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武漢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會的代表現場觀摩。 |
黃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新鄉賢巡講巡演巡展活動。 |
江夏經濟開發區藏龍島文明實踐所開展書法音樂沙龍活動。 |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拓面提質,12月2日,武漢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在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召開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會。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既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一項民心工程。去年以來,武漢市在部分新城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黃陂、蔡甸、東西湖、新洲4個試點區立足實際,守正創新,在陣地建設、組織模式、制度機制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理論宣傳、志願服務、環境整治等文明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有聲有色。
疫情防控期間,全市各區廣泛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招募組織2萬餘名志願者為社區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代購代送服務,打通小區封控管理期間居民生活物資配送的「最後一百米」,為取得武漢保衛戰決定性成果作出重要貢獻。
今年8月,武漢市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範圍從新城區拓展至中心城區。目前,全市已建成文明實踐中心4個(黃陂、江夏、武昌、漢陽),文明實踐所117個,文明實踐站1713個。黃陂、江夏、漢陽、東湖風景區已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全覆蓋,江夏、東西湖、蔡甸、黃陂區的文明實踐站覆蓋率均超過60%。
各區加強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整合,建立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體育與健康服務五大平臺。建立區、街、村(社區)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普遍成立理論宣講、法制宣傳、政策諮詢、文化娛樂、體育與健康、科技與科普、關愛未成年人、助殘扶困、環保實踐等眾多類別志願服務隊。廣泛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突出精準服務,探索運用群眾「點單」、站所「送單」、中心「派單」、志願服務隊「接單」、群眾「點評」等組織模式,形成需求——服務——改進的有效閉環。突出價值導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明實踐活動,發揮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新鄉賢示範作用,著力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和農民綜合素質,取得顯著成效。
下一步,武漢市將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牢牢把握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工作目標,統籌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5項工作內容,真正做到陣地資源整合到位、體制機制健全到位、服務群眾精準到位,不斷提升動員能力、整合能力、引導能力、服務能力,努力把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開展中國特色志願服務的廣闊舞臺。努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武漢樣板」,推動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黃陂區年內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覆蓋
推動文明實踐活動精準化常態化全民化
推進會前,與會代表先後考察了黃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前川街文明實踐所、德興社區文明實踐站,了解相關工作開展情況。
一年多來,黃陂區按照中央和省、市關於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部署和要求,積極探索實踐新路,推動文明實踐活動精準化常態化全民化。全區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0個,實現實踐所全覆蓋;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408個,覆蓋率為61%,預計年內實現實踐站全覆蓋。
居民點單定向配送
推動文明實踐活動精準化
前川街德興社區文明實踐站是武漢市首個掛牌試運行的文明實踐站。該站點以黨員群眾活動中心、紅色大舞臺、婦女之家等社區活動場所為平臺,整合轄區單位惠民資源,打造文藝、義診、培訓、講座等實踐項目,居民不出社區就能在文明實踐站的網絡平臺上點擊自己需要的項目,享受優質服務。
該區融合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兩個中心」建設,把志願服務模塊優化融入媒體便民服務,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與群眾「一鍵相連」。居民群眾可通過「掌上黃陂」手機客戶端,在文明實踐窗口「你呼我應」欄目反映需求,區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收集歸類,成熟項目通過區志願服務隊直接完成,複雜項目通過中心孵化器孵化,成熟後派單上門服務。
考慮到部分人特別是中老年人不會上網,所、站統一實行「三個一」辦法:配備一名文明實踐專幹、設置一個微心願記錄本、一天收集一次群眾需求。
通過精準把握群眾需求,中心、所、站定向配送,變過去大水漫灌的服務模式為精準滴灌,讓老百姓真正便於樂於參與文明實踐、分享實踐成果。截至目前,中心、所、站精準提供宣教、志願服務等活動500餘次。
打造品牌項目
推動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
黃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精心打造「周三有約」項目,形成品牌,受到群眾熱烈歡迎。2019年「周三有約」文藝志願者宣講隊獲評中宣部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稱號。截至日前,全區共開展「周三有約」系列宣講活動300餘場,受眾近100萬人次。
與此同時,各文明實踐所、站也紛紛打造系列品牌項目,常態化開展活動。王家河街道文明實踐所打造「紅色面對面」項目,以陽光驛站為依託,發揮本地豐厚紅色文化優勢,組織華農學生常年駐站輪崗開展小規模、接地氣、面對面的宣講活動。
橫店街道建國社區文明實踐站打造「站企一家親」項目,與周邊企業聯建聯動,實踐站志願者組織居民進企業學習技能、學習管理,幫企業外地職工照顧老人、孩子,增強年輕職工歸屬感,實現生人變熟人、熟人變親人的轉變。
李家集街道文明實踐所開展「泥塑幼苗」活動,在泥塑之鄉的基礎上,開展泥塑進校園志願服務活動,傳承泥塑技藝與文化,讓傳統藝術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黨員帶頭群眾參與
推動文明實踐活動全民化
現在黃陂區每個街道、社區、村灣都有自己的志願服務隊,他們常態化開展實踐活動,在傳播科學理論、宣傳黨的政策、有效服務群眾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天河街道的陳曉榮原是家庭主婦,她創辦起書畫志願服務隊,逢年過節走鄉串戶,免費為村民寫春聯,這支隊伍已成為街道一塊金字招牌。長軒嶺街的杜有源,原是地方歷史文化研究愛好者,退休後一直致力於木蘭文化公益宣講,組建了一個木蘭文化研究會,經常利用閒暇時間走進社區、學校,掀起一波木蘭文化熱潮。全國道德模範孫東林組建的「信義兄弟」志願服務隊,他們誠實守信的精神和回報社會的行動在全區各類企業和行業中推廣。
黃陂區堅持黨員帶頭,廣泛動員青年、律師、教師、鄉賢能人、道德模範、熱心人等群體參與志願服務,推動文明實踐活動全民化。這些志願者來自群眾、了解群眾,他們用群眾聽得懂、喜歡看、真受益的形式,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打造群眾身邊不走的「工作隊」,讓文明實踐更聚人氣、更接地氣、更有底氣。
江夏區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向深向實
戶外搭架固本 「雲上」造勢 線下強基
外出辦事時手機突然沒電,辦完事出門發現下雨又沒帶傘,突遇這種不便怎麼辦?今後,江夏市民可就近找文明實踐站所幫忙。目前,江夏區已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文明實踐服務總隊,主陣地設在大花山戶外運動中心。16家街道辦事處(包括4個產業園)文明實踐所和312個村(社區)文明實踐站完成掛牌,覆蓋率分別達100%和88%,群眾居住比較集中的村灣還建立了文明實踐點。
今年以來,江夏區加強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戶外搭架固本、「雲上」宣傳造勢、線下活動強基「三步走」,全面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工作,紮實有效開展實踐活動。
江夏區通過建立「線上+線下」「雲」文明,開展「文明建設新時代 答題翻牌實踐行」、江夏好人故事分享薈和「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公益宣傳等「雲」文明實踐活動,線上線下參與群眾超180萬人。
5月19日,2019年「江夏好人」故事分享薈雲直播正式上線,獨臂快遞小哥劉濤獲評「江夏好人」年度人物,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大學生地鐵志願者餘濤宏獲得「江夏好人」特別獎。本次活動通過鬥魚、新浪、騰訊等平臺進行直播,累計觀看人數165萬。
新洲區汪集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選樹新鄉賢 傳播正能量
新洲區汪集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以培育新鄉賢文化為抓手,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湧現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邵桃榮、「中國好人」魏劍英、市級非遺項目程氏正骨術傳人程聲旗等一批新鄉賢典型。
明確標準「舉賢」。根據區級文明實踐中心制定的鄉賢、最美家庭、新洲好人、好媳婦好婆婆、十星級文明戶的推評標準,按照層層選樹原則,把那些成長於鄉土、奉獻於鄉裡,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的鄉賢典型推舉出來,樹立學習榜樣。造福鄉鄰「用賢」。發揮新鄉賢的資源優勢,鼓勵各村採取「找出來、用起來」等多種形式,將鄉賢納入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組織,當好公益事業熱心人。「新鄉賢」積極出資出力修橋修路,建設美好家園。多措並舉「頌賢」。充分利用區級文明實踐中心同銀行機構聯合實施的「鄉風金融支持」項目,通過銀行大額授信,扶助魏劍英、邵桃榮、程聲旗等在創業、生活等方面有困難的鄉賢,鼓勵他們在各自領域再建新功,樹立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價值導向。講好故事「學賢」。組織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邵桃榮、中國好人魏劍英、武漢楷模程傑華等數十位先模人物組建「新鄉賢」好人團,在轄區文明實踐所、站開展新鄉賢故事會,將鄉賢文化潤物細無聲傳播到千家萬戶。
武昌區南湖街中央花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五心」服務奏響 社區文明實踐「最強音」
今年,武昌區南湖街中央花園社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託,深入開展「啄木鳥」愛綠護綠、「岔巴子」鄰裡協調、「吹鼓手」宣傳造勢、「管得寬」小區巡查、「老頑童」寓教於樂志願服務,實現「順民心、暖民心、聚民心、知民心、得民心」效果,形成人人崇尚志願者、個個爭當志願者的濃厚氛圍。
「啄木鳥」愛綠護綠不講情面的文明實踐妙招,讓不文明停車現象消失了,綠色環保到位了,小區環境改善了。「岔巴子」不怕管閒事鄰裡守望相助的文明實踐妙招,催生無數在災難面前挺身而出的志願者和「母子情」「夫妻檔」「父子兵」的感人故事。「吹鼓手」傳遞黨的「好聲音」、講好社區故事的文明實踐妙招,有效凝聚居民群眾精神力量。中央花園成為南湖街道首個「無疫情」社區,被評為武漢市抗疫先進集體和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管得寬」管得多、管得細、管得實的文明實踐妙招,讓居民群眾感到貼心、暖心、安心。「老頑童」把握居民群眾興奮點、激活正能量的文明實踐妙招,有效提升市民道德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中央花園社區獲首屆「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和「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蔡甸區大集街南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線上線下「兩個中心」融合發展
蔡甸區大集街南湖社區先後建立「智慧廣電+民呼我應」信息化平臺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動兩者整合發展,加強理論宣傳,拓展溝通渠道,架起服務暖心橋,有效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宣傳教育融合,奏響新時代宣傳強音。南湖社區在信息化平臺中開設「學習強國」、精神文明潤萬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代楷模、好人好事好風尚等板塊,推進理論宣傳,弘揚時代新風。居民可在家像看電視一樣瀏覽學習「學習強國」平臺中的所有內容,還可以在線閱讀時代楷模先進事跡。服務項目融合、化繁為簡架起社區服務居民的暖心橋。南湖社區是一個還建小區,居民1600餘戶,老年人家庭佔70%,部分是獨居老人。針對居民群眾的服務需求,建立志願服務信息平臺,通過信息化平臺收集居民需求,根據需求及時安排專項志願者上門服務。智能救助融合,高效便捷助推社區打贏新冠攻堅戰。疫情防控期間,南湖社區利用信息化平臺,結合社區室外顯示屏、廣播等為居民科普宣傳新冠肺炎防疫知識,引進科協智能外呼系統,實時追蹤社區居民體溫,高效完成疫情期間「雙測雙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