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毛莉 吳正丹
▲國際「海洋守護者」組織航拍日本捕鯨船屠宰鯨魚照片(圖據國際在線)
「湛藍的海灣泛起猩紅,血腥的屠殺在凌晨時分悄悄上演……一隻掙脫鐵絲網的小海豚發出嬰兒哭聲一般的悲鳴,傷口不斷流出鮮血,最終沉入海裡。」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拍下了日本西南部一個漁村圍獵海豚的悽慘畫面。
然而,也許未來情況將會更糟,就在12月26日,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將於2019年7月重新開啟商業捕鯨活動。
任性「退群」
日本媒體稱,二戰以來,日本幾乎沒有退出國際組織的先例。此番「退群」,頓時引來國際社會一片非議之聲。
此次日本「退群」的直接原因是與IWC內反捕鯨國家的矛盾激化。今年9月,在巴西召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上,日本重啟商業捕鯨的提議以41票反對、27票贊成而遭到否決。一氣之下,日本就選擇任性「退群」了。
但實際上,對IWC而言,日本的態度一直都算不上配合。1948年成立的IWC是國際上最重要的鯨類資源管理組織,其保護鯨類資源、防止濫捕濫殺的宗旨,對於日本這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捕鯨大國來說,唯恐避之而不及。後來只是考慮到IWC對各國捕鯨的數量未作出具體規定,日本才在1951年加入。1986年,《國際捕鯨管制公約》附則正式生效。日本最初也並不把禁令放在眼中,後來因為受到美國政府的經濟制裁,在專屬經濟區的捕魚權也被剝奪後,日本才不得不在1988年承認商業捕鯨禁令。不過,IWC允許「科研捕鯨」的漏洞,依然大得足以讓日本的捕鯨船任意穿梭。多年來,日本以「科研捕鯨」為名,行商業捕鯨之實,飽受國際社會詬病。
日本《朝日新聞》發表社論批評日本政府稱,自己的主張行不通就退群的做法與日本主張的國際協調主義背道而馳。在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馮瑋看來,美國接二連三「退群」的做法在世界範圍內起到了負面示範作用,日本一方面有「和尚摸得,為何我摸不得」的心態,認為自己也有權參照於我有利的準則為所欲為;另一方面,日本不願再唯西方馬首是瞻,認為自己可以不理睬現有秩序,有意從規則執行者向規則制定者轉型。
經濟利益
經濟利益,是日本不顧國際反對「退群」的一個深層考量。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認為,眼下日本經濟面臨困境,放開商業捕鯨激活的將是一整條產業鏈。
日本人食用鯨肉的歷史十分久遠,7、8世紀就有關於日本人捕食鯨肉的文字記載。二戰後面對饑荒的威脅,日本捕鯨食鯨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到達巔峰,日本人對鯨魚蛋白的依賴度一度達到了70%。除了作為食物原料,鯨魚的脂肪和皮也都具有商業價值,衍生出了提煉、加工等相關產業。
同時,日本是一個嚴重依賴漁業資源的國家,捕鯨還具有人與鯨魚「爭奪」漁業資源的涵義。在日本人看來,藍鰭金槍魚、秋刀魚和烏賊等都是鯨魚的食物,禁止捕殺鯨魚就會減少日本餐桌上其他種類生魚片的供應。因此,日本人認為放開商業捕鯨會給日本漁業發展帶來利好。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日本圍繞捕鯨活動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產業和市場,尤其在一些日本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具有相當影響。有資料顯示,日本僅太平洋地區就有捕鯨船1000艘,工人10萬,並擁有北海道函館市、和歌山縣太地町以及山口縣下關市等六個捕鯨基地。日本退出IWC的消息傳出後,太地町等地一片歡騰。太地町市長三軒一高表示,感謝日本政府「為保護日本國內漁業從業者做出了重要決斷」,更是讚揚推動日本政府作出退群決定的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為「神一般的存在」。
政治考量
從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為日本恢復商業捕鯨的「奔走」,可以窺見日本執著捕鯨背後更大的利益關聯——政治選票。
日本政府長期以來都是自民黨的天下,自民黨的基礎在農村、在漁民。為了黨利和選票,自民黨一直給農民、漁民提供各種高額補貼。日本政府每年還劃撥大筆資金推廣「食鯨文化」。
在馮瑋看來,這就是在人為塑造一種所謂的日本傳統,藉機宣揚民族主義與國粹主義。在日本政府的塑造下,國際社會反對捕鯨被很多日本人看作是「日本受欺負、日本文化不被尊重」的表現。從調查數據看,政治傾向偏右翼的日本雅虎網站調查顯示,90%的日本人支持商業捕鯨。由此可見,捕鯨問題絕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和日本政治文化緊密相關。
除了國內政治的考慮外,日本「退群」還與安倍政府對外的海洋戰略有關。日本脆弱的地理環境和海上地理優勢激發了日本在戰略目標中的海洋大國志向,近代以來日本在「擴張—防禦—再擴張」的戰略模式演變中,不斷擴大日本的海上勢力範圍。尤其安倍上臺以來,提出以「積極和平主義」為代表的海洋擴張指導思想,制定《海洋基本法》《海洋基本計劃》等一系法律法規,成立由安倍親自擔任總部長的綜合海洋政策本部……近年來,日本的海洋擴張由隱性漸進發展向顯性激進方向轉變,日本在試圖成為全球範圍內海上霸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日本海洋擴張的戰略路線下,日本政府對捕鯨的支持便不可等閒視之。
如同當年「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在中國東北搜集情報一樣,日本現在藉助出海捕鯨的機會,可以對海洋地質、海洋氣候等水文地理方面的信息進行搜集和勘測。為了維護日本捕鯨船出海作業,日本政府還會派遣艦隊護航。2013年,日本捕鯨船與環保組織的反捕鯨船在南極海域發生衝突時,日本護航艦就趕去「參戰」。不只捕鯨船衝撞反捕鯨船,日本護航艦還發射水炮、投擲震蕩手雷,對環保人士進行攻擊。這在事實上擴大了日本艦船的活動範圍,協助捕鯨成了日本出海支援的一項藉口。
在這種種算計之下,日本政府判斷「退群」不會是賠本買賣,「退群」帶來的國際聲譽負面影響,日本也就選擇視而不見了。未來,日本恐怕要在捕鯨問題上任性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