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姿在今天她生日的特別日子裡,發布了一首新歌《守護永恆的愛》,是為了向歌迷傳達心意,感謝歌迷長久的陪伴,而她最近作為星推官所參加的一檔綜藝《明日之子》也頗具熱度,這一次的復出,也許是為明年出道二十年的巡演做預熱與準備,在第二期節目中,有一位叫做李澤瓏的選手,在演唱完畢後,出現了一幕令人非常感動的追星場面,她說自己喜歡孫燕姿十二年,會唱她的八十多首歌,然而在說到「小時候沒有錢看您的演唱會,長大後您卻不怎麼開演唱會了」之時,也令孫燕姿感動得落淚。
李澤瓏看資料是1996年出生,那麼根據她所說的推斷,她在十一歲的時候開始喜歡孫燕姿,那是2007年,差不多也是孫燕姿第二次淡出歌壇的時候,其實對於孫燕姿最廣泛年齡層的歌迷群體來說,李澤瓏在粉絲裡也屬於後輩了,而孫燕姿最早且最廣泛年齡層的一群歌迷,應該是85後人群,在華語歌壇的千禧年盛世之時,這部分群體正處於中學的青春時代,這其中想必就有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孫燕姿的音樂曾伴隨著你的青春、成長、升學、畢業、工作、甚至結婚生子,你從那個時代追星族的一員,到如今成為家庭的中流砥柱,也許當下流行排行榜的新歌你多半都沒有聽過,如今層出不窮的新人你也叫不上姓名,一個又一個時代過去了,然而昔日她那些曾感動過你的經典歌曲卻是相伴一生的記憶,並許久地流傳下去,又影響著一批又一批更年輕的聽眾,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孫燕姿那些廣為傳唱的經典,隨便一數都不計其數,《天黑黑》、《遇見》、《我懷念的》、《開始懂了》、《我不難過》、《逆光》、《第一天》、《綠光》、《雨天》、《奔》、《神奇》、《我要的幸福》、《我也很想他》、《我的愛》、《眼淚成詩》、《克卜勒》……實在是不勝枚舉,如今的歌手們擁有這樣的一兩首都已經很難,二十首更是天方夜譚。
然而在孫燕姿的眾多歌曲裡,還有很多沒有火遍大街小巷但依然經典的作品,這些歌有一些是冷門金曲,在那個時代由於打歌資源有限未能脫穎而出;有一些是資深粉絲的最愛,它有著很多隱秘而動人的情愫;還有因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所帶來的變化,作品傳播更為圈層化,一些本該傳遍大街小巷的佳作離爆紅卻有一步之遙,我挑選出了十首最具有代表性的,來看看這些歌曲你是否有聽過?
10、《同類》
這首歌在孫燕姿的作品裡有著特別的地位與意義,幾乎每一個天后都有這樣的一首歌,成為了少數群體的「anthem」,它並不直接表明是對某一群體的支持,具有高度而寬泛的代入性卻有準確的所指,又通過具有相關與暗示性的字眼,來給特殊群體以隱晦的支持,這種隱晦可能是因為唱片工業的規則與主流傳播的限制,但是這種隱秘卻又契合著群體的境遇,形成一種相互不言自明、反而更為默契的心聲互通,更加私密,如密語般特殊且動人。
這就像蔡依林在金曲獎上,《玫瑰少年》獲得年度歌曲獎的獲獎感言,這首歌本是寫給因舉止女性化而遭受霸凌致死的臺灣男孩葉永志,然而她說,這首歌時刻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你都有可能成為人群中的少數,因此更要有同理心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段話說的相當好,不僅表明自己與你們同在,更是揭示出活在這時代的人,每個人都可能會面臨的險境與危機,即使與你無關,但是你的發聲都將變得極有意義,將某一特定群體的境遇,上升到了普世關懷的層面,因而意義更加深重。
9、《旋渦》
這首歌妙在結構十分獨特,旋律特別,我們都知道,一般流行歌分為主歌—副歌—橋段,而這首歌像是用三首歌的橋段部分串聯起來的,由橋段構成的主歌,由橋段構成的副歌,而串聯這些「橋段」的還有一個橋段,每一段轉變得都出人意料,卻又一氣呵成,另類又契合,讓整首歌的聽感變得十分特別。記得很多年前,快女有位選手唐寧唱了這首歌,放在當時可以說無論是選曲還是演唱都很不錯,音色還很有辨識度,屬於模仿孫燕姿但保持著自己辨識度的歌手,能選到這首歌來比賽,想必也是青春時代深受孫燕姿影響,只是不知如今唐寧在哪裡,是否還在唱歌。
這張專輯裡還有另一首歌《飄著》,在歌迷心中的地位與《漩渦》是同等的,《飄著》同樣也是一首很不錯的冷門歌,編曲風格像是融合了某種New Age元素所形成的大氣磅礴的氣勢,在零零年代中後期,華語這樣的歌曲越來越多,某位同輩的天王級男歌手如今就很喜歡這種風格,近年甚至做了一張專輯都有這種風格的影子,《飄著》就像是這類歌曲的早期的一個雛形。
8、《害怕》
害怕是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的一個詞,尤其是副歌「害怕夜深人靜時總想起你,還是害怕不經意的聽見你的消息」配上煽情的旋律,其代入範圍之廣、切入心事之普適,充滿殺傷力。
在Start世界巡演唱這首歌之前,她先唱了一首曾寫給鄭秀文的《Someone》,那是她大學時創作的一首歌,歌曲寫的是不願意為戀人委曲求全去做虛假的自己,哪怕會導致這段關係結束。她曾照著戀人理想中的標準來打扮,可當望著鏡子裡的自己時,卻納悶這個怪胎是誰,這就是孫燕姿曾經非常鮮明的一種人格形象,獨立、自我、倔強且充滿原則,而緊接著唱的《害怕》,就是為這種堅定而倔強的自我,所付出的夜深孤獨、回憶如脈衝刺痛的情感代價。
然而其中的那一句「還是害怕突然寧願當初沒有決定」,當你懂得了《Someone》的她再來聽這句,才會發現她的這種「害怕」與那些深夜情感泛濫的「害怕」有著本質區別,原來到最後,她心有餘悸的是當時虧得沒有在一念之差的妥協中迷失了自己。她勇敢放棄後的害怕是一種自我抉擇,而那些追悔莫及的害怕只是一種情感後遺症。
7、《銀泰》
最初我以為這是銀泰集團的企業歌,後來才知道不是,而是孫燕姿經常會路過這座建築,堵車的國貿橋上給她了一個情感能夠安放的借代體。不得不說,銀泰這個名字,作為歌名確實有種格調,銀&泰,富裕、太平、長命、安定、奢華,並且它不取金,而取銀,反而有種暗沉而古老的光澤以及低調的榮華之感,屬於都市裡的歲月靜好,現代社會瞬息萬變中的一點安定,某種意義上說,銀泰這種漢字拼接出的意蘊,也與如今功成名就、珍視羽翼、歲月靜好、欲望淡泊但尚有志向的孫燕姿的氣質相契合。
整首歌編曲很有格調,配合著歌詞與演唱,它滿足了某類群體對於都市的冷漠、奢侈、未來與欲望的幻想,將一切濃縮在一座高樓之中,而這座高樓也只是這林立著的建築群裡的渺小的一座,站在樓下,滿目迷惘,現代而蒼涼,天色昏黃、霧霾深重,這高樓裡,又是在此為夢想打拼著的外來都市人的聚集,投射著各自的情感、欲望、幻想與歸屬,一座物慾橫流、固若金湯的都市物體,卻被她唱得冷淡、脆弱又沒有盡頭,實在是別具一格。
6、《相信》
這首歌的主歌很有格調,簡約疏朗的鋼琴與和弦,它不像是一首臺灣流行歌,而像一首簡單純粹的英文民謠,發這張專輯的時候還沒有出那張《Start自選集》,然而她在那翻唱專輯中所彰顯出來的童年與青春時代所受的音樂影響,其實在這首《相信》中就已經先一步顯出了雛形。
「相信」在她身上可以分成兩種詞義,一個是信念,一個是直覺,這無疑是孫燕姿身上很有魅力的兩種特質,她有清醒而獨立的自我意識,內在堅定而不隨眾流,同時就像我曾經寫過的他所帶有的原生、聰慧、更似先驗性的一種直覺。信念感,是歌手具有自我而堅定人格的內在支撐,而直覺,是天然而本能的引導與指引,這首歌可以說是孫燕姿早期人格形象的多種特質的一個混合與統一,因此意義特別。
5、《逃亡》
吳青峰在《歌手》上翻唱了這首歌,稱這首歌是他青春時代舉足輕重的印記。歌曲所唱的是令人懷念的青春時代,也只有在年少之時,每一個投入的決定與衝動都是那麼鄭重其事,那麼的具有一種年少的意氣風發與躊躇滿志之感,青澀的舉動在自己的世界裡彰顯著雄偉的色彩,連一次出走都叫做逃亡,聽來世間險惡、生死攸關,散發著生命歷險與探索的跌宕。而長大之後,那種自我賦予意義的年少修辭都逐漸消失在生活的繁瑣庸常、生計的七零八碎之中,再難有那種美好的虛張聲勢之感了,不知在成熟之後,是否還能鼓起勇氣再來一次浪漫的逃亡。
4、《極美》
這首歌是《跳舞的梵谷》中孫燕姿自己推薦最多的一首,與《跳舞的梵谷》相呼應,在孫燕姿自己看來,《跳舞的梵谷》這張專輯是帶有瘋狂與陰暗色彩的,因為她說「人不可能永遠活在光明,都有陰暗的一面」,然而又希望人們專輯聽到最後會回到一個美好的狀態,所以這首歌有一個很美的意境,並由她自己寫詞,她也解釋過極美的含義,「極美的意思是無論你爬多高,葉子終究會掉落下來,無論如何大家最終都會在麥田裡相聚,一起極美歡慶,歡慶著生命。」
3、《半句再見》
這首歌如果是在過去的時代,也許又成了一首傳遍大街小巷的金曲,但是在這個時代,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技術的傳播方式讓這首歌只能成為一首在某個範圍內非常有熱度,但未能滲透到更多圈層的歌,有些可惜。孫燕姿雖然近些年遠離主流視野,但她了解外界現狀與時代的變化,她在《明日之子》上說,如今出道的年輕人實在是很辛苦,因為網際網路,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極大的分散了,你需要拿出渾身解數才能被人看見。
半句再見,是口中曾說出了再見,但有一半的記憶與印象還留在心底,那一半是留給自己做時間的紀念與深情追憶的不肯道別,至於為何不肯,也許不舍、不甘、不忍、不醒,總之,世間的每一句簡單的再見,一半是自然發生與遵循世事的告別,一半是隱藏著言不由衷與多少無解。
「而你在心裏面,要怎麼道別」,在唱這首歌的七年前,孫燕姿還唱了一首《在,也不見》,那首歌裡,林夕寫到「原來再見,就是在也不見」,跟七年後的這首《半句再見》形成了一種揭示性的呼應,原來遲遲不肯說出的那半句再見,是因為一旦說完整了,就真的成了不見。然而多年後,歷經世事,穿梭風雨,不舍的終於捨得了,是發現了生活中也許還有更重更值得東西;不甘的也放下了,時間總會緩解與淡化一切;不忍的也決斷了,世事煩瑣磨損著一個人曾經脆弱的心腸,讓它變得堅硬,才夠更好的存活於世;不醒的終於醒悟了,往日的一切成為過眼雲煙後,才明白當初煩擾著的,一半屬於自我愚弄,一半屬於作繭自縛,於是終於「說這半句再見,已過了多少年。」
2、《和平》
這首歌可謂是孫燕姿「冷門神曲」的代表,這首歌在曲風上並無特別之處,像是一首女創作人的清新民謠,然而這首歌的厲害之處,是它似乎從一開始就預示出孫燕姿二十年後的心靈成長,它以青澀形態接通了孫燕姿的十幾年後的成熟氣質,以懵懵懂懂的描繪呈現出了最後越發醒悟的內心,最初與最後原來都是一體的「和平」,所以,這首歌的人格,是超前的、超齡的、甚至是有預見性的,哪怕是換一個編曲包裝成為她當下的作品,也是十分的順理成章。
「和平」就是孫燕姿的人格特徵的一種,也是她的音樂氣質的一種。她的媒體形象是「和平」的,她很少激烈表達,極少爭議,溫和而理性,避免衝突;她的音樂氣質是「和平」的,歌中的感情觀知情知趣,順其自然,捨得退讓與捨棄,沒有那種風風火火死去活來的愛情悲歌;她的道路是「和平」的,她欲望淡泊,沒有強烈野心,幾次在事業高峰時淡出歌壇,回歸到家庭生活之中。「在兵荒馬亂中找到和平」,這兵荒馬亂,於她是人心浮躁的複雜娛樂圈,於歌詞是感情生活中的恩怨糾葛,於聽眾,也許是在青春時代那些年輕浮躁的夜晚感受到了一點內心安定與慰藉,同時能代表這一點和平的人,必定得有一個堅定且清醒的內心。
她多次淡出歌壇,其中不乏在事業最巔峰的時期做出這樣的決定,在最近的《明日之子》與一些採訪中,她談論到過這幾次淡出的代價是巨大的,有句話她說的很好,她說,「人們害怕脫軌,是害怕失去一些東西,比如金錢與名利,但是如果你不脫軌的話,你可能會失去你自己。」
她至今都認為,在最忙的時候喊停,是理智的決定。2011年之後,她結婚生子,生活的重心轉為家庭與小孩,曾經一年發三張專輯的高頻率改為四年一張的低頻率,產出作品速度極大地減緩,某個日本作家曾說過,年輕人往往認為,先把生活放在一邊,專注投入事業,等到功成名就時再享受生活,然而後來才會明白,熱愛與投入生活本身就應該與成就自己同時發生,如果你將生活擱置在後,作為未來的一種延後,那麼它是無止境的,你將永遠沒有生活。
孫燕姿想必是很明白這一點,她遵循著人生的階段與生活的賦予,她曾說生小孩是人生的一個大轉變,一種重大的責任感突如其來,甚至超過了自己的應對,在2012年生下第一個小孩之後,她社交網絡的更新常常都與孩子相關,每次在專輯宣傳期間才出來營業的採訪,兒女成長都是必不可少的談論話題,她自己開始學畫畫,常在採訪中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談起兒子與塗鴉的親子時光,並大談育兒經,她甚至為了放學接小孩,改變了自己多年以來的錄音習慣與時間,曾經半夜錄音的習慣改為上午十點,與錄音師相互博弈,對於兒女的愛由此可見。
我記得兩次印象最深刻的關於她談論到孩子的話題。
一次是在某次訪談中,被問到一個關於兒子的選擇題,對於兒子「過於粘人」與「過於獨立」,她更害怕哪一個,她選擇了「過於粘人」,作為一個兒子尚在年幼成長期的媽媽,這是一個讓人意外的選擇,要知道有很多中國母親(當然她是新加坡人),甚至一生都希望兒子活在她的無形襁褓之中,然而孫燕姿的這個選擇,讓她的兒子與她的性情、人格的延續都充滿著理性與遠視。
一次是在去年,她發了一條長微博詳盡地記錄了兒子生病感冒的九天所發生的事情,極其周密,事無巨細,從體溫、吃藥、睡眠、進食、化驗到最後的痊癒,每一則都被她詳細地記錄在案,她甚至毫不掩飾自己的崩潰,自己的憤怒,以及耐心被消耗時所對兒子說的「狠話」,展現出了一位母親的真實、不易與脾氣,這樣的記錄與這樣的愛,也毫不掩飾人性裡那些常被刻意迴避但卻極為平常的暗面,所以看起來才更加的真實可信。
基於這樣的真實,我想同樣會有許多媽媽會去關心孫燕姿給兒女的吃穿用度,關心孩子的生活日常,她會給兒女怎樣的教育,培養他們何種興趣,會給他們怎樣的物質生活,甚至是給他們喝哪個牌子的奶粉,恰好在今年年初,孫燕姿代言了澳洲領先有機嬰幼兒奶粉品牌-貝拉米,成為貝拉米的品牌代言人,這個品牌我想只要是有小孩的父母必定不會陌生,它不僅在中澳媽媽圈子備受歡迎,而且在明星媽媽群體中也頗有口碑。
貝拉米有機的所有產品均產自澳大利亞,且獲得了NASAA(澳大利亞農業可持續性發展聯合會)和ACO雙重有機認證。旨在確保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供應鏈中,產品的有機屬性得到完整保留。貝拉米信賴有機,不使用人工合成激素、抗生素、轉基因物質,不使用添加劑和防腐劑,並長期致力於發展有機農業,旨在為寶寶提供優質、安全、健康的口糧。
了解孫燕姿的歌迷都知道,她是一個十分自律、嚴謹,對自己的形象非常嚴格、挑選合作都格外挑剔的人,無論是廣告、電影歌曲、綜藝、訪談還是代言,近些年來與她相關的其實並不多,因此所選擇的必然就是百裡挑一。而作為一個備受矚目身在聚光燈下的明星,她的極少爭議、極少緋聞、極少炒作,她的隨性淡泊、真實與率真,都使她二十年來都以最正面的一種形象著稱,這與她低調而真實的個性密切相關,這也與所代言的貝拉米的品牌「始於有機,始終悠質」的氣質相契合。
1、《尚好的青春》
我想把這首歌放在結尾,因為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孫燕姿的歌,這首歌雖然沒有《天黑黑》級的傳唱度,但是我想不會有孫燕姿的粉絲沒有聽過它,她用這首歌來感謝自己的青春,並獻給自己的歌迷。
「尚好」這個詞放在這裡很意味深長,她在開頭用閩南語唱了一句「尚好的青春都是你」,「尚好」在普通話中,是比一般要好但又不是完美,略有遺憾的意思;而在閩南語中,「尚好」卻是「最好」之意;然而孫燕姿本身是說潮汕話,在潮汕話中,「尚好」卻是「喜歡」的意思。這三種意思,確實構成了一個準確的尚好的青春的意義,也像我們絕大多數人所懷念的那個青春,它美好而帶有遺憾,同時又是專屬於每個人的時光,在你心中曾留下過最深刻的意願因而也就無可替代。
也就像是這篇文章所寫到的這些「遺珠」歌曲,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青春,也許你的青春並不是天黑黑、我懷念的那些「大熱」青春,而是「漩渦」般的青春、「逃亡」的青春、「和平」的青春、「害怕」的青春,有「同類」相伴的青春,「相信」著的青春,又是「極美」的青春,這些青春共同構成了一個尚好的青春。
當然,孫燕姿的「遺珠」好歌不止上述十首,為了寫這篇文(guang)章(gao),我把歷年的專輯都重新聽了一遍,為此花費了不少力氣,整理了以下這些沒有傳遍大街小巷卻依然值得一聽的歌曲:
《和平》、《自然》/ 2000年專輯 《yanzi 同名專輯》
《壞天氣》、《相信》、《害怕》/ 2000年專輯《我要的幸福》
《任性》、《逃亡》、《愛情字典》/ 2001年專輯 《風箏》
《一樣的夏天》/ 2002年專輯《Leave》
《了解》/ 2003年專輯《未完成》
《同類》/ 2004年專輯《Stefanie》
《另一張臉》/ 2005年專輯《完美的一天》
《飄著》、《漩渦》/ 2007年專輯《逆光》
《180度》 / 2011年專輯《是時候》
《銀泰》、《尚好的青春》 / 2014年專輯《克卜勒》
《在,也不見》/ 2016年單曲
《半句再見》/ 2016年單曲
《我很愉快》、《極美》/ 2017年專輯《跳舞的梵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