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情話被後世一直引用,當做自己表達感情的一個工具,可是誓言說出口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得到了是我的幸運,得不到也不過是枉費了這條性命,這番輪迴,這句話說出口容易,做到卻是極難的,可是徐志摩註定要成為那個情痴,註定一生念著那個溫婉的女人,也終究如願以償喪身於追尋她的道路。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
他遇見她時也不過二十四的年紀,正是風華正茂,而且已經名聲在外,而她溫婉如玉,正值十六歲的豆蔻年華,說是年齡有差,但是徐志摩對她的愛慕還是不可控制的,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1920年16歲春,林長民赴英講學,林徽因亦隨父去讀中學。3月,林長民赴瑞開國聯會,由法去英,居阿門二十七號。7月,林徽因隨父到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等地旅行,9月回倫敦,以優異成績考入聖瑪莉學院學習。9月24日,徐志摩由美到英。10月上旬,與在倫敦經濟學院上學的徐志摩初次相遇。1921年17歲徐志摩與林徽因有論婚嫁之意。林謂必先與夫人張幼儀離婚始可。3月,徐志摩赴柏林,經金嶽霖、吳經熊作證,與張幼儀離婚。春,林徽因、梁思成婚事"已有成言",但未定聘。9月,徐志摩乘船回國,10月15日抵達上海,不久北上來京,林、徐暫告不歡。
面對徐志摩這樣的才子,林徽因說不心動是假的,他們曾談論古今也是互相傾心。當年,大文豪泰戈爾來訪中國,當時的徐林兩人都是本地的才人,徐志摩愛好詩歌,而林徽因對英語也是頗有研究,況且兩人都是才貌雙全,於是就請他們兩人共同陪伴泰戈爾。
經過短暫的相處之後,泰戈爾已經看出來了兩人之間的條條縷縷,況且自己也真正的欣賞到了徐志摩的才情,一直感覺這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男子,再看林徽因又是舉止大方而且面容姣好,也是配的上徐志摩的,便一直有意的撮合兩個人在一起。可惜三人同行雖是美景也終成佳話,卻在之後再沒怎樣親密的交際,林徽因對其愛慕並沒有什麼表態,泰戈爾也是看出來兩個人的距離,臨走只留了一句浪漫的惋惜,沒有再多加言語。
徐志摩對於感情從來就是不避諱的,他瘋狂的追求著自己喜歡的人,將畢生的勇氣和心思,連著滿滿當當的才情打包給自己心愛的女人,但是這個情竇初開的大小姐並沒有勇氣接受這一切,也就導致周圍人的祝福和讚嘆更像是一把枷鎖,將其壓得喘不過氣,這樣的愛情雖然轟轟烈烈卻沒有讓這個嬌小的女人感到愉悅。
況且他們的結合併不是大家庭所需要的,她的父親作為當時思想前進的愛國之士,和梁啓超是莫逆之交,兩個人早就已經將林家的女兒和梁啓超的兒子思成看做了一對。所以最後再有才情的女子還是選擇接受了當時所謂的門當戶對,還好,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在結婚之後林徽因慢慢的發現自己的丈夫是一個有文化的人,他溫柔體貼、才情頗優,與他相伴一生未免不是好事,於是那一段轟轟烈烈的追求徹底被忘懷,最後的徐志摩也死於看她演講會的飛機上,終是完成了自己對愛情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