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13:30,樂華公司微博貼上一紙聯合聲明:宣布樂華娛樂,麥銳娛樂與海南周天娛樂公司「終止合作」,不久,掛上熱搜首位,搜索量居高不下,預計今天的熱搜會被相關話題承包。
火箭少女成團之後,風波不斷。從決賽投票「票數錯誤」、成團首秀假唱、到兩位主力成員孟美岐、吳宣儀是否兩團並行......
而如今,孟美岐、吳宣儀退出火箭少女又為這個「中國第一女團」寫下了不一樣的註腳。
聲明一經發出,原微博下評論不斷增長,截止目前已近10W評論,兩位成員的粉絲控評也在評論和轉發裡不斷刷著,而這次,網友不買帳了。
一條「你們這控評,還讓不讓人說話了」的評論,拉開了網友與粉絲控評「對戰」。
一條高贊首位評論寫到:「活生生的白蓮阿 所以為什麼要參加節目 參加節目不就是要組合出道 都讓你兩團並行了還廢話可多 男團拉著女團扣著以後可別參加選秀節目了 沒有一點遊戲精神還玩個屁啊」
緊隨其後「如果你們不能接受節目的條款和未來的定位,那麼久不應該來參加選秀!吃相難看!」
諸如此類評論甚多,與粉絲控評交叉出現在評論裡,形成明顯兩派極端的言論。
回顧火箭少女出道之路,這個夏天的最熱綜藝《創造101》成為了最重要的標誌,截止節目結束,《創造101》的總播放量超過43億,以12.057%的市場佔有率穩居國內在播網綜首位,最熱綜藝不僅讓創造101的主辦單位騰訊娛樂等賺的盆滿缽滿,對於將女孩們送到這個舞臺的娛樂公司來說,這個節目的爆紅更為女孩們鋪了一條充滿關注的「花路」。關注意味著「圈粉」——「國民認知」——「代言、影視合作找上門」,背後利益鏈足以讓人垂涎。
而樂華娛樂這次官宣「終止合作」,也成為了網友們討伐節目結束後留下的種種齟齬的爆發出口。
早在此前,相關話題的出現,將這類綜藝背後的金錢交易擺在公眾眼前,追星活動的瘋狂也讓網友開了眼界。
最重要的是,《創造101》的火爆,不僅讓參賽選手實現了圈粉這個最直接的目的,也讓粉絲們有了一展拳腳的機會,並且,對於關注這個節目的觀眾來說,下場「投票」也成為固定的操作,背後,是除了「喜歡」之外,實質的金錢的付出。
對於樂華「吃相難看」的討伐,更多是基於「沒有遵守遊戲精神」的定論,在此之前,在另一選秀網綜中,樂華同樣派出七位練習生參加,節目結束後,樂華成員在參加團綜限定組合的既定活動之餘,也將七位練習生作為團隊方式進行活動,亦是「兩團並行」。
在經歷了火箭少女成團之初,關於「兩團並行」的爭議之後,樂華最終決定「終止合作」,原因除了所謂的協商無效,成員負荷過重之外,可能更多的是對火箭少女組合未來兩年發展的不樂觀預判。
成團之前,甚至在活動期間,「投票決定代言人」的玩法已經成為各合作品牌的默契動作,代言人的決定方式無不帶上投票形式,這背後均是明明白白的金錢付出。
不得不說,火箭少女成團之後的水花,已經越來越小,熱度紅利也在減弱。
紅利消失之後,考驗火箭少女團隊的,是能否憑藉實力真正打進公眾視野。
多方對此預測的悲觀情緒早已通過各種分析透露出來,團隊成員實力不均,團隊成員所屬公司不同,團隊公司、成員所屬公司,成員個人之間的分傭能否做到各方滿意。均未可知。「官宣」的種種原因,可能最終都比不上一個,沒錢賺了。
這次事件再次暴露國內對於團隊組合經營的經驗短板。前臺還沒開演,後屋已經著火。
不管是鐵粉、路人粉,黑粉,甚至路人,對這個節目的關注和金錢投注是實實在在的,我本來打算花錢買個包子,還給你買了材料,最後你弄了皮,做好了餡之後告訴我,不會包。
提倡「遊戲精神」的背後,是真正的觀眾對於膨脹了的「粉絲團隊」、娛樂公司的喊話,拉了我們下水,就別以為能全身而退,誰不skr人?請尊重一下大眾付出的關注和money。
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