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這是他在軍旅生涯向大山的最後一次致敬

2021-01-11 瀟湘晨報

那山那雪那暖陽

■本期觀察 雷 柱 李 忠

站立許久,老兵莊嚴地舉起了右手。

雪後,夕陽灑下一片金黃,老兵面向大山,眼神流露傷感。

這是衡培智新年的第一個軍禮,也是他在軍旅生涯尾聲向大山最後一次致敬。

元旦當天,高原一座海拔3000多米的山,雪落無聲。本計劃一大早去巡邏的火箭軍某旅陣管連一級軍士長衡培智,一直在房間裡等待雪停。

在過去30年裡,每個新年第一天,衡培智都會出去巡邏,向著大山敬一個軍禮。「那山,那雪,那暖陽,他們知道我。」

在大山的記憶裡,老兵的身影早已化為一道風景。

一個多月前,旅隊為衡培智和其餘4名即將離隊的老兵舉行告別儀式。50歲的衡培智,已經不是容易動感情的年紀,卻在回連隊時躲在大巴車尾座上掉下眼淚。

有人說,堅強的人從不在人前流淚,但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流淚。

大山無言,卻有最真摯的陪伴。守山30年,老兵仿佛有了山的性格。

這段日子,衡培智的耳畔總會響起那首寫給陣管兵的歌:「看一眼大山我向前走,神聖的使命永存留;聽一曲松濤我再回首,神劍的託付記心頭……」歲月如歌,往事如電影情節漫上了他的心頭。

新兵下連,衡培智和另外一名戰友擠在裝滿給養物資的「大解放」廂板上,一路搖搖晃晃來到這裡。

這裡海拔不算太高,卻在群山包圍之中。陽光很難長久「逗留」,積雪五六個月也不消融。一下車,年輕的戰士看著白茫茫一片,心裡也是寒風瑟瑟。

「守陣地就是守『國寶』,我們的工作默默無聞,但我們的每一刻堅守都會被祖國永遠銘記。」指導員的一番話,讓衡培智感到震撼。

走出營門,衡培智抬起頭,他突然就覺得,這裡的山有點「不一般」。

但山終究還是山。「抬頭一線天、百裡無人煙」,戰友們為這裡生活編的順口溜,他很快就學會了。

陣地的物資上送,最初是一個月一次。那輛運物資的卡車,在衡培智心中,是連接外界的「擺渡船」。在沒有手機信號的日子裡,他的全部情感寄託就是那輛綠色的卡車。

想家,每時每刻都想家。衡培智從小沒離開過家,來到這山裡半年後,他開始瘋狂想家:想念河南新鄉老家的稻米香,想念家鄉萬仙山上一層層的松樹,想念奶奶做的雞蛋灌餅……

這些話都曾被寫在家信裡,寄給遠方的家人。等信,盼信,日子被期待填滿。每次班長外出辦事,衡培智都央求他們幫忙去郵局捎信。

第一次探親回家,衡培智指著中國地圖上的一個區域,告訴母親:「我就守在這裡。」

「哪兒?」母親滿臉疑惑地看著兒子。衡培智手指的地方,明明連個「黑點」都沒有。

其實不僅母親找不到,就連衡培智自己也找不到。他笑著安慰母親:「媽,我在很遠很深的山裡,地圖上找不到。」

就這樣,山裡時光慢下來,日子漫長了許多。思念隨著時光流逝,沉澱為對大山的眷戀。

陣地上面有片崖壁,崖上有幾棵楊樹,它們倔強地扎在那裡。每次巡山,衡培智都會坐在樹下,眺望遠山。

樹也有靈氣。在這個氧氣吃不飽的地方,樹能活下來,也是運氣。衡培智和戰友們當年種樹,一起發誓:「人在樹就在。」

如今,種樹的人一個個相繼離開大山,只有衡培智還守在這裡。當兵第8年,衡培智成了班長。

「有我在,保準少不了一草一木。」那時開始,無論雨雪天晴,特殊節日,衡培智都會到山裡巡邏。

每年雨季,是衡培智最忙的時候。茂密的灌木覆蓋山脊,每前進一步都很艱難,大家只得掄起砍刀開路,邊走邊觀察山石巖體變化,絲毫不敢馬虎。

剛下過雪,山間寒冷,積雪鋪滿了道路,只留下幾隻動物竄來竄去的腳印。1月5日,衡培智再次巡山,連長不太放心,讓班裡的年輕戰士跟上一同上路。

路上,平日裡有說有笑的他們,誰也不發一言,艱難地在山間行走著。樹杈上的雪落在身上,大家一個個成了雪人,漸漸和大山融為一體。

靜默的大山,風兒吹著眷戀,山腳下的連隊升起了幾縷炊煙……一行熱淚再次從衡培智臉頰划過,他恨不得將這畫面永遠定格。(來源:解放軍報)

【來源:河源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向軍旗告別!這一刻,為軍旅生涯畫上圓滿句號
    近日,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場站隆重舉行退役士兵向軍旗告別儀式。退役士兵共同迎來了軍旅生涯最後一次凝結著軍人最榮耀、最神聖的時刻。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儀式現場迎軍旗「迎軍旗,向軍旗敬禮!」指揮員一聲令下,迎軍旗儀式開始。三名英姿颯爽的旗手護衛著軍旗,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走過集結隊伍。這一刻,退伍士兵們軍姿挺拔,飽含深情地凝視著這面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旗幟,剛毅的臉龐上書寫著忠誠,飽含對軍旅生涯的不舍。
  • 軍旅生涯的一路追隨
    軍旅生涯的一路追隨劉佳瑋落筆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恰好是離開西藏六周年的日子,便把退伍紀念視頻找出來又看了一遍,邊看邊掉眼淚。六年間,我輾轉滬杭求學,研究生生涯也即將結束,這期間去過許多的地方,交過很多的朋友,看過眾多的風景,卻再也未曾找回過在西藏時的熱血和激情。曾經有一個關於理想和內褲的段子很流行,說的是理想猶如內褲,每個人都得有,但不能逢人就證明。今天我想借這篇文字來講述那些高大的身影,講述我的邊防和我的夢,也以此文懷念那段艱苦而又快樂的日子。
  • 卡特眼眶溼潤,已打完生涯最後一戰?他的這段發言,讓人淚目
    因此,今天老鷹以131:136不敵尼克斯的比賽,很有可能成為文斯-卡特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 老鷹在比賽最後19.5秒特意喊停換上老將卡特,老飛人揚手三分命中,全場送上歡呼!
  • 從詞作家閻肅老師的肩章、胸章看他的軍旅生涯!
    著名的軍旅文學家、劇作家、詞作家閻肅老師(1930年5月9日~2016年2月12日),1950年9月參加工作,1953年6月入伍,調到西南軍區文工團(空軍政治部文工團的前身),一生走過了63個軍旅春秋。作為空政文工團的創作員、編劇,1964年,他創作的歌劇《江姐》引起轟動,一舉成名。
  • 新兵入伍訓練,開啟軍旅生涯第一步
    事實上,很多已經退役的老兵在回憶整個軍旅生涯時,都有個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新兵連的幾個月是整個軍旅生涯中最舒服、最輕鬆的日子。當然,對於剛入伍的新兵來說,來自於新兵連未知的恐懼和害怕實屬正常。畢竟要在一個新的環境和一群陌生人同吃同睡同訓練。
  • 我的軍旅生涯
    我的軍旅生涯袁為國「天涯有個兵哥哥,威威武武呀保祖國……」,每當我聽到這首充滿深情的歌,總是心潮激蕩,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我的軍旅生涯,回想起曾經是兵哥哥的那一段如火如花的青春年華。滿載新兵的船隊開出不久,外面傳來驚呼聲,岸上有個青年跳到結著薄冰的河裡,奮力向兵船遊來,原來他也是一名應徵青年,體檢、政審都合格了,只因名額所限未能獲準入伍,他以這種極端的方式企求接兵部隊把他帶走,可最終未能如願。與人家的境遇一對比,我們為自己能順利入伍感到非常慶幸。天晚了,船隊在黑暗中航行,誰也不知道要開到哪裡去,每人發了兩隻麵包當晚飯,這是我生來第一次吃麵包。
  • 上等兵,你的軍旅生涯已不足百分之25,是否「充值」?
    上等兵屬於義務兵的第二年,又被稱為老兵,雖然只是義務兵,但他們卻是連隊的主體力量,班長的小幫手,新兵的小教員,他們比新兵多了一絲成熟和穩重,在連隊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們卻只有短短地兩年,730天的軍旅生涯
  • 大學生開學日去世,他最後的生日願望讓人淚目,網友:一路走好
    9月1日開學日,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開心的日子,但對24歲的大學生鄧澤中而言卻是人生最後的一天。>此後他仍盼著繼續求學之路化療期間向醫生請假返校參加畢業考試堅持完成畢業論文準備考研複習......鄧澤中的善舉讓網友淚目大家紛紛向這個心中有大愛卻英年早逝的小夥子致敬!
  • 《空降利刃》熱血開播 賈乃亮首演軍旅劇獲好評
    這也是演員賈乃亮首次挑戰軍旅題材作品,他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專業,向軍人致敬,向祖國獻禮。首播當晚熱議不斷賈乃亮驚喜形象收穫好評首播當晚,劇中張啟的扮演者賈乃亮的軍裝扮相引起巨大討論,許多觀眾紛紛表示,賈乃亮不僅顛覆了以往的熒幕形象,對角色的還原程度也超過預期。
  • 致敬軍人!這五本超燃的軍旅小說比戰狼還好看
    在這和平昌盛的年代裡,讓我們讀讀這5本軍旅題材的書,感受他們的信仰、意志、決心。 1《亮劍》庫管:李雲龍、趙剛,火遍大江南北,婦孺皆知。看過劇版的一定對這兩個角色印象深刻。而同名原著《亮劍》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 成都邊檢將整體劃轉國家移民局 軍旅生涯最後一個「八一」這樣過
    8月1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周年來臨之際,成都邊防檢查站官兵面對部隊改革大考,堅守國門一線,在執勤崗位上度過了軍旅生涯的最後一個「八一」佳節。
  • 淚目!今天,最高禮遇,致敬英雄——
    淚目!今天,最高禮遇,致敬英雄—— 2020-11-17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到他的微信頭像,忍不住再哭一次……
    原來是一張肖思遠去年與母親聊天的截圖在網上流傳仔細一看他的微信頭像許多網友淚目了肖思遠用的是漫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中兔子的形象。對許多人來說,這隻兔子就代表了中國的形象。據肖思遠父親介紹,2016年肖思遠應徵入伍,原本兩年就可以退伍了,只因喜愛軍旅生涯,他一直沒有退伍。按照原計劃,肖思遠與其女友應該在今年春節結婚的……2月20日,農曆正月初九,河南省延津縣石婆固鎮東龍王廟村家家戶戶大門上張貼的春聯依然火紅,而位於村西頭的一戶人家沒有張貼春聯,但門前的「軍屬光榮」「光榮之家」等銘牌十分顯眼。這戶人家,就是烈士肖思遠的家。
  • 豆瓣8.9的「爛片」,最後20分鐘燃到淚目
    這種兩極化的口碑證明了影片並非是一部想要挖掘出人物深度的藝術電影,而是一部以致敬懷念為目的的音樂傳記片。 換句話說,這部電影其實也是一部「粉絲向」電影。 導演的創作意圖很純粹——就是要將電影院變成演唱會的現場,用那種搖滾樂的激情與瘋狂感染每一個觀眾。
  • 看到他的微信頭像,忍不住再哭一次...
    原來是一張肖思遠去年與母親聊天的截圖在網上流傳仔細一看他的微信頭像許多網友淚目了
  • 閻維文獻唱軍旅抒情曲《記憶中總有一桿槍》致敬八一鏗鏘上線
    娛叔解密企鵝號分享由張建全作詞、知名作曲家戚建波作曲、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傾情獻唱的軍旅抒情歌曲《記憶中總有一桿槍》上線。主創們以這樣極具心意的形式致敬八一建軍節,向所有當過兵和正在當兵的軍人、以及全國軍嫂致以最真摯的節日問候。
  • 金剛川首日票房超5000萬,現場老戰士觀影淚目,主演向其敬禮
    在這期間,志願軍們頂著炮火和槍林彈雨,用血肉之軀扛下了2500多發炮彈,一直堅挺到戰鬥結束。後來,有人稱之為戰場上的"鋼鐵橋",更是中國軍人創造的又一個奇蹟。在場的很多觀眾也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淚,在此前,一位老兵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告訴記者:"當年我們也是保護一座橋,敵人炸,晚上我來修,你們這一演
  • 身披「光榮退役」綬帶,他們敬了最後一個軍禮
    儀式開始前,全體退役幹部與官兵們進行了互動交流,發言中,每名退役幹部都流露出奉獻青春的無悔,飽含著軍旅生活的懷念。總隊司令員王平宣讀了武警部隊退役批覆,對全體退役幹部進行了最後一次「點名」。「向武警部隊旗,敬禮!」
  • 「向英雄致敬,向先進學習!」
    大會的盛況以及被表彰先進的光榮事跡在我市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向英雄致敬,向先進學習,勠力同心、銳意進取,為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奮勇前進。    「回想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北海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書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抗疫故事。」
  • 守望軍旅 無悔人生
    與王曉東王總互加微信,雖然只是寥寥幾句往來的信息,我能感覺到他的開朗,言語間透露著對生活的熱愛與豁達又不失詼諧幽默。王總是一個很能與朋友聊到一起去的趣人,總是想著把自己擁有的與人分享,與他共歡樂、同享成功及收穫的喜悅。對王總的了解就是從這一副眼鏡開始的,但我與他的交際卻不僅僅這一副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