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煮麵之後,港劇真的復活了

2021-01-11 新周刊

《瑪嘉烈與大衛:前度》劇照。

港劇的好時代回來了?自2016年4月首播以來,《瑪嘉烈與大衛》推出的兩季劇集,獲得了媒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第一季在豆瓣網上的評分高達8.9分——以內地觀眾對電視劇尤其是港劇的挑剔,這絕對可以說是超高的評分。

而近年來出品的港劇,也出現了多部7分以上的劇集。《公公出宮》《城寨英雄》《超時空男臣》等時代劇,《火線下的江湖大佬》《廉政行動2016 》《律政強人》《盲俠大律師》等職業劇,《幕後玩家》《迷》《心理追兇》《同盟》等懸疑劇,《一屋老友記》《親親我好媽》《愛·回家之開心速遞》等家庭劇,一時之間出現了佳作「遍地開花」的局面。

有理由相信,新港劇時代已經來了。有了內地廣闊市場和強大資本的加持,最近幾年將是二十年來港劇的最好時期。但很明顯,港劇的整體氣質已經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大時代》那樣的港劇可能已經成為絕唱,如今最流行的是小清新的《瑪嘉烈與大衛》。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是港劇中少有的清新之作。

文/阿燒

上世紀九十年代,廣東家庭的日常娛樂之一,就是圍坐看香港的電視節目。這些節目,給很多小孩帶來了最初的文化啟蒙。港劇值得欣賞之處,殆在其劇情和人物設計合乎人性,忠於日常生活,而不搞宏大敘事。

1996年,亞洲電視廣播有限公司(Asia Television Limited,以下稱「亞視」)出品的《再見豔陽天》,凡一百零六集,其中講到1941年港英政府失守、香港淪陷。如果讓我們這種庸人來執導,可能會將馬景濤所飾的男主角方賀生設計成武術高強的退伍軍官,以一己之力開展海陸空全方位戰鬥,擊退強敵,保衛香港。

幸而,劇中沒有這種浮誇的情節,只有黎民委曲求生的狼狽模樣,從挨餓的窮苦百姓到飽暖的富豪方家,全都惶惶不可終日。戰禍之下,孤獨、恐懼、迷失、無依無靠和苟且偷生才是大多數人的生存狀態。就憑這點「真」,那些只圖痛快的抗戰港劇,已經難以望其項背。

《再見豔陽天》講的是家族史,也是時代史。

九十年代絕對是港劇的黃金時代

九十年代,香港另一家獲免費電視牌的公司——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以下稱「TVB」)同樣出品了不少經典劇集,其角色人物命運設計之精妙,非今日亦步亦趨的產業化「膠劇」可媲美。

2002年杜琪峯執導的電影《奪命金》上映,其揭露資本主義宰人的故事情節,不禁令人聯想他的拍檔韋家輝早他十年在TVB監製的電視劇《大時代》。

《大時代》可謂上世紀的電視劇悲劇的經典之作,有著典型的文學悲劇人物命運。以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的「悲劇觀」視之,所「悲」者有三。

丁蟹一家。

第一悲出於肇禍者丁蟹(鄭少秋飾),無論是處處忍讓他的方進新(劉松仁飾),還是不愛他的舊情人羅惠玲(藍潔瑛飾),甚至四個親生子,都在他的迫害之下輪番蒙難,不得善終。

第二悲來自無常而盲目的命運,港股連續四日下跌,最後卻出現「奇蹟日」暴升,方展博(劉青雲飾)和丁蟹因而有截然不同的命運——丁蟹與四個兒子跳樓,而方展博在辦公室看著他們跳。

第三悲是角色與生俱來的「原罪」所招致的,天生執拗又暴力的「瘋狗」丁蟹不了解自己的可怕,卻終日詬病別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自憐「人善被人欺」,他的心上人羅惠玲多次拒愛也無動於衷,直至她被逼死的一刻,才真正獲得「不愛」的自由,一切是丁蟹的基因使然。

丁蟹有著一種令人恐懼的執拗和暴力。

無論是《再見豔陽天》還是《大時代》,是戚其義的「天地三部曲」還是每年一套的金庸武俠劇,九十年代的電視劇總給人「大氣」的感覺。

一方面,長篇章回體的敘事方式,令人驚嘆於幕後製作團隊把控故事節奏的能力,一套劇就只專注講好一個故事,首尾一貫;另一方面,臺前的偶像派演員也是實力派演員,不只能拼顏值,更不辱沒演員本職,對得住劇本,沒有如今某些演員那種「kai kai哋」的迷之尷尬。

因此,雖然當年沒有高清拍攝,也沒有精緻的電腦特技,連梳化服也很一般,但作品卻能俘虜港劇迷的心,九十年代絕對是港劇的黃金時代。

戚其義導演作品《創世紀》(1999)劇照。

TVB「膠劇」獨霸,觀眾轉投外國劇

近年來,香港電視圈正處於多事之秋。

2013年,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Hong Kong Television Network Limited)為爭取免費電視牌照,未發牌就先拍了十六部港劇,市民以為終於可以在大臺的「膠劇」和亞視的舊節目狂loop中解脫,結果政府不發牌,一切如夢幻泡影;去年,亞視在一片揶揄聲中結業,不必再以「重溫經典劇集」苟延殘喘地佔用大氣電波這一公共資源,也不必繼續出醜了;同年,香港電視娛樂有限公司(Hong Kong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Company Limited)開辦一條粵語頻道ViuTV,唯缺乏拍劇經驗,加之缺乏慣性收視,因而開臺收視率竟與TVB相去十二倍。

由是,TVB一臺獨大的局面遲遲未能打破,香港免費電視業長期處於無市場競爭的真空狀態,它播什麼你便只好看什麼,觀眾唯有另投美劇、韓劇的懷抱。

曾經唯一能夠和TVB抗衡的亞視已經 結業。

全球化就像一個巨大的書櫃,選看哪國電視劇就如在書櫃裡挑書一般自由而簡單,誰若再用基因和血緣綁架人,說什麼「連自己人、自己的文化都不支持」這類陳腔濫調,未免太幼稚了。文化全球化也在呼喚「世界公民」身份意識的覺醒,必將令人更清楚地辨認電視劇乃至所有文化藝術孰美孰醜,推動更多好作品面世。

但最近十幾年來,香港電視業面對更廣闊的內地市場,各大公司為搶佔本地和外地市場、獲得資本支持,幕前幕後流水生產作業般「催谷」新劇,演員一部接一部地拍攝,有時候連睡覺的時間都缺乏,更無暇反思和學習,劇集質量每況愈下。

《巾幗梟雄之諜血長天 》是該系列的第三部,未能延續前兩部的水準,淪為超爛劇。

「膠劇」之所以「膠」,在於情節走向毫無懸念、演員演得用力過猛而生硬,以及帶有不思進取的罐頭式的臺詞——「你有冇理過我感受」「我煮個面俾你食」「一家人最緊要齊齊整整」「做人最緊要開心」遭觀眾戲稱為「TVB體」,王祖藍曾在《老表》一劇借King Sir之口諷刺過。

港劇高度產業化的局面,也使「電視劇不是藝術,電影才是藝術」的觀念愈髮根深蒂固。

「我煮個面給你吃」已成為港劇爛梗。

港劇有進步,但僵局難打破

公道地說,回歸以來,港劇也不是毫無寸進的。

2009年播出的《天與地》,編劇周旭明和監製戚其義借搖滾音樂談理想,被奉為「神劇」。而這部劇的成功之處,不在於把耳熟能詳的香港核心價值複述一遍,而在於它有了其他劇所沒有的「喚醒」功能,當理想和價值為世俗所驅趕時,這套劇幫他們將這些丟失掉的東西找回來,讓這些滿懷理想的人又重新凝聚在一起。

ViuTV開臺後播放的自製劇集《瑪嘉烈與大衛:綠豆》,也獲得不少好評。它去除了吵鬧、摔東西、掌摑、爭產這些港劇「味精」以後,變得質樸而真實。畫面調色、對白是如此的清新、舒服,如青欖在口,味甘帶澀,耐人尋味。

《瑪嘉烈與大衛:綠豆》獲得了超高的口碑。

雖然《瑪嘉烈與大衛》的戲劇衝突並不強烈,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但卻帶領著觀眾從欣賞角色的外形和舉止,到欣賞角色藏著的小心思上。每集結束,都有林海峰的獨白加持,儼然一出文藝的廣播劇,不可謂不為港劇開闢出一條新路子了。

今年是TVB開臺五十周年,請來了眾多大腕拍劇,全年劇集的平均水準有望達到近年來最高。面對著內地的廣闊市場,又有了更多資本的加持,與內地多家知名視頻網站聯合出品劇集,今年可以說是近十幾年港劇最好的時代。

《踩過界》是2017年港劇的又一驚喜。

TVB與愛奇藝視頻共同出品《踩過界》(內地譯《盲俠大律師》),成功吸引內地觀眾的目光。「踩過界」的不止劇中角色搜證辦案的手法,還有情節——性虐待、變性人、人體藝術家遭猥褻等重口味題材,都是從前的港劇鮮有涉足的,總算是一點創新。

另一部電視劇《同盟》講政商鄉黑勾結的故事,模仿古裝武俠片,創造了常人生活和法律以外的現代「江湖」,又於商戰套路中加入仇殺情節,題材同樣大膽創新。

但只怕如黃秋生所言,TVB只有臺慶劇才會認真拍,其他劇集沒有同等規格,恐怕今年的好局面只是港劇的迴光返照。TVB一臺獨大的局面破不了,其他公司的自製劇集難以成大器,膠劇仍將繼續統治香港電視劇的江湖。

相關焦點

  • 我發現了TVB專注煮麵廿年的秘密……
    在TVB的電視劇中,經常有深夜煮麵的經典情節,主人公一邊煮麵一邊講:「吶、做人呢,最重要就是開心啦!」看多了大家就會發現,如果出現「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這句臺詞,證明兩人之間關係比較親暱。不是夫妻也是同居情侶,或者直系親屬。要是香港人跟你說,「你餓唔餓,煮碗面過你?」其實是一種跟你親近的表現。甚至有的時候可以代替:我喜歡你,我愛你的表達。
  • 號稱讓TVB復活的最新港劇一集死三人 它會是今年最大黑馬嗎?
    「港劇已死」這句話不知道喊了幾年了,可每次有新的港劇出來的時候,我們又屁顛屁顛的跑去看,這種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狀態只能說明港劇曾經的輝煌讓我們至今還保有較高的期待值,萬一這次好了呢?萬一人家就從良了呢?萬一那個小姐姐真的只是妹妹,大哥哥只是乾爹呢?是的吧。
  • 這樣大手筆的港劇真的看一部少一部
    不誇張地說,《致命復活》是今年最想搞事的港劇。從這個角度說,韋逸升絕處逢生後的復活,對真正的兇手而言,又是致命的。目前《致命復活》只播9集,懸疑大網剛剛拉開。毫無疑問,接下來的劇情走向一定是:前面你對我有多狠,後面我虐你有多慘。預告片就可見一斑。於情敵:你用槍指我頭,我用車撞你腿。
  • 港劇真的沒落了。
    港劇在愛奇藝,騰訊,優酷同步首播,還是首次。是否意味著以後的港劇,都會這樣播出,那視頻軟體就可以只留一個了,VIP充一個就可以隨便看了,也不存在獨播。但是三大網絡視頻平臺真的願意這樣嗎?騰訊投資的電視劇,為什麼不是騰訊視頻獨播?這肯定有貓膩,傳說騰訊收購愛奇藝,難道是真的?但優酷是阿里巴巴的!
  • 《致命復活》引爆TVB臺慶,港劇能否浴火重生?
    那就是今年TVB臺慶的壓軸好戲——《致命復活》。《致命復活》引爆TVB臺慶 演繹人性「善於惡」《致命復活》無疑是今年TVB臺慶劇中最受歡迎的一部。該劇由郭晉安及萬綺雯領銜主演,單看題材就足夠吸引,簡單而言便是一個人的「死去」與「重生」。
  • 《致命復活》引爆TVB臺慶 港劇能否浴火重生?
    那就是今年TVB臺慶的壓軸好戲——《致命復活》。《致命復活》無疑是今年TVB臺慶劇中最受歡迎的一部。該劇由郭晉安及萬綺雯領銜主演,單看題材就足夠吸引,簡單而言便是一個人的「死去」與「重生」。郭晉安飾演的男主角韋逸升本是香港資深企業顧問,擁有豪宅美妻,卻在一次公差中遭人綁架,之後便是被關在山洞中整整十年的監禁。
  • 短暫落幕之後再迎曙光,港劇奇幻題材的重啟,從《金宵大廈》說起
    這意味著,奇幻題材短暫落幕之後再迎曙光,港劇奇幻題材的重啟,我們要從《金宵大廈》說起 在後面的劇情中,凌雲被砍頭仍能復活,大結局中更是得到上天庇佑,消除胎記變成大美人。
  • 外形簡約大氣,愛仕達煮麵小奶鍋測評:快速加熱很實用
    美食對於年輕人的誘惑其實是很大的,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光是看到一些美食文字或是美食圖片,就會不由自主的流口水,而我就接受不了這種誘惑,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衝向廚房給自己煮一碗麵,只有這樣才能安慰我的「肚肚」,而說起煮麵就不得不提到,煮麵用的小鍋。
  • 你是如何煮麵的?
    作為把拉麵融入到靈魂的韓國人,一個贊贊的煮麵鍋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說材料中什麼樣的材料是導熱最棒的當然就是鋁鍋了~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款在韓劇內出場率暴高的煮麵鍋~韓國海豚牌煮麵鍋,黃鋁打造,有的小夥伴該說了,鋁不是有毒麼?用久了不會傷害身體麼?不用擔心!作為對製作工藝與食品健康十分重視的韓國人想出了絕佳的解決方案!
  • 看《煮麵男》如何玩轉網絡微綜藝
    近期,羅英錫團隊的《煮麵男》成為我下飯綜藝的必選之一。 《煮麵男》主要記錄姜虎東的拉麵之旅,每期他會去韓國各地尋找美味拉麵,並發掘各種吃拉麵的方式。這檔節目的播放形式和《去冰島的三餐》大致相同,先在電視平臺上播出六分鐘的TV版,隨後會在網絡平臺播出加長完整版。
  • 港劇、臺劇為什麼不再受追捧?大陸劇為什麼崛起?
    進入21世紀,漸漸地港臺劇不再像以前那般受大陸觀眾追捧了。為什麼港臺劇不再受大陸觀眾追捧呢?以下四點因素或許能說明。一、港臺地區經濟在國家大局中比例不斷降低,大陸經濟崛起。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大陸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港臺地區經濟在中國經濟總量中所佔比重越來越低。
  • 綿陽人知道怎麼煮麵最好吃嗎?這麼做,好吃又營養!
    成都商報(ID:cdsb86612222),綜合生命時報、健康時報、四川新聞網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麵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無論南北都有一群忠實的粉絲每天與之「相會」但是,你真的以下幾個煮麵吃麵的誤區你「踩」過嗎?很多人煮麵時,都等水完全沸騰後才下鍋開始煮。其實這樣容易導致麵條受熱不均勻,麵條表面容易糊化而粘連,煮出的面一點都不筋道。最好是在鍋底裡有小氣泡往上冒時下面,然後攪動幾下,蓋好蓋。
  • 2020港劇報告:「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位列十大金句榜首
    &nbsp&nbsp&nbsp&nbsp港劇垂暮,盛況難再?近日,優酷發布的《勁好睇:優酷港劇觀看報告》顯示,情況恰恰相反。得益於內地網際網路的輻射能力,港劇正經歷青春化迭代:以95後為主體的年輕化觀眾群體已經形成;女性參與彈幕互動數近乎男性兩倍。
  • 老戲骨李勤勤曬收工照,素顏出鏡吃白水煮麵,年近60讓人心疼
    近日,李勤勤在個人社交帳號上曬出了自己深夜收工吃晚飯的視頻,視頻中,李勤勤面容相當憔悴,臉上不帶一點妝容,皮膚暗黃,此時的她正在從承德趕往北京的路上,因為乘坐高鐵休息,就勉強在路上吃一口飯,在她的背後還能看到來來往往的乘客和工作人員,而李勤勤正蹲在地上吃著一碗白水煮麵,視頻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李勤勤手中的碗是一個塑料碗,有滿滿一碗的白麵條,其中夾雜著幾根綠葉菜,讓人看了沒有一點食慾,而李勤勤卻吃得格外香
  • 港劇衰敗不再好看?4個特點解析港式職業劇,做人最要緊是開心
    對於港劇不再精彩的評價已經很多年,好像在90年到2000年之間的黃金年代後,港劇就不再能夠造就當初的輝煌。港劇的固定觀眾得到分流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為隨著國產劇種類的豐富,再加上海外優質劇集的引進,讓國人看到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再加上港劇演員的新老迭代,熟悉面孔逐漸淡出舞臺,新人仍需歷練,這些都帶來了港劇盛世不再的景象。
  •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時代真的不同了,港劇真的不行了
    在當年這部《創世紀》屬於港劇當中經典當中的經典,而時隔十九年之後,這部劇的續篇橫空出世,一部《再創世紀》成為了這些年當中第三部(前兩部是2001年的《創世紀》,和2007年的《歲月風雲》)亮相央視的港劇之一。
  • 炎亞綸只會煮麵為什麼會上熱搜?大家如何評論的?
    #微博宅Live##炎亞綸只會煮麵# 曾經用一隻平底鍋,煎了各種牛排、雞排、魚排,被粉絲笑說鍋熱了就能當五星主廚,最近@炎亞綸_AaronYan 拋開平底鍋,是不是覺得煮麵更簡單,不用擔心肉跟你不熟呢?3月13日18:30鎖定炎亞綸直播間 ,看他今天煮了什麼面呢?
  • 復仇版《使徒行者》,這部劇讓萎靡的港劇又硬氣了一次!
    上一次引起全網轟動的港劇,還要追溯到2014年的《使徒行者》。更別提同為港劇兩大廠牌之一的亞視,今年倒閉了。讓TVB在港劇中「一枝獨秀」,也不知是幸運還是悲哀。此劇一經播出,收視率爆棚,平均突破20點,最高時達到30,給近年來萎靡的港劇打了一劑強心劑。豆瓣8.0,很多觀眾都將其稱為港劇的「救世之作」,以此證明港劇沒死。
  • 優酷2020港劇報告:「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位列十大金句榜首
    港劇垂暮,盛況難再?4月29日,優酷發布的《勁好睇:優酷港劇觀看報告》顯示,情況恰恰相反。得益於內地網際網路的輻射能力,港劇正經歷青春化迭代:以95後為主體的年輕化觀眾群體已經形成;女性參與彈幕互動數近乎男性兩倍。
  • 優酷2020港劇報告:「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位列十大金句榜首
    港劇垂暮,盛況難再?4月29日優酷發布的港劇觀看報告顯示,情況恰恰相反。得益於內地網際網路的輻射能力,港劇正經歷青春化迭代:以95後為主體的年輕化觀眾群體已經形成;女性參與彈幕互動數近乎男性兩倍。港劇十大金句票選中,暖心回憶殺、鬼畜臺詞齊飛:「做人呢,最重要的是開心」位列榜首;「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每一個字都會成為呈堂證供」、「抱歉,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均有上榜。報告顯示,古天樂是大家心目中的絕對男神。00後最愛港劇TOP3是《法證先鋒》、《尋秦記》、《陀槍師姐》;至於80後,既是《法證先鋒》系列的忠實粉絲,同時喜愛金庸筆下的《神鵰俠侶》、《天龍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