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劇荒,在騰訊視頻推薦的電影列表中點開了一部評分還不錯的網絡電影。
原本是抱著打發時間的心態進去的,沒想到第一部看完後就停不下來了。
而昨天追完第三部之後,覺得自己沒辦法做一個冷漠的路人,哪怕能多讓一個人關注到影片中所反映的社會現象,也能為抵制這些現象出一份微不足道的力氣。
影片的前奏是一副很詭異的氣氛,血淋漓的車廂玻璃後面,小女孩悠悠的轉過身來。
大有爛俗恐怖劇的味道。
不過整部影片看完之後,發現這恐怖並不爛俗,而是鮮少呈現在影視劇中那些血淋淋的現實。
故事發生在2005年,火車因為山體滑坡被迫停在了山洞前的吊橋上。
對講機裡乘務員請求乘警何赫維持車廂秩序。
就在這個空檔,在餐車上蹭座位的兩個青年偷偷溜進了臥鋪車廂蹭睡。
卻意外發現8個人七零八落的躺在一起一動不動。
乘警趕來發現其中一個就是他們當地有名的小報記者梁夏,好在他還沒有死,只是昏迷。
隨後相繼叫醒了其他幾位乘客。
不過壓在最下面的一個是真的已經斷氣了。
簡單清理了現場之後,乘警決定封鎖車廂,等火車開動之後將案件移交給下一站的警方。
但是這時候,記者站出來危言聳聽,說這節車廂上有不乾淨的東西,車上還會再死人。
乘警只能把他叫去了解情況。
由此引出十年前的一個案子。
十年前,初中生徐囡囡(nan)因為校園暴力,脾臟破裂,被送到醫院搶救,原本可以救得活。
但因為對麻藥過敏,意外身亡。
又因為毆打他的同學不到14歲,沒有達到負刑事責任的年齡。
所以女孩的死,最終以醫療事故結案,沒有兇手。
兩位校園暴力的實施者轉學改名,從此茁壯成長…
學校領導為了降低徐囡囡的死對學校造成的負面影響,想盡一切辦法掩蓋真相,將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
驗屍的法醫被學校領導威逼利誘,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說服最終在屍檢報告上改了幾筆。
而記者為了寫出十萬加製造轟動效應,經過對當事人的糾纏了解了案件的細枝末節之後以《少女身陷四角戀,爭風吃醋意外身亡》為題目對案件進行了報導。
時隔十年,這些人雖然都已經不是原來的身份和模樣,卻出現在了有且僅有他們幾個人的一趟臥鋪車廂。
當年學校的教導主任已經退休。
為女孩做屍檢的法醫劉惜之也改行做了醫藥代表
毆打女孩的元兇王超成了網店店主
元兇的小跟班韓家斌變成了高材生
記者倒還是那個口齒醜陋的記者
除此之外還有三個人分別是已經成為生意人的校門口小賣部老闆
學校醫務室護工秋紅
以及和徐囡囡同一個學校的女學生周新雪
(有的身份不一定是真實身份)
這些人一起出現在同一節車廂,顯然不是巧合。
至於為什麼整節臥鋪車廂只有他們幾個人,據說是因為有學校組織包車,但臨時又取消了。
一開始幾個人假裝互不認識,但後來聊著聊著就就聊到一塊去了,大家雖然不說破對方就是原來那個人,但還是一起抽菸喝酒嗑瓜子嘮嗑。
吃著喝著就昏迷了,被發現之後有一個已經斷了氣。
在昏迷期間,包括醒過來之後十年前死去的徐囡囡滿目瘡痍的臉頻頻在幾個人眼前閃現。
所以記者斷定,這節車廂有不乾淨的東西。
乘警經過向記者的初步了解說破了這些人之間關係,然後請所有人去餐車協助調查。
自己搜查案發的車廂。
犯罪學研究生韓家斌自告奮勇協助乘警搜查,一開始乘警是拒絕的,但因為整列車只有自己一個乘警,最後同意韓家斌只負責記錄。
而在另一邊,已經被說破關係的幾個故人,坐在一起聊起了十年前的事情,每個人都把矛頭指向別人。
期間提到徐囡囡遭受校園暴力的原因是傳聞她的父母離異,母親為了供養她在外面做「那種事」。
所以她的桌子上每天被塗上各種骯髒不堪的字
經常被堵在操場和校門外的角落裡毆打、欺凌。
而在王超看來,這種家庭不乾淨的女孩子,就算自己不打,也會有人打的。
不管是元兇還是幫兇,他們都有無數個理由為自己開脫。
故事的主線依然是這次火車殺人案,如果不是鬼怪作祟,那兇手很可能就藏在剩下的7個人中間。
經過對已經醒來的6個人的調查,最先讓乘警看出破綻的是護工秋紅,她告訴乘警,徐囡囡當年遭受校園暴力時的傷口都集中在軀幹上。
但事實是,王超在昏迷期間產生的幻覺和他的供述都表明他毆打徐囡囡的部位都是比較顯眼的地方。
跟很多校園惡霸一樣,他們以此來向同學證明自己有多不好惹。
而秋紅之所以認為徐囡囡被打在軀幹上是基於她自己的經驗,長期以來,秋紅一直遭受家庭暴力,丈夫為了不讓外人知道自己的暴行,不會打臉,只會打軀幹。
這也正是秋紅和丈夫離婚的原因。
沒錯,她的真實身份是徐囡囡的母親。
她也確實是一個護工,但不是徐囡囡學校的護工,而是某戒毒所的護工。
據秋紅供述:
女兒死後10年,她查到了跟囡囡案相關聯的幾個人的信息,把他們忽悠到了一輛火車上。
然後利用在戒毒所接觸到的麻醉劑硫噴妥鈉,經過兩次下毒,先用火腿腸把所有人搞迷糊,然後再以隨機殺人的方式,幫大家買水的時候,往其中一瓶水中注射了致死劑量。隨機分發,誰拿到誰死。
就像當年徐囡囡被意外選中,麻醉過敏而死一樣。
案件看似就這麼簡單的結束了,不過有一個不太合理的地方是,讓責任最小的小賣部老闆死掉,未免太無辜了。
但其實還有一個人沒有醒來…
在第一部的結尾,法醫劉惜之醒過來,告訴乘警,那瓶被認為是毒死老趙的水是她的。
正是這些充滿懸疑的環節,讓人想知道火車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十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故事進入到第二部,劉惜之告訴乘警,硫噴妥鈉很難致死,除非很高濃度很大劑量,而硫噴妥鈉還有一個別名叫吐真劑,可以讓攝入者在意識不清醒的狀態下說出不願意說的真相。
這樣看來,殺人的可能並不是秋紅。
隨著繼續追查真兇,十年前更加讓人心痛的一幕也浮出了水面。
韓家斌雖然表面上斯斯文文,但是當年毆打徐囡囡的時候,還對徐囡囡有過別的想法。
而乘警通過死者的手機簡訊懷疑老趙疑似是個戀童癖。
法醫還告訴乘警,當年教導主任百般糾纏之後給她桌上放了一沓錢,然後打電話替死去的小女孩「求情」…
為了徐囡囡的「聲譽」她就在屍檢報告中刪掉了一部分內容。
懷疑到韓家斌最開始主動協助調查的可疑之處,乘警引蛇出洞,果然發現韓家斌藏掉了作案的兇器---針筒
而再次接受詢問時,韓家斌極力將線索引向秋紅,讓已經掌握情況的乘警更加相信他在向秋紅潑髒水。
之後,再承認是在嫁禍秋紅,並陳述自己的殺人動機
和殺人過程。
以及秋紅為自己頂罪的原因。
不過……韓家斌的供述和警察掌握的情況對不上號。
一方面韓家斌自稱早已經丟掉的針管被乘警在車下找到,另一方面法醫經過對死者的簡單屍檢發現屍體上並沒有針眼。
也就是說硫噴妥鈉致死一說,根本就站不住腳。
那麼兇手到底是用什麼殺的人?
隨著第三部謎底的揭曉,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更加讓人心痛的畫面。
真正的兇手是周新雪,而她殺人的方式是先敬給所有人含有硫噴妥鈉的香菸,然後憑藉對老趙的了解,知道他對大豆過敏,把王超帶的大豆酒給了他。
之所以知道老趙對大豆過敏,是因為她在上初中期間被老趙強姦長達三年,老趙像很多強姦幼女的變態一樣,告訴周新雪,如果把這事告訴家長,他們會打她罵她。
有一天周新雪實在受不了了,就問老趙,是不是給他帶過來新的女孩子,就會放過自己。
後來,她就把徐囡囡騙到了老趙的小賣部…
不久,囡囡被校園暴力致死,周新學依然逃不脫老趙的魔掌,後來不得不輟學開始墮落,抽菸酗酒,放蕩不羈,最後發展到吸毒。
最終進了戒毒所,負責照顧她的護工正是徐囡囡的母親秋紅。
秋紅幫周新雪戒掉了毒品,兩人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感情變得越來越深厚,秋紅甚至把周新雪當成了自己夭折的女兒,周新雪也因為對徐囡囡心懷愧疚所以對秋紅更加感恩戴德。
而秋紅一直對記者那篇報導自己女兒四角戀致死的報導耿耿於懷,於是就和周新雪一起做了一個局,兩個人最初的目的僅僅是用硫噴妥鈉讓當年涉事的這些人說出真相,還囡囡清白。
但周新雪放不下當年的仇恨,又害怕硫噴妥鈉讓老趙說出當年自己傷害徐囡囡的真相。所以就藉助老趙大豆過敏這一點,在他吸入了硫噴妥鈉將要陷入昏迷的時候,讓他喝下了大豆酒。
整個案件至此告一段落,電影也進入尾聲。
十年時間,兩個原本有著美好未來的花季少女,一個死於校園暴力和戀童癖的性侵,而她死後不僅真相不能大白、惡人繼續逍遙法外,還要被扣上「四角戀」的帽子。
另一個,在遭受了長達多年的性侵之後,把無辜的朋友也騙進了魔窟;後來不僅淪落到吸毒,最終還因為仇恨變成了殺人犯。
而在毀掉這兩個女孩的過程中,兇手除了該死的變態戀童癖、至今依然認識不到自己有什麼錯誤的校園暴力實施者;還有目睹了女孩被性侵的旁觀者、離異的父母、為了保住名聲而掩蓋真相的學校、因為利益誘惑幫助掩蓋真相的法醫、為了博人眼球胡亂報導的記者。
這些人「分工明確」的毀掉了兩個女孩的一生,但卻很少有人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麼?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最可怕的就是沒有兇手。
我們可以找得到殺害老趙的兇手,但卻永遠也找不到殺害徐囡囡的兇手。
而電影其實只不過是現實的一個小小縮影,數據顯示,我國有近一半的學生遭受過言語形式的校園暴力,身體上的暴力傷害高達19.1%。
看看這些令人震撼的照片,你的孩子在學校過的好嗎?
與此同時未成年少女遭受性侵的概率更是高達19.7%
近7成是熟人作案。
與之相對的另外兩個數據是:近7成家長沒有 對孩子進行過系統防性侵教育,近9成兒童沒有上過防性侵課。
這也正是老趙可以有恃無恐的對周新雪性侵長達三年之久的主要原因。
很多孩子就算遭遇凌辱也不敢告訴家長。
可是年幼的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反而是那些對孩子不負責任的父母、家庭暴力的實施者、置身事外冷眼以對的旁觀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學校、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未成年暴力和性侵的人、沒有職業道德的媒體。
他們雖然不是殺人犯,但他們每個人都難逃其咎。
電影裡最惡的那個人十年後終得報應,活著的人也都懺悔自己的錯誤。
但是現實中,不是每個惡人都能得到報應,也不是每個看似無關的路人都能意識到自己的過失。
未成年人保護亟待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努力,希望《罪途》系列只是一個開始,社會需要這樣的影視作品經常來提醒人們: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罪途》也正是緊緊扣著這個主題,以懸疑推理的形式將觀眾引入到故事當中去,層層遞進揭露兇手十年前的罪行。
影片的結尾還花費大量篇幅展示近年來媒體對校園暴力、家庭暴力、未成年性侵的報導,更進一步強化了未成年人保護的主題。
影片製作方還聯合兒童救助會為兒童保護站臺,可見其用心良苦;
在網絡電影中,出現這種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也是難能可貴的。
目前《罪途》三部曲已經在騰訊視頻更新完畢,更多細節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再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