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電影創投應該取消

2020-12-26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作者:張穎,編輯:趙普通,題圖為HiShorts!廈門短片周評審主席王紅衛

  「你的這個項目,讓我產生了一種時間倒流的感覺。」

  在這個月剛結束的HiShorts!廈門短片周(以下簡稱「短片周」)創投陳述現場,評審主席王紅衛對某項目劇本給出了這樣的點評。

  評審主席王紅衛

  做電影節、影展的創投評審,是王紅衛近兩年除了在北京電影學院教書之外,頻率最高的一項工作。當下國內電影節、影展的內容和板塊眾多,參加了一大半後,王紅衛感慨:「中國創投起碼應該砍掉一半,能不辦就不辦。」

  創投不在於數量多,在於真正找到好項目。在2019、2020年把中國的創投走了一大半了,在看過一百多個創投項目裡,廈門短片周這個規模很小的創投裡,反而有兩個項目擠進了王紅衛的top10名單裡。

  給這麼多項目做評審,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對當了幾十年老師的王紅衛來說,這件事也沒那麼難:「平時我們帶學生,一個班十幾、二十個學生,一批劇本交上來,一下就要面對這麼多千奇百怪的劇本,已經長期地訓練了腦力和閱讀速度。」

  1991年從北電導演系畢業後,王紅衛拍了幾年廣告,就在老師的邀請下回學校任教。他的成就感不在於碰機器、拍片子,而在於通過當老師,教導、陪伴年輕電影人的成長。看到趙薇、文牧野這樣的學生拍出了好的作品,是他最欣慰的時刻。

  教書之外,王紅衛也是《瘋狂的石頭》《流浪地球》等多部電影的策劃和監製,他選擇用這種方式,繼續「做電影」。

  電影《瘋狂的石頭》

  在短片周的尾聲,結束了一整天密集的創投評審活動,王紅衛與毒眸聊了聊創投、電影和年輕電影人。

  以下是王紅衛的自述。

  創投該「去泡沫」了

  去年金雞獎,短片周的策展人王小曼「堵截」我,向我介紹了這個電影節,我覺得很有意思。它和其他以長片為主的節展不太一樣,有短片,有商業短片廣告、MV,這些在中國是沒有一個比較集中的平臺討論的。

  但這些其實正是年輕人的視野,年輕人在做的事,同時是主流電影產業的刺激和營養。我們主流的商業市場是做「實用技術」的,而這個是做「基礎科學」的。

  去年(短片周)創投可能多少還有「矮子裡面拔將軍」的感覺,但今年絕對不是了。今年拿獎的項目是我覺得水準很高的,終審的九個長片項目裡,有兩個我很喜歡。我在2019、2020年把中國的創投走了一大半,所有在創投圈裡的項目我都看了,橫向比較後,這兩個項目都是我喜歡的。過眼的項目加起來有一百多,如果說挑出前十名,這兩個項目在裡面。

  我覺得這裡(短片周)的知名度比較低,創投項目少,反而有機會可以露出水面。因為大的創投樣本太大了,初選複選的過程裡很可能把好的項目給淹沒了,但是在這裡項目有限,好的項目更容易被看到,所以小電影節也有小電影節存在的意義。

  其實所有的創投都差不多,很多創投可能都因為太同質化、模式化了,項目方挨個投一遍,哪個收到了回復就跟進,差不多是把國內的創投都走一趟。那些大的創投會有點無聊,三分之一的項目我都見過,三分之一的人我都認識。

  我私下也說,公開也說,中國的創投應該砍掉一半,不能是「能辦創投就辦創投」,應該反過來,電影節、電影展能不辦創投就不辦創投,現在創投的泡沫應該這麼去排。

  當下國內電影節、影展的內容和板塊已經夠多了,都要辦創投的話,從項目方到我們這些評審,每天疲於奔命地去玩創投的遊戲,玩半天最後也沒有幾個項目能拍出來,這圖什麼呢?圖個熱鬧。所以我很明確地說,中國創投起碼應該砍掉一半比較好,能不辦就不辦。

  第二,如果辦創投,我覺得一定要有樣片配套。如果沒有樣片配套,這個創投也可以不辦了。尤其是針對年輕導演的。新導演是一個賭石,文本好是這塊石頭切了一個面,拍樣片是你再多切一點兒,切出來真是一塊玉,那行,我們敢下功夫去雕琢他。

  我們缺的是好導演,不缺一個能拿機器拍的導演。樣片應該成為電影創投會的標配,怎麼找給孩子們拍樣片的錢,這個是組委會的事。但是如果沒有樣片,項目的頒獎頒給哪一個,等於你在替行業決定,你在向行業推薦一個你認為能夠出來的項目,我覺得這樣做是缺了一半的的實操能力確認。

  第三,一定要把所有的資源合理配置。像我們這些評審,少去兩個創投會,多做一部片子,能夠集中給一部片子多一點精力,幫他們,這樣可能對於新電影、新導演的誕生更有用。如果真的是有心幫年輕導演的話,那你去做一個項目的監製和顧問,是真的用心力幫他,這也算一個很有功德的事了。

  但是如果這點精力都用在創投,評審完了之後,也不知道這個項目未來會怎麼樣,可能一年之後你就把這個項目忘得一乾二淨了,只不過一堆公號文、一堆獲獎名單,我們的手機整天被各種片單和獲獎名單淹沒了,其實沒有太大用。創投之後,我們還得想辦法讓項目真正落地開機,我們現在還是面上的東西太多。

  比較理想有效的方式裡,創投是最後一個環節,前面的孵化、調整才是重頭戲,佔的時間是95%,最後5%才是創投會的對談。但現在基本上是創投多,每個創投得獎的也多,不管企業贊助的還是組委會自己設立的,一個創投下來都是少了五個、八個,多的十幾個,這麼多得獎的項目能拍出來嗎?兩年之後你會發現一個都沒有拍出來。沒有一個後續機制,肯定是拍不出來的。

  所以我覺得老這麼玩不太行。花了很多錢,也花了大家的時間精力,小孩子們雖然說拿了這個獎挺高興的,但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拿了獎,也拍不出來,慢慢我們這個行當就像個騙子行業了,自娛自樂的東西,這是不行的。

  能真正做商業電影的導演,還是太少了

  我們的行業在升級,新的時代在慢慢開始,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有自己開發的項目。大家都覺得劇本開發挺難,所以買了大量翻拍的版權。翻拍的版權首先是類型明確的,不用再去經歷那麼漫長的開發過程。

  公司買了版權,要去找導演來拍,然後滿世界去找合適這個項目的導演。這個趨勢就是我們產業的升級,開始出現像好萊塢一樣所謂的「製片人中心制」。但是問題在於,這些年所有創作平臺和年輕導演中,真正能去做商業電影的人太少了,太少太少了,導致現在是很多公司有項目,但找不到人拍。

  國內電影市場有以前的「導演中心制」非常強大的慣性,即使商業大片,基本上公司也是盯著導演,而導演說,我想拍什麼,那麼我來開發、我來做。只不過做出來的東西,能保證不虧的人太少了。

  市場開始需要大量合格的類型性導演,這是85、90後導演要面臨的職業選擇,通常一個電影產業中應該是有80%的人可以做這件事,而作為職業後備軍的這些人,遠遠不夠。

  做職業導演這事沒什麼丟人的。現在的電影新人,從上學、畢業開始就接受這種方式,已經有一些年輕導演開始接受這種模式,他們不再像過去一樣固執地認為「我是一個好導演,我一定要拍我自己原創,一定要自編自導」。他們已經過了這道坎,開始去接受做一個「職業導演」了。

  這個(變化)是靜悄悄地在開始的,外面看不見的,但也意味著產業的升級。

  電影產業升級背後它還有觀眾對內容的要求。商業電影要往前走,劇本從題材到開發的難度越來越高,一個年輕導演就很難靠自己和他的小夥伴獨立完成。

  比如一個導演自己做編劇,可能完成60分的劇本,而有公司給了80分的劇本讓他拍,他說我不拍,我就要接著把我的這個劇本再改上三年。圖什麼呢?

  這種對比以後會越來越清晰的。十幾年前商業電影剛有的時候,用電影去講故事真沒什麼難的,是當時中國電影(600977)發展水平太低了。但是現在明顯不一樣了,難度就開始有了,觀眾的口味、觀眾看電影的專業程度一直是在提高的。觀眾的成長,也在倒逼著創作者成長。

  影院不會在我們這一兩代人消失

  我入行的時候沒有商業電影,我1991年畢業,那個時候中國電影基本上「快死了」。

  在我看來,中國商業電影的第一個節點是1997年的《甲方乙方》,然後是2002年的《英雄》,再然後是2006年《瘋狂的石頭》,是這三個臺階,開啟了中國的商業電影時代。

  電影《甲方乙方》

  中國電影票從三、五塊錢一張,漲到幾十塊錢一張票,它是先漲上去的。所有人都說本來電影就沒人看,你還賣這麼貴,但是電影票價就停在那了,因為它也不能再低了,再低的話,算下來還是要虧。

  中國電影先把價漲上去,再等著觀眾的收入漲到這個水平。到了2006年的時候,多廳影院數量差不多夠了,個人收入也增長到願意掏二十、三十塊錢去看一場電影,這幾個點都到了的時候,商業電影所謂的爆發期開始了。

  再往後的《泰囧》算一個節點,之後其他的一些片子出現,我覺得那些都是只有量變,沒有質變。其實電影市場的泡沫,是從2013年《泰囧》開始,2014、2015年開始形成泡沫,擠泡沫一直到2018年《我不是藥神》出現。

  《我不是藥神》傳達了一個信號,就是一部好電影,一部9分電影可以拿到30億,這就是中國電影的另外一個新時代。

  電影《我不是藥神》

  國內電影市場這幾年增速在減緩,這個減緩的趨勢其實是正常的。如果再寄希望於像過去那樣每年百分之三十、四十地漲,我覺得可能只會催化更多的大爛片,慢慢來沒什麼不好。

  前兩天他們組織討論了小屏和大屏的關係,去的是我們幾個老頭。反正我們幾個比較樂觀,都覺得電影院應該不會在這一兩代人消失,影院電影依然有它的力量。

  人類空閒時間越來越多,吃飽了之後想要玩的東西越來越多。誰是和電影院爭奪觀眾時間的競爭對手?我認為不是短視頻,電影院的競爭對手是旅遊,是運動。我們有了時間,是選擇跟家人出去旅遊,是每周去打一場羽毛球,還是去一次電影院?

  在這種情況下,從創作端如何刺激、激發觀眾看電影的行為,除了創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粉絲、IP。漫威電影形成了一個粉絲群,是同好的集聚,當有了「同好」的概念時,就會有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看電影。

  電影院給這個群體一種儀式感。你看,有了電視直播,足球的現場也沒有消亡,都可以坐在家裡吃爆米花、抽著煙看球了,還比現場看得清楚,還是有很多要去現場看。球賽從來沒有少過人看,這跟電影是一個道理。

  群體性、聚集性,是因為人類天生需要的儀式感。很多老師在說黑盒子效應,看電影的時候你可以逃離現實生活兩個小時,這個時候是最大的沉浸。不論哪種效應,都需要創作端能夠在作品裡,或者起碼在創作的潛意識裡,記得這件事。只有這樣你創作出來的電影,才有可能會不一樣。

  這些年我們在電影教育上,一直在培養扶著這種標準的新的電影力量。看著學生成長,看到他們拍出好東西,當老師的成就感也正在於此。

  現在的年輕導演,從對電影的理解到一些新的表達都超越前人。他們關注的東西更有意思,用之前沒有的角度、方式去表達,技術、視聽上也更熟練。所以從「人」上,我覺得中國電影還是充滿希望的。

  來源:虎嗅網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半數電影創投應該取消」
    廈門短片周(以下簡稱「短片周」)創投陳述現場,評審主席王紅衛對某項目劇本給出了這樣的點評。評審主席王紅衛做電影節、影展的創投評審,是王紅衛近兩年除了在北京電影學院教書之外,頻率最高的一項工作。當下國內電影節、影展的內容和板塊眾多,參加了一大半後,王紅衛感慨:「中國創投起碼應該砍掉一半,能不辦就不辦。」
  • 創投 | 金雞電影創投大會
    2020年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金雞電影創投大會發布「萬有引力」海報,標誌著新一輪的新作電影項目徵集正式開啟。2020第二屆金雞電影創投大會將於8月1日0時起至8月31日24時止接受項目申報! 請登錄www.zgjjbhdyj.com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官方網站,進入申報通道提交相關資料!具體要求請仔細閱讀以下申報章程。
  • 金雞電影創投大會徵集電影項目
    2020年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金雞電影創投大會發布「萬有引力」海報,標誌著新一輪的新作電影項目徵集正式開啟。金雞電影創投大會是金雞獎藝術責任與使命的延伸,是中國電影家協會加強培育優秀作品的手段創新。金雞創投定位於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廣泛徵集華語新作電影項目,並通過公平權威的評審流程和全方位的孵化方案,為電影新人新作搭建起一座通往夢想世界的廣闊舞臺。
  • 我們與電影同在,金雞電影創投大會啟動徵集
    金雞電影創投大會是金雞獎藝術責任與使命的延伸,是中國電影家協會加強培育優秀作品的手段創新。金雞創投定位於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廣泛徵集華語新作電影項目,並通過公平權威的評審流程和全方位的孵化方案,為電影新人新作搭建起一座通往夢想世界的廣闊舞臺。
  • 「創投」之前:青年電影人應該想清楚些什麼
    年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創投訓練營(SIFF NEXT)第二階段活動上亮相。創投訓練營是上海國際電影節2019年全新打造後推出的致力於新人孵化的獨立單元。每年2月公開徵集來自導演、編劇和製片三個背景的青年電影人,並通過階段式的活動設計,陪伴大家準備電影劇情長片的拍攝。
  • 浙江國際青年電影周 「三十而立」編劇創投 電影劇本徵集啟事
    電影周以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為特色,以論壇、創投和展映等單元為主體活動,致力於打造服務於青年電影人創作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影人與影迷觀影和學習交流的嘉年華。「三十而立」編劇創投活動浙江國際青年電影周「三十而立」編劇創投活動由浙江省電影局主辦,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承辦,杭州市富陽區政府、浙江省文化產業促進會協辦。
  • 金雞創投能為中國電影創造怎樣的未來?
    「不管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很多成功的電影都是出自這些人之手,他們具有多年的市場經驗、成熟的評判標準和對年輕人培養的意願,」王丹對毒眸表示,這些人對電影項目未來進入市場應該如何回收成本,怎麼建立正確的產業規劃,都有清醒的認知,也可以幫助創投項目與業內頂級的製作資源結合。
  • 電影創投:小搖籃裡的大未來
    不難發現, 「創投」已日漸成為中國電影新風向,因為它搭建了讓電影新人新作嶄露頭角的最快捷、最專業的平臺,很大程度上指向了中國電影的未來。「創投」大軍助推新人新作電影創投,顧名思義是基於電影創作項目的投資交易。它不僅會引入資金,同時還有專業電影人參與,根據長期積累的知識經驗幫助青年電影人。
  • 第四屆青蔥計劃創投會舉辦 李少紅導演送鼓勵
    網易娛樂4月3日報導 第四屆青蔥計劃創投會4月2日在京舉辦,十強「小蔥」經過業界頂級導演、製片人、編劇組成的強大評審團、導師團為期四個月的系統指導後,帶著自己拍攝的創投短片走上了創投會的大舞臺。在創投會現場象徵著青蔥勃勃生機的綠色調舞美燈光中,青蔥計劃的大家長——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第四屆青蔥計劃主席謝飛,青蔥計劃理事長王紅衛,青蔥計劃總監付佳,青蔥計劃總製片人侯曉東,以及國家電影局創作處副處長高山,著名導演呂樂、郭子健,著名編劇王力扶、崔斯韋、董潤年、袁媛,以及張苗、蔡勝哲、常松、鄭劍鋒、黃烽、萬娟等業內眾多資深電影人、影視投資發行公司代表和媒體記者們紛紛到場,共同見證十強
  • 官方公告丨浙江國際青年電影周發布重磅新聞 「三十而立」編劇創投終評導師團公布
    (2)應徵作品凡被認定屬於抄襲、剽竊的,將取消參評資格。已經入選的作品和個人,評委會將按法律程序取消其入選資格。(3)應徵劇本須具有完整的劇本架構、符合劇本的篇幅長度,凡大綱、素材、創意、故事、梗概等文字過於簡略的稿件以及小說、散文、電視劇等體裁的稿件,均不予參評。
  • 第四屆青蔥計劃創投會:全力出擊為夢想而戰
    春意漸濃,第四屆青蔥計劃創投會4月2日在京舉辦,十強「小蔥」經過業界頂級導演、製片人、編劇組成的強大評審團、導師團為期四個月的系統指導後,帶著自己拍攝的創投短片走上了創投會的大舞臺。頂級資源傾情助力,資深影人暖心激勵在創投會現場,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上臺為十強「小蔥」送上鼓勵:「每年的春天都是我非常盼望的時刻,這是我們培育出小蔥的季節。
  • 青年電影創投、扶持計劃匯總!
    2、同裡「創投季」 2012年,由同裡與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聯合舉辦首屆創投季落戶江南古鎮同裡,便湧現出了許多極具潛質的新秀和短片,《特殊交易》、《非常演出》都表現出了非常專業的水準。「創投季」活動是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CCTV6)、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同裡古鎮保護管理委員會聯合發起主辦,至今已舉辦兩屆,是發掘電影新人、扶持電影新銳的重大嘗試,對促進中國電影產業化進程、提升同裡古鎮電影文化品質都有重要作用。
  • 上影節電影項目創投公布第二批入圍名單
    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SIFF PROJECT)今日公布「製作中項目」(Work in Progress Project)子單元入圍名單。2020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SIFF PROJECT)將於7月25日至28日舉行。
  • 著名編劇劉恆將出任浙江國際青年電影周 「三十而立」編劇創投評審委員會主席
    下附浙江國際青年電影周「三十而立」編劇創投徵集啟事:請登陸以下網址下載報名附件:http://zjgjdyz.zjol.com.cn/movhomepage_web/#/thirty本啟事適用於2019年浙江國際青年電影周關於 「三十而立」編劇創投徵集的相關細則投遞。
  • 電影市場 | 創投徵案開啟,雨霧中捕獲勇氣
    匱乏在於電影的產能出現了問題,隨著資本的大規模退場和觀看行為、方式的不斷演變,我們在這一年的觀影選擇變得極其有限。而凋敝則在於電影似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被唱衰,電影與觀眾的關係也不再那麼親密,為了建立兩者之間契約的電影從業者因而受了冷落,顯露尷尬。
  • 你有一份青年電影人創投指南
    就在這些項目創投路演之時,拍電影網Pmovie,不要緊,我們將與你分享本屆創投會上的所見所得,你只需接好這份「青年電影人創投指南」。 3、視覺化的講述除去概念片、混剪或照片、繪畫的展示,你還應該儘可能使用能夠引發視覺化想像的語言來進行描述。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創投項目電影類型多元化
    Action創投會評審團媒體見面會現場。記者 沙曉峰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0日消息(記者 譚琦)12月10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H!Action創投會舉辦評審團媒體見面會,許多評審認為,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創投項目的電影總體質量較好,電影類型多元化。
  • 第四屆青蔥計劃2019創投會:全力出擊,為夢想而戰!
    春意漸濃,第四屆青蔥計劃創投會4月2日在京舉辦,十強「小蔥」經過業界頂級導演、製片人、編劇組成的強大評審團、導師團為期四個月的系統指導後,帶著自己拍攝的創投短片走上了創投會的大舞臺
  • 金雞電影創投大會終評路演下周登鷺 黃建新劉德華徐崢擔任本屆創投...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1月18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2020金雞電影創投大會日前完成複評程序,公布了30強入圍項目名單。知名電影人黃建新、劉德華、徐崢確認擔任本屆創投主評審,將與22位優秀電影製片人組成的金牌製片人評審團一起,對入圍項目進行最終評選。
  • 金雞電影創投大會舉行終極路演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1月26日訊 據廈視新聞報導 26日,金雞電影創投大會登場,16個脫穎而出的電影項目進行終極路演。大會上,《不過是來去此間》、《別出聲》、《冬牧場》、《村莊 音樂》等16個電影項目的主創人員,依次上臺分享各自的電影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