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成為警察,就是選擇一種使命。我們從稚嫩臉龐到步履鏗鏘,這份職業讓平凡的人生變得閃耀,人民需要我們時,我們就在那裡。」日前,觀察類真人秀《守護解放西》推出特別篇「走進坡子街派出所」,引發廣大網友點讚留言,「辛苦了」「節日快樂」等正能量彈幕刷屏,以溫情互動為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增添亮色。
近期,一批聚焦基層民警日常工作的紀實節目頻頻「出圈」,以「貼地」視角開啟網絡時代「警務紀實」。兩季共20集的《守護解放西》僅在嗶哩嗶哩網站(以下簡稱「B站」)上的播放量就已達到1.1億;上海出品的《巡邏現場實錄》《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全網短視頻播放量接近20億,擁有數以百萬計的追劇擁躉。這些帶著濃濃「煙火氣」的作品,讓網友們在「圍觀」基層民警瑣碎工作的同時,感知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等重大命題。
紀實鏡頭探向民警日常生活,濃濃「煙火氣」直抵觀眾心靈的柔軟處
對長沙市民來說,解放西路就相當於北京的三裡屯和上海的南京路。1.21平方公裡的片區內聚集7家大型購物中心、近2500家大小商鋪、30家酒吧俱樂部、1300家酒店和賓館民宿。坡子街派出所處於片區核心位置,雖然警情大多是雞毛蒜皮的瑣事,但事多且雜——平均每天出警四五十次,最多的紀錄是一天117起。
《守護解放西》將鏡頭對準警情複雜地帶,記錄派出所日常工作,以一連串「接地氣、冒熱氣」的故事引起廣泛關注。2019年播出的首季豆瓣評分8.8,2020年10月起播出的《守護解放西2》衝到9.2分,不僅實現收視率、口碑與社會效應多贏,更使得一群基層民警成為觀眾心中有血有肉的平凡英雄。「貼著地皮飛,跟著生活走,處處皆故事,人人是主角!」網友對這檔警務類紀實節目有著最直觀的評價,他們從中看到了更鮮活立體的警察形象。
在上海,25000多名基層民警守護超大型城市的故事,亦被《巡邏現場實錄2018》《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等紀錄片濃縮成動人片段,直抵觀眾心靈的柔軟處——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他們嚴格把守火車站、機場和各大入滬道口以及居民區等重要關卡,測溫、分流、排查;超強颱風「利奇馬」過境,電線掉落火光四濺,廣告牌被狂風吹落,空調外機在25層高樓外牆搖搖欲墜……在那些大家避之不及的地方都有「一抹藍」忙碌的身影。《巡邏現場實錄2018》曾創造過豆瓣評分9.0、抖音總播放量3.7億的佳績;續作《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僅在B站就有著5230萬播放量、87.5萬條彈幕,曹家渡派出所、虹橋龍柏派出所等因此被觀眾稱為「寶藏派出所」。
「所有紀錄片最終都是關於人的故事,鏡頭中的文化自信,往往都是通過身邊最實實在在的人所決定的。」《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總導演蔡徵認為,民警的工作性質很契合紀錄片表達需求,出警過程中有懸念、有衝突、有人性的拷問。紀錄片由此切入,不僅可以展示真實的人間百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變遷、法治精神和城市溫度。
劇情化故事、「番外篇」模式與彈幕交互方式融合,呈現出年輕態的「網感」
隨著時代語境的變遷和播出平臺的拓展,警務類紀實節目在拍攝方式、剪輯手法、表達形式上不斷創新,呈現出年輕態的「網感」。為了更好地捕捉拍攝對象的日常故事,紀實節目往往採取全景式、無死角的追拍方式。《守護解放西2》的拍攝始於2020年8月,40多人的攝製團隊架設了50多個攝像機,全程跟拍了200多個案件,最終播出的大約只佔十分之一。《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攝製組晝夜蹲守36個派出所,素材與成片的「耗片比」高達632∶1。
如何從海量的素材中選取內容,濃縮進幾十分鐘的紀實節目裡,取捨之間見職業素養、見價值判斷。《守護解放西》梳理日常糾紛、疑犯審訊、掃毒行動等複雜拍攝內容,採用劇情式剪輯,在40多分鐘裡完整呈現三四個警情故事。在後期製作中,節目引入「綜藝花字」,用特殊字幕取代旁白配音,不僅保持了流暢的紀實性,也鮮明表達出警方立場,起到明辨是非的普法作用。年輕態的視覺呈現凸顯執法過程中的危險性和不可預知性,讓節目既有「懸疑劇」的緊張感,又有微視頻「短、快、精」的「爽感」。
如果說劇情化故事與「綜藝感包裝」可以讓年輕人倍感親切,那麼聚焦特大公共事件的「番外篇」模式,就能及時回應全社會的關切。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2月6日,《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第六期播出前一天,節目組在公安部門配合下,趕製出一段7分鐘的基層民警「戰疫」動態;並從2月20日起推出三期「抗疫實錄」,直擊上海龐大精密的疫情防控工作體系,呈現這座國際化大都市沉著應對突發事件的另一種秩序。儘管拍攝周期短促,但緊急加更的 「番外篇」內容依然豐滿——由7至10個執法故事共同支撐每期50多分鐘的節目。「抗疫實錄」播出後,網友紛紛為逆行的「警察藍」點讚,「淚目」 「致敬」 「中國加油」等數萬條彈幕刷屏,「疫情當前警察不退」 「隔離英語怎麼說」等成為熱搜話題。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各項警務工作的全景式呈現,紀實節目讓觀眾重新審視熟悉的生活場景,發現不曾了解的新知。在鏡頭裡,林林總總的民事糾紛、治安與刑事案件被細緻剖解,穿插普法性質的文字提示,配合辦案民警的精準評點,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生動的普法課堂。同時,節目也打開了一扇窗,讓更多人看到社會問題背後的公共安全隱患,並引起警覺和討論,凸顯出更深層的社會意義。(記者 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