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Letizia Le Fur
點擊看組圖,關注「美好畫片碎碎念」
配樂 / Tie Yann-Life in a Yard
音頻製作人 / 王小一
更多音頻前往荔枝APP
秋風
夏天的豆莢堆在門邊;
我把它們捧在我手的秋天中。
昨夜我聽到外面的第一陣冷風;
風很輕,但是我顫抖了兩次:
一次為了牆薄,一次為了時間之聲。
作者 / [美] 威廉·斯塔福德
翻譯 / 馬永波
Fall Wind
Pods of summer crowd around the door;
I take them in the autumn of my hands.
Last night I heard the first cold wind outside;
the wind blew soft, and yet I shiver twice:
Once for thin walls, once for the sound of time.
William Stafford
最近看的電影都有一種「時間感」:
諾蘭在《盜夢空間》和《信條》中,用三維空間和熱力學理論去演繹時間,試圖逃脫、超越、操縱時間;
《山河故人》、《三峽好人》,賈樟柯始終關注時代變遷中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
就連看的宮崎駿的動畫片《千與千尋》:一次普通的家庭出行,千尋跟著父母突然進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經歷了神鬼和冒險,最後,回到了真實世界裡,一切都不曾改變,風繼續吹著,千尋和家人仍舊驅車前往新家。也像是在說:有時候最好的結果,也許就是發生過一些事情,然後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但每對視一眼,都意味深長。
在這陰雨綿綿的入秋,讀到這首詩,就好像有人推倒了《盜夢空間》裡旋轉的陀螺,恍然,這一年已經過去3/4了。也許你也有同樣的感受,「對每一天的生活都掏不出一顆平常心,又很難接受這一天又是這麼普普通通地過去」。
但「逝者如斯」、「恍惚感」、「今年過的真快」的背後,還相信「你不可能永遠停在這,沒人能永遠停在這。」也許當時只是力之所及、好奇地做了點什麼,卻在日後的無意間,收到遙遠的回應。不一定有用,但這種正面經驗積累越多,會越來越坦然,越信手拈來。
顫抖、恍惚,都會一點一點過去(或捲土重來),但「時間花在哪裡,可以看見。」
詩作及本平臺作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
廣告&推廣QQ:1170627869【註明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