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半島晨報】;
起步熄火遲緩了10秒,被後車司機攔停「罵娘」;鳴笛提醒加塞車輛5分鐘內被別車4次……剛剛過去的周末,不少市民趁著天氣晴好外出遊玩,然而發生在路上的不愉快卻嚴重影響到了心情。9月19日、20日兩天,本報微信報料平臺收到多條有關「路怒」的報料,其中有兩條行車記錄儀還原了事發過程。
行駛中遲緩10秒 被後車攔停謾罵
「你車要不是熄火,你死*!」當被後車司機攔停後指著罵時,市民劉先生覺得自己的血壓「騰」的一下就升上來了。
9月19日下午2點多,劉先生行駛在華南沃爾瑪門前的中華路上,視頻顯示,當時路上的車輛比較多,加之位於信號燈附近,車輛走走停停,行駛的比較緩慢。劉先生位於內側車道上,其與前車保持著正常的車距,在兩車的旁邊車道上,有一輛SUV 位於兩車中間位置。
行駛過程中,旁邊的SUV插了進來,劉先生也給予了讓行。此後行駛了不過兩三秒,劉先生的車突然停了下來。
行車記錄儀顯示,在停了大約10秒後,另一輛SUV從後方提了上來,在劉先生車前攔停後,車上下來一名年輕男子,只見男子怒氣衝衝。而在男子返回車內後,突然一個剎車,劉先生緊急制動,險些撞到前方。
讓行並道車輛後又熄火 或引發後車誤解
劉先生表示,自己在給前一輛SUV 讓行的時候,引起後面這輛SUV的不滿,其不斷的在鳴笛,「我當時心裡也挺不高興,確實遲疑了一下,但是剛起步車熄火了。」劉先生說,「這或許讓後車司機誤以為我是故意的」。
劉先生告訴記者,對方將自己攔停後下車進行了指責,他辯駁了一句「我車熄火了,不行嗎」,而這引起對方更激烈的不滿,於是出現了開頭「罵娘」的一幕。「我也火了,回罵一句,上車後他又故意剎車別我。」劉先生說。
就這樣,因為遲緩了10秒,讓雙方都動了怒,不僅影響心情,而且在馬路上「鬥氣」開車很是危險。
鳴笛示意加塞車輛 5分鐘內被別車4次
同樣是因為行車問題,市民何女士也窩了一肚子火。19日上午10點多,她開車帶著兩個孩子前往旅順中醫院,視頻顯示,在行至勝利塔附近的信號燈時,旁邊車道上一輛同向行駛的尼桑家用旅行車突然靠近。
何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當時與前車的車距並不足以加入進來一輛車,而且她靠最右側行駛,旁邊就是馬路牙子,因此她鳴笛示意對方。然而面對提醒尼桑車輛並沒有回到自己的車道上,而是強行拐了進來且踩了剎車。
這樣的動作,讓何女士很是慌亂,她下意識打了左轉向變道,幸運的是當時在尼桑車的後面沒有其他車輛跟隨,何女士才有及時變道的機會。
「我很生氣,質問尼桑車司機『你怎麼開車的,不懂交法嗎』?結果對方破口大罵說『我就是法』。」何女士稱。
如此充滿火藥味的對話很快傳遞到了動作,記者從何女士提供的視頻中看到,在隨後的行車過程中,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她被尼桑車別車4次。
避免路怒及時化解不良情緒
很顯然,上述案例都是「路怒症」的典型症狀。交警表示,路怒不僅影響駕駛員的身心,而且事關道路安全,駕駛員一定要引起注意,避免過激行為。
心理專家指出,開車上路減壓,避免壞情緒伴隨的方式有很多種,駕駛員一旦覺得心煩氣躁,不妨在發怒之前先深呼吸幾次,或打開車窗讓新鮮空氣進入車廂以及聽收音機或比較輕鬆的音樂等。
另外,心理專家表示在駕駛員出現路怒苗頭時,同行人的及時安撫和勸解非常必要,有助於幫助駕駛員及時化解不良情緒,反過來同行人切忌不可與駕駛員「同仇敵愾」形成助攻,這樣很容易激發駕駛員的攻擊和報復行為,帶來安全隱患。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 於雅坤 圖片、視頻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