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訪談本期主講人:帶子 攝影師、紋身師、遊戲美術師
「我可能經過了大概兩三年時間慢慢找到和攝影最舒服的關係。我喜愛拍攝狀態,我想自己拍攝單一張照片更像是一個詞語,而不是一句句子,他能單獨那樣無意義的存在。我對包含已發生的痕跡但是並不產生意義和價值的日常很著迷,雖然我會客觀的記錄,但是我還是會主動去剔除一些內容,讓這些內容看起來不獨屬於任何一個人,但也可能屬於任何一個人」。—— 帶子
帶子:大家好,自我介紹一下,我目前是個紋身師,也是個多年從事遊戲美術的從業者。我理解自己開始拍照時間是2016年左右開始,我拍攝的東西的轉變也同時在我人生階段的轉變的階段,在一度極度被壓縮的狀態後,呈現出一段時間的極度膨脹,然後又被打回原形。身體,家庭,事業,自我認知都在同一時刻出現了變化,簡單理解就是中年危機,感覺意識到自己身體和心智最好的日子迎面交匯後越離越遠。似乎自己的人生劃出的弧線已經開始呈現出一種下墜,然後就開始了冗長的接受自己和調整自我的狀態,這些影像包含著我在這個階段的點滴,他並不在試圖描繪或者解釋我的狀態,但卻在這些狀態和心境中拍攝了下來。
以下為2020年4月 LAC Pro 群內訪談實錄
Parblo:意境,能有所啟發,不勝感激。
陳明曦 :看完我更喜歡你沒有人物的圖片,像凝固時間切片。
帶子:其實沒有人物的照片也是很多中間有人來過的痕跡,我對那種有人來過,擾動過平靜的很感興趣。
陳明曦 :@帶子 給大家講講攝影在你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吧。
帶子:其實至今也沒有一個所謂完整的作品,我是有嘗試去做過,但是並沒有最終完成。我對已經發生的但並不產生意義或者價值的日常比較著迷,雖然我會客觀的記錄,但是我還是會主動去剔除一些內容。我希望自己拍攝的內容時間是模糊的,地域是模糊的,就像一句可以套用在任何人身上的星座套話 ,沒有很沉重無關緊要,就像生活中大多數時刻一樣,我並不期望他多有價值,但是能對我自己內在起到一些作用。實際上拍攝幫我度過了人生的某個階段,也讓我明白了一些事情,也重塑著我的審美。
我現在想想自己可能是個很擰巴的人,會一直時常去反思地想一件事情對自己的意義,就是在不斷的往回看的過程中,攝影對我來說一直在變化著。就現在來說,他對我來說是我開始拍照至今最不重要但卻是最舒服的的一個階段,他就像餓了的時候能立刻填飽肚子的粗茶淡飯,也像看電影時候的零嘴小食。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每周末都會在外面暴走整天去掃街拍照,那個時候這個行為本身都可以帶來巨大的快感,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過這樣的階段,但是我很快意識到,這種快感並不會讓一張平凡的照片變的更好,所以我就慢慢試圖讓自己擺脫了夾雜著快感的拍攝過程。
陳川端 :俺和袋子蠻像的 一些心裡變化。
YEWUTONG:謝謝帶子兄分享,日常記錄看到點滴.日積月累下來就是一個主題 觀看的方式 感覺是在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裡..喜歡就拍,沒有目的性也是也是隨性的一種方式..很喜歡這種淡淡的感覺。
陳明曦:帶子的片子很多是模糊的、局部的、抽象的,其實都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選取抽離出來的碎片。@帶子 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的攝影風格,它是怎麼形成的呢
帶子:其實我自己想想,我生活裡並未有真的發生特別的重大的事情,產生自己的動機,但是我可以分享一下趨勢自己發生改變的契機。最開始比較原始的驅使我發生改變的一個事是,我本來對自己美感是很自信的,但是我有看到一個朋友的照片我覺得我看不懂,但是直覺告訴我,那些隨意甚至看起來亂拍的東西之下是一個穩定而又確信的存在。然後就發覺這個人生活中就和你看到她照片的感覺是一樣的,這個其實給了我挺大的衝擊,這其實就是我自己篤信的藝術,我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自己,而把藝術家的作品按時間一溜排開那些無聊的,衝突的,有趣的,傷感的,矛盾的種種也變的有生命起來,獨一無二。
帶子:在我感覺藝術家,藝術不是一個很高遠的詞彙。當一個人可以找到一種表達自己的語言,並且去這麼做,他就算是一個藝術家了,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之後也有遇到幾位朋友老師,有時候一兩次無關攝影的對談其實也會讓人想通很多事情,或者一些文章或者小的經歷讓我慢慢接近現在的狀態。
陳明曦 :影響攝影的往往都是攝影之外的事情。
帶子:@陳明曦 類似於任何事都和性有關,除了性本身嗎,哈
帶子:對於我自己首先變的是自己這個人,想法變了,心性變了,做的事情,對事情的看法也會隨之改變,所以影像上的變化其實是隨之自然而然的變化。
海星:某一程度上可以說是個人意識的流動…
帶子:並未有因為看到某些影像而讓我產生了改變的想法, 在我看影像本身是一棵樹上最末端的枝枝葉葉,樹決定了長出了枝葉的樣子,你很難從枝葉去反推出紮根於泥土下的樹的樣子。大家都太關注枝枝葉葉了,或者太關注影像本身了,或許稍微了解一下影像背後的人在拍攝那些影像的歲月裡的經歷了什麼,就能把閱讀影像缺失的部分補全。
帶子:在試圖自我表達的這個過程裡,努力不是必須的事情,能讓你大大不同的可能往往是一些自我思辨,而成長進步的是通常是表達能力接近於自己的想法的過程。並不存在趕超別人這件事,也並沒有意義,在表達你自己的路上永遠都只有你一個人在做,孤獨也是必然的,接受並與之相伴就很好。
海星:@帶子塞尚寫過一句:藝術是和自然並行不悖的一種和諧,…第一:現象的世界,第二感覺的世界,第三生命自體的世界,你對這幾種攝影現象怎麼看?
帶子:@海星 我覺得從某種角度藝術更像是一種解碼,是一種語言的科學,大家終究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抽象的東西,但是的但是,我們自己的理解和這件事本身並不能劃上等號。
陳明曦:最後關於如何培養攝影風格,給大家一些建議吧。
帶子:關於攝影風格這個事,我喜歡信息不完整的影像,他客觀地記錄了一些事情曾經發生,又讓你不得不產生主觀的想像。對於這種東西的喜愛,我覺得是出於我對所謂的真相以及客觀的不信任來的,並且對於權威可能並不以為然。學習過美術的同學都會在大學裡面有一門構成的課,會講到點線面黑白灰的相互關係。對比產生了節奏和律動,也因此包含了美感。你可以把他當做一個工具,在嘗試體會理解一些抽象的經驗的時候,可以用構成的元素去代入到抽象的東西中,這個可以去練習,讓自己變得更明銳,但是我不建議拍照就不斷的去看照片去汲取營養,這會讓你被外在和形式吸引,你要學習著吸收信息,感受情感,加入理解,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電影,音樂,運動都可以滋養自己,比如你可以去聽林海的踏古,buckhead的ghost,去看 塔西姆·辛的墜入,都有很明顯的節奏,也有一些相對在節奏方面更高階的,類似於杜琪峯的槍火,坂本龍一得了癌症後的專輯《async》結合了他的紀錄片,你可以再去聽他的這張專輯,你可以了解到一個對生死經歷過的人,帶著那樣的態度,轉換到另一種語言中是什麼樣子的。
END.
【匠與藝】LAC訪談攝影師裝備鳴謝
工匠與藝人 ARTISAN&ARTIST
關於LAC :Leica Artist CN成立於2013年,是目前影響力最大的華人徠卡相機用戶社群,致力於帶動國內徠卡文化,助推國內攝影水準向國際主流接軌。與德國徠卡相機總部、德國徠卡學院、法國瑪格南圖片社都有深入合作。LAC主要交流形式是線上微信群+線下各大城市落地活動。所有入群都是邀請制,如果您想加入我們,請發送10張以上徠卡相機拍攝的作品,(每張1M左右的小圖)到leicahome@163.com 並註明使用器材和微信號,作品不錯的話會有專人給您發送邀請。我們現在開設了 官方個人微信帳號, 歡迎想交流的朋友們添加我們的官方個人帳號,微信號是 lac-official ,官方個人帳號平時會在朋友圈轉發公眾號的原創精彩內容,每天也會給大家推送我們喜歡的精彩攝影文章和優秀成員作品。
陳川端 從【克制的秩序】聊起
大觀:【巧合】街頭攝影中的洞察力
LAC大咖會【陸文鵬】:鏡頭裡的《街色巷影》
重生!黑漆康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