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國內的電視劇也開始搞起了大製作,動輒上億的預算。咳咳,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其中小鮮肉的片酬要佔一大半···
燒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拍出東西。
再看大洋彼岸,很多劇迷會想到有錢任性的HBO,《權力的遊戲》,《兄弟連》,《大西洋帝國》都是單季耗資過億(美元)的作品。
圖:《大西洋帝國》,單集耗資1800萬美元
二戰題材美劇《太平洋戰爭》更是達到了逆天的2.2億美元,一躍成為史上最貴的電視劇。
HBO不差錢這個業界皆知,不過···近幾年崛起的Netflix才是真土豪。
Netflix僅一年就搞出了兩部過億的作品:其一是歷史大劇《王冠》,這個學長之前已經多次安利過。
圖:《王冠》,單集耗資1200萬美元
其二,就是學長今天要安利的另一部美劇,國內非常冷門——
《少年嘻哈夢》
去年暑假率先放出六集,本月Netflix終於把後半季資源放出,首季正式結束。
很遺憾,《少年嘻哈夢》在國內依然沒有火起來,這可能要「歸功」於這個有點中二的譯名和海報···
本劇從一群青年人的角度講述了嘻哈和迪斯科的崛起,非常熱血。
即便有這樣的題材限制,IMDB依舊拿到了8.5分,豆瓣9.3分,看過的人數剛過一千。
沒有從小被這種文化薰陶,大多數人對其背後的歷史可能只是略知一二,國內的觀眾對這部劇的喜愛程度絲毫不亞於美帝。
超強的代入感,花樣復古風,燃爆了的劇情,實在是欲罷不能!
正如這位網友評價,《少年嘻哈夢》確實甩隔壁的《嘻哈帝國》好幾條街···
故事背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紐約布朗克斯區,這個紐約最窮的街區,被黑人和拉丁裔居民佔領,幫派,槍擊,犯罪···
直到今天,搜索布朗克斯,排在前面的仍是美國臭名昭著的治安最差的區域。
居住在這裡的一群年輕人,不甘命運卻又不知如何反抗,伊齊基爾·斐格羅(下面用簡稱伊齊)便是其中一位。
對文字很有天賦,想寫詩來追求喜歡的妹子,這天伊齊終於鼓起勇氣告白,卻慘遭拒絕。
妹子叫瑪琳,她的大計劃是當一名歌手。
在烏煙瘴氣的布朗克斯,唱歌,不過也是一種表達自己內心渴望的一種做法。
更多的年輕人選擇用塗鴉來宣洩,來表達自己卑微的存在。
伊齊的一個好友便對塗鴉有著狂熱的感覺,馬庫斯。
火車上,街區裡,各式各樣的塗鴉不可控制的冒出來,一個名叫「龍拳部落」的新作品勾起了這幫孩子的興趣,結伴來觀摩。
「龍拳部落」是當時塗鴉界大師「少林007」的新作,一個神秘的人物,在這群孩子中是英雄般的存在。
關於他的傳說源源不斷,卻未曾有人見過真面目。
「少林007」,手是武士刀,畫出的作品像煙花一樣絢麗多彩,極具爆炸性,永遠嶄新的紅色彪馬鞋。
英勇無敵,腰間的李小龍,功夫讓他有了少林這個稱號。
而007仿佛是因為他的小弟弟有七英寸···(大約18釐米
伊齊和少林007,這兩個本來永遠都不會有交集的人,因為一張唱片「結識」了。
前者是為了討妹子的歡心,後者用它是為了學習打碟技術。
這張絕版唱片最終僥倖被伊齊拿到,引發了一場地下派對探險。
在《少年嘻哈夢》中,先是用幾個有色人種青年來以小見大,來反映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
美國的70年代,政治動亂,越戰和水門事件遺留下來的是巨大的失望;經濟蕭條,頻發的社會危機。
這是充滿痛苦和變革的一代,劇中的體現很到位,罪惡橫生的混亂社區。
同是紐約,布朗克斯絲毫沒有曼哈頓的浪漫與現代,取而代之的是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和大街上滿嘴Fuck的有色人種。
信仰和夢想顯得格外珍貴,像是不被這個地方同化的唯一辦法,也是走出去的唯一出路。
瑪琳,想用唱歌來實現,無奈自己對宗教狂熱的父親百般阻撓,家庭反倒成了她最大的阻力。
馬庫斯,是少數心懷志向的青年,並且無所畏懼,想要一點點改變布朗克斯。
而那個神秘的少林007,其實也不過是跑腿小弟而已,雖然有一大堆迷弟,但跟伊齊同樣的心酸,同樣的底層出身。
自稱少林傳奇,卻被老闆故意叫成少林傳基來侮辱他。(Fantastic和Fan-faggot)
少林的願望是當一名DJ,跟「閃手大師」學藝,贏得掌聲,贏得尊重。
而主角伊齊,更像是一個引起共鳴的設定,他的愛情,他的成長,他的選擇,讓成年觀眾懷念。
對於年輕觀眾來說,也更容易自己找到對將來的寄託。
《嘻哈少年夢》花費了1.05億美元,卻大膽的採用了新人當主角。
男女主角都是初登熒幕的新人,表現出奇的好,尤其是女主,聲音和長相都魅力十足。
僅有的幾個熟臉,包括威爾·斯密斯之子,賈登·史密斯,飾演塗鴉畫家馬庫斯。
還有《絕命毒師》裡的「炸雞哥」,出演瑪琳的爸爸,一個宗教狂熱分子,簡直像入魔了一樣。
還有一個來自《紙牌屋》的角色,當作彩蛋吧。本劇在演員薪酬上,是花不了幾個錢的,錢都燒在了製作上。
導演是巴茲·魯赫曼,首次涉足美劇,巴茲之前作品都是經典:《紅磨坊》,《澳洲亂世情》,《了不起的蓋茨比》。
濃烈的色彩、快捷的節奏、不拘一格的方式表現愛情,這些特點也被很好的保留了,如果仔細看《少年嘻哈夢》,會發現很多鏡頭都有巴茲之前作品的影子。
採用這位澳洲導演還有一點就是為了保持《少年嘻哈夢》核心主題的客觀性。
如果你已經看完整季,會發現除了希望,本劇還想探討更深的東西,為了追求,你會甘於墮落嗎?
人生在世,想得到,就要去追求,這個盡人皆知。
但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你會放棄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尊嚴,自己的朋友嗎?
等到擁有一個王國,自身早已成為空殼,無異於一無所有,這其中的博弈,是值得每個人去學習,去細細品味的。
Netflix崛起不是沒有理由的,大數據的背後是不斷的嘗試,《紙牌屋》,《女子監獄》,《馬男波傑克》,《超感八人組》,《怪奇物語》······
涉獵主題之廣,哪怕是HBO也自嘆不如,在到處撒網的背後,Netflix的要求是高度的原創和不斷的創造力。
《少年嘻哈夢》從14年立項,到16年夏放出前半季,再到本月放出下半季,所跨長度近三十個月。
而國內,任何一家視頻網站都不會,也不敢拿出如此多的時間去打磨一部劇,一部僅有十多集的劇。
遺憾的是,片尾有絕唱的意蘊,感覺伊齊他們的故事應該也正式結束了。
感覺這篇有點長···希望能打動你去刷這部劇。
最後,《少年嘻哈夢》是一部充滿懷舊傷感的作品,用很原始,很單純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燃爆了的故事!
不追會後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