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繩有助於孩子長高
跳繩運動成本低,卻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活血醒腦,活躍思維,孩子5歲後基本都可以做到的運動。跳繩是純粹的縱向運動,連續不斷的跳起和落地,肌肉收縮牽拉骨骼使骨承受一定的壓力和張力,使骨循環得以改善,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幫助身高的提升。跳繩也可以促進骨密度增長,使骨重量增加、結構改善、骨形成加強,讓孩子骨骼發育更勻稱和靈活。
正確的跳繩姿勢,避免損傷膝蓋,你需要教孩子get這些跳繩不傷膝蓋的方法:
1.跳繩之前必學先熱熱身,避免肌肉拉傷,或者對跳繩的動作由慢到快,由容易到困難的過程,否則的話,對膝蓋的傷害就會較大,在跳繩過後同樣也要進行肌肉的拉伸。
2.背部挺直、重心放前,正確落地的是前腳尖或前腳掌著地,切忌不要全腳掌「腳踏實地」,打的地面鐺鐺響這種最傷膝蓋。
3.單腳跳繩因為僅一隻腳落地,要承受的壓力就更多,所以要屈膝來進行緩衝,但屈膝的時候如果姿勢不當,很容易造成膝關節的損傷,不要輕易嘗試高難度動作。
4.嚴格的控制數量,每組不要超過200個, 每次間隔5分鐘,不超過,5組 ,不要以為孩子一次跳一兩千很厲害,那是在自討苦吃,而且也難堅持。
5.體重過胖的孩子跳繩,對膝蓋的負荷較重,跳繩會增加膝蓋的大負擔,建議起跳的高度不要太高,也是保護膝蓋的一種方法。
6.跳繩的速度不用過快,整個過程保持勻速狀態即可。
7.不要憋氣,呼吸要平穩有節奏。儘量選擇緩而深的呼吸方式。運動時呼吸跟不上節奏,容易導致疲勞或頭暈,建議初學者跳繩的時候跳1下呼吸1次,熟練之後跳4下呼吸1次,速度快的時候可以跳6下呼吸1次,呼吸搭配手腳的規律進行。
裝備篇
繩子:繩子不宜太長或太短,根據孩子身高進行調整,調整到跳起來的下端正好打到地面的長度。等跳繩技術逐漸熟練後,可以適當的精簡跳繩的長度,增加跳繩難度。
鞋子:跳繩最好穿減震的運動鞋,減輕關節負擔,選質地軟,重量輕,防滑,高幫,避免使得腳踝受傷。
場地:選擇泥土地、木質地板或草坪地,水泥地上跳繩要倍加小心,以免損傷腳部。
跳繩的最佳時間
飯前跳跳繩或者飯後1個小時跳跳繩都是不錯的時間,但是臨睡前1個小時應該不要跳跳繩,否則的話將會影響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