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離離
來源/智能相對論
「如果你馴養了我,我們就會彼此需要。對我來說,你就是我的世界裡獨一無二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你的世界裡的唯一。」
--《小王子》
相信不少人都曾在小時候特別想要擁有一隻聽話乖巧又可愛的汪星人,卻因為經濟條件受限或父母覺得髒亂、麻煩、沒時間照料而無法實現願望。於是,商人們看準這個機會,推出了"電子寵物"產品,通過在虛擬世界中的寵物養成遊戲來達成這部份小朋友希望獲得小動物陪伴的心願。
小屏幕裡的小可愛
相信不少80、90後都會對下面這張圖有些印象:
沒錯,這就是上個世紀末風靡全亞洲的電子寵物遊戲機Tamagotch,又稱為電子雞、電子蛋。是不是勾起了滿滿的回憶?
1996年,「電子寵物之父」橫井昭裕帶著一個由黑白液晶屏和三個按鈕組成的小型蛋型便攜遊戲機來到BANDAI萬代株式會社,世界上第一款電子寵物遊戲機「たまごっち(Tamagotch)」就此誕生。
玩過的人應該很清楚,這款虛擬寵物遊戲只有餵食、洗澡、看病、玩耍等最簡單的養成功能,其實就是養一堆馬賽克。和智慧型手機長期相處的你們心中肯定會冒出疑惑:這有什麼好玩的?
生產商BANDAI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
起初,BANDAI並不看好這個產品,僅將其視為年末商戰中新品大促銷的一個小項目,為避免虧損和不必要的庫存,還特意控制首批產品的出貨量。
令BANDAI出乎意料的是,Tamagotch簡單易操作的玩法與日常照護的遊戲內容成功勾起女中學生的「母性」,剛上市便迅速引起熱潮。後來,這款遊戲機甚至風靡整個亞洲地區。
於是,食髓知味的BANDAI趁著日本史詩級動畫《數碼寶貝》上映,面向男孩子推出了新一代電子寵物遊戲機—「暴龍機」,在寵物養成的基礎上加入進化和對戰等元素,滿足男性用戶對於鬥技的渴望。自此以後,電子寵物便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一股席捲全球的現象級狂潮。
暴龍機
或許你還太年輕,沒有趕上Tamagotch的時代,但總是伴隨QQ聊天一起出現的小企鵝可說是國內年輕人的共同回憶了。
電腦和手機普及之後,飼養電子虛擬寵物不再只是掌上遊戲機的專利。像是活躍在網頁上的QQ寵物,遊戲內容包含餵食、清潔、玩耍、就醫、結婚、生蛋、旅遊等寵物成長的全部過程。遊戲畫質比掌機時代清晰流暢並豐富許多,可玩性也得到了提升。若是疏於照顧,QQ寵物甚至會生病、死亡。前兩年遊戲下線時還有許多網友感到惋惜。
QQ寵物遊戲畫面
隨著智慧型手機與社交網絡更加流行,2010年,Outfit7公司推出的虛擬寵物遊戲《會說話的湯姆貓》紅遍大街小巷。與一般的餵食洗澡玩耍等玩法不同,作為寵物貓的湯姆被觸摸時會作出各種反應,如被抓尾巴時會生氣、被玩家忽視會打哈欠。
用滑稽的聲音模仿玩家說話則是這款遊戲的亮點。系統能錄製湯姆說話的影片,讓玩家將其上傳至社交平臺或通過email發送給親友。既具備寵物陪伴的功能,也滿足了玩家在網絡上分享與傳播的社交需求,使得這款遊戲的全球下載總量高達80億次。
《會說話的湯姆貓》遊戲畫面
更加立體的喵喵與汪汪
無論哪個年代,都會存在想要寵物而不得的孩子。而小時候由於各種原因無法飼養寵物的人們日漸長大,學習和工作的壓力與忙碌卻再次築起他們和寵物之間的高牆。虛擬寵物的需求從未間斷,遊戲廠商也從未放棄這個市場,將更多更新穎的科技投入虛擬寵物遊戲當中。
近年來,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虛擬實境VR與增強現實AR技術逐漸成熟,電子虛擬寵物的形態也在發生變化與進化,虛擬寵物養成遊戲也邁入了新的次元,玩家的「飼養」體驗也越來越真實。
如前幾年引起全球熱潮的現象級遊戲Pokemon Go,即是採用AR技術結合虛擬與現實,在現實世界的不同地點投放寶可夢,吸引玩家去捕捉,還有餵食、訓練、對戰等養成功能。雖然Pokemon Go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虛擬寵物遊戲,但「養成」是遊戲的重要部份。此外,結合AR技術,玩家能通過相機讓遊戲裡的寶可夢進入現實景物中,甚至可以與其合影。
這樣新穎的玩法不但能吸引寶可夢迷和AR遊戲愛好者,還成功「破圈」,成為許多喜歡到各地拍照打卡的網紅、Youtuber等潮流博主吸引人氣的手段。不少小朋友還會動員全家一起「抓寶」,把家族成員通通變成玩家。截至去年八月,Pokemon Go在全球範圍內的下載量已經突破了10億次,營收達到26億美元。
Pokemon Go遊戲畫面
Snapchat公司也推出了一款名為「puggerfly」的新型AR寵物,這隻由三隻哈巴狗和蝴蝶結合在一起的新款「生物」由於可笑的外表與歡快的天性深受網友們喜愛。puggerfly可以在7個AR鏡頭、自拍模式和環境模擬中使用,可以帶著它在「真實世界」中散步。
玩家還能為puggerfly設定手勢識別指令,讓它像真的狗狗一樣跟隨主人的手勢執行相應的命令。此外,puggerfly的作息時間也與現實世界的時區同步,它會在白天醒來並自由玩耍,晚上乖乖睡覺。
AR現實交互技術讓虛擬寵物在現實世界中「活」了過來,AR寵物可通過屏幕出現在玩家的日常活動範圍,還能按照主人所在時區正常生活,增加了飼養寵物的「真實感」。
Puggerfly遊戲畫面
AR技術雖能讓寵物與現實世界交互,但終歸只能存在於平面的屏幕。於是,一些廠商為了能讓養寵場景更加「全面逼真」,引入能為使用者帶來沉浸式視覺體驗的VR技術,讓玩家能在更加接近真實世界的三維空間中感受與寵物「共同生活」的樂趣。
因此,《Konrad the Kitten》、《Fantasy Pets》、《My Own Pet》等多款VR寵物模擬遊戲相繼上市。雖然是付費遊戲,但對比飼養真實寵物的價錢加上遊戲所含的科技體驗,許多動物愛好者與VR玩家便會心甘情願地打開錢包。
由FusionPlay公司開發的VR虛擬寵物養成遊戲《Konrad the Kitten》,就是藉由虛擬實境所帶來的沉浸式視覺體驗吸引廣大玩家。這款以飼養小貓為主的交互性遊戲,通過立體的卡通畫面展現貓咪的生活,玩家可以讓其在盒子裡睡覺,通過移動、觸摸遊戲手把或者使用按鍵來餵食、撫摸寵物,還能玩貓咪腳掌上的肉球。
《Konrad the Kitten》與《Konrad's Kittens》遊戲畫面
去年,這款遊戲在PS VR、Steam(Vive,Rift,Windows VR)以及Oculus store上推出新的2.0版本《Konrad's Kittens》,增加了寵物貓咪的種類、動作場景與抱起、玩耍、佩戴裝飾品等新的互動功能。
和《旅行青蛙》同一系列的佛系休閒手遊,畫風簡單可愛的《貓咪後院 -ねこあつめ》也推出了VR版本。讓玩家能「進入」日式住宅,身歷其境觀察貓咪被食物和玩具吸引入院的模樣,並悠悠閒閒地享受布置院子、投餵貓咪、購物等輕鬆自在的日常。
《貓咪後院 -ねこあつめ》遊戲畫面
融合VR虛擬實境及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技術的寵物模擬器《RoVR》,可說是代表了近年虛擬寵物養成遊戲的技術突破。這款由麻省理工學院加速器遊戲實驗室(MIT Accelerator Play Labs)下屬的Ridgeline Labs研究團隊開發的遊戲使用機器學習算法,為VR環境中的寵物柯基犬創建了可以根據玩家操作習慣來改變自身行為的AI模型。
Ridgeline Labs的CEO,Henry Zhou認為,比起傳統的虛擬寵物養成遊戲,《RoVR》的虛擬實境技術與創新的互動玩法更有助於玩家和虛擬寵物培養感情:「在遊戲中,玩家能夠與狗狗進行餵養、玩耍、散步、競賽等交互動作,一段時間後,玩家與虛擬寵物之間甚至可以建立起情感的聯結。」
《RoVR》中的虛擬寵物能根據玩家不同的飼養、玩耍、訓練等養育習慣與注意力程度給予不同反應。狗狗也會因主人的不同而「養成」獨一無二的習性。AI的賦能可幫助虛擬寵物更加「擬狗化」,通過「觀察」主人的情緒和喜好,做出相應的反應。玩家還能教導寵物根據手勢執行一些特定動作。
這款遊戲的虛擬寵物柯基和真實世界中的狗有著相同習性,如玩家離開虛擬世界後,狗狗可能會把家裡弄的一團糟;當主人回家時,會歡快地搖著尾巴跑來門口迎接。當狗狗學會了某個指揮手勢,玩家就需要像在現實世界訓練動物一樣,給它適當的獎勵,比如一塊狗餅乾。
《RoVR》還融合了AR技術,讓玩家隨時可以把寵物狗帶出家門玩耍。餵食、扔木棍、玩耍、遛狗、洗澡、換衣服等基本玩法也一應俱全,玩家還能帶著學會手勢命令的狗狗參加寵物障礙賽跑等比賽。
畫的餅越來越像了,然後呢?
「智能相對論」發現,相較於過去的寵物養成遊戲,這一批融合最新VR和AR技術的虛擬寵物養成遊戲通過沉浸式體驗帶給玩家更加全面的視覺感受。利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算法的《RoVR》甚至將寵物與人類的相處模式與行為結果複製到虛擬世界中,模仿真實世界的「人狗互動」,讓虛擬寵物的習性變得與現實中的動物更加相似,玩家的飼養體驗更加真實。但這類創新玩法也並非十全十美,技術上仍然存在一些局限。
首先,即便科技的進步能將虛擬寵物帶入現實,讓熒幕中的小動物通過手機攝像頭跑進實際景觀當中,但目前市面上的虛擬寵物遊戲畫面還是以3D立體或者可愛的卡通動畫為主,並未出現以仿真動物形象為主體的虛擬寵物養成遊戲,動物形象本身能帶來的真實感有限。
其次,虛擬實境技術僅限於視覺,VR眼鏡與現在的VR遊戲手把無法模擬觸摸真實動物那種毛茸茸、溫暖柔軟的手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Konrad the Kitten》的研發團隊甚至建議玩家將毛絨玩具綁在VR手把上,以獲得更逼真的觸感。
「雖然看起來有點蠢,但我其實挺推薦的。拿著(毛絨)娃娃的確比摸手把好很多,更像真的在擼貓了。」玩家@皮丘不在家認為。或許玩家本人能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較好的遊戲體驗,但要是被不知情的旁觀者看到,可能有損個人形象……
再者,VR的遊戲模式並非適合所有玩家。虛擬實境遊戲是通過佩戴VR眼鏡來達到沉浸式的視覺體驗效果,對於不習慣VR畫面的新玩家來說,初次佩戴可能會遇到「暈VR」的問題,造成頭暈或身體不適,讓遊戲體驗感大打折扣。
「之前朋友推薦後玩了一下下,算是趕流行吧。只能重複餵食倒水洗澡等固定的操作,作為遊戲覺得有點無聊。」「雖然(虛擬寵物)很可愛,但玩完後,想到自己竟然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擼貓,就覺得更空虛了。」即便部份網友不太看好這類虛擬寵物養成遊戲,但依然有玩家樂此不疲,甚至找到了心理慰藉:
「雖然一直很喜歡狗,但自從家裡的狗狗生病死掉以後就再也不敢養了,太難過了。」玩家@叮鈴鈴鈴鈴鈴表示。「市面上很多款(VR遊戲)都玩過吧,把它設置成嚕嚕的樣子,就好像牠還在我身邊,沒有死掉,也不會離開。」
現在,依託於5G網絡的全息投影技術日趨成熟,並被廣泛應用於不同領域。或許未來的虛擬寵物有機會擺脫VR眼鏡與頭盔,以全息投影的三維立體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徹底解決部份玩家對VR的適應問題。
除了飼養,還能帶貨?
目前,虛擬寵物除了作為付費養成遊戲的主角獲取收益,國內一些公司也趁著近年的「寵物熱潮」,讓虛擬寵物承擔語音助手的職責或作為活躍促銷活動氣氛的吉祥物形象,來吸引人氣與流量。
如快手直播間以寵物形象出現的語音助手機器人小快,除了投餵飯糰解鎖新技能等養成遊戲環節,結合AI語音識別技術的小快還具備放音樂、發紅包、講笑話等活躍直播間氣氛的功能。
「智能相對論」發現,今年618,天貓精靈推出了人工智慧寵物養成類遊戲」神奇寵物」,這款智能語音互動遊戲結合了養成與收集類遊戲玩法,相當於語音人工智慧版「旅行青蛙」。今年十月,淘寶推出雙十一線上養貓活動,讓用戶參與貓咪養成遊戲,通過餵食、撫摸和貓咪互動,藉此賺取積分、兌換紅包、組隊PK,並從中獲得更多雙十一購物優惠。
自1990年代以來,電子虛擬寵物養成遊戲的風潮時起時落,卻從未真正消失。隨著技術進步,虛擬寵物的體驗與玩法也在逐漸走向「真實」。遊戲載體也從掌上遊戲機Tamagotch、暴龍機、NDS到PC、智慧型手機與VR設備,持續陪伴著那些想要飼養真正寵物而無法如願的人們。
對於曾經長時間飼養虛擬寵物的玩家而言,虛擬寵物的存在並不只是遊戲中的角色,而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癒孤獨的心靈寄託。
就像《群體性孤獨》中所言:「技術是極具誘惑力的,因為它能彌補人性中脆弱的一面。」 雖然虛擬寵物只是一串關掉電源就動彈不得的代碼,但只要人類向寵物尋求心理慰藉的情感需要無法被全部滿足,虛擬寵物的市場和需求就依然存在,相關技術也會繼續進步並為之服務。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