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餘。這句話出自《西疇老人常言》。一生做好事也不嫌夠,一時做點壞事也嫌太多了。
  •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哪位皇帝是最作為的帝王?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哪位皇帝是最作為的帝王?在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中,浩浩蕩蕩地經歷了幾十個朝代。在幾十個朝代中,又誕生了上千位位帝王。那麼,在這上千位帝王中,哪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帝王呢?首先小編作了一個資格排名。小編覺得最有作為的帝王將在以下五位帝王中產生。
  • 《三國演義》10句名言,重溫經典的魅力!
    讓人敬佩的不僅僅是他的智慧,更是他的德行和操守。他身居高位,卻不貪財;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他本可以取代後主劉禪,但卻沒有那麼做,一生忠於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點評:曹植的哥哥曹丕,嫉妒他的才華,就故意為難他,要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五言律詩,否則就殺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