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精神分裂,《搏擊俱樂部》還有什麼你沒發現的秘密?

2021-02-16 影單來了

第一期《搏擊俱樂部》裡,影單貓說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在反應當下年輕人的都市病,並給出了選擇。但影單貓也提到了,導演說過這部電影包含的信息量很大,那麼,除了在講當代都市人的迷茫外,這部電影還講了什麼呢?影單貓請來了知乎達人孫哥,為大家做講解。

   本文已得原作者授權,影單貓有刪改

網上很多對《搏擊俱樂部》的推薦都是在講這部電影是個很好的精分片,但是其實這樣的推薦是會有一些誤導的。


首先這部電影的重點並不是精分,或者也不能說是追求自由。


我記得曾經有個同學說他不喜歡這電影是因為這個故事在最後的5分鐘否定了之前建立的一切。


如果說電影的前100分鐘講的是主角建立追求自由的邪教,那麼最後20分鐘就是講主角自己怎麼親手把這個邪教給滅了。

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第一次看《搏擊俱樂部》的時候也被「精分」這個點糊弄住了,所以沒怎麼注意電影真正的內涵。

直到學習了美國電影史,了解了90年代美國國內的文化運動以後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首先這部電影製作的年份,1999年,正處於美國歷史上少數群體崛起的一個年代。

在這個時間段裡,黑人群體,LGBT群體和女權主義者們的地位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所以傳統意義上的白人男性一看:「嘿,連你們這幫人都混出頭了那我的地位豈不是不保了。」

同時,傳統白人男性所代表的男子氣概似乎也在逐步消失。


電影的男主傑克就是男子氣概退化的一個典型形象。

電影裡面對於這種現象的解釋是女性特徵的入侵和消費文化的興起。

在傑克與泰勒洗澡的那一場戲裡面,曾經提到傑克是被女性撫養長大的一代人。

這句話很好的點明了傳統白人男性勢力對於女權主義者興起的恐懼。

類似於現在國內被媽媽外婆從小帶大的那些男人,小時候都被媽媽領進女廁所,你還怎麼指望人家當真漢子?

消費文化的興起則要歸結於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量產。

機器造出來了,東西便宜了,人工負擔減少了,看起來好像你好我好大家好了,但是你不要忘了做是人類的天性。

所謂有困難要解決困難,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解決困難。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會拼了老命去追求物質上的提升,等到物質充裕的年代,買買買(消費)也似乎無法滿足人類內心的空虛。

於是就會出現電影開頭的時候,男主傑克買來那麼多高檔的家具卻連看都懶得看一眼。

因為消費對他而言只是用來填補空虛的一種手段,他其實並不真正需要這些東西,他需要的只是精神上的一個寄託。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買買買」也不能再讓自己爽到了那該怎麼辦呢?

對於傑克,不爽的表現就是失眠,而醫生跟他說你這不算真正的痛苦,那些蛋蛋長癌的才是真正的痛苦。

這就好像是我們平時對於那些物質充裕,而又精神空虛的人的嘲諷。

睪丸癌在這裡是電影對於男子氣概流失的另一種體現。

尤其是那個大胸男人鮑勃,他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角色。

睪丸癌,大胸和哭哭啼啼其實都是男子氣概缺失的一種體現,但是在電影後半段,鮑勃卻是這些人裡面死的最爺們兒的,這個安排其實細看很諷刺。

回到男主參加的那些癌症互助會,本來參加這些活動哭一哭,傑克也就釋放了,晚上能睡得比死豬還熟了。

偏偏這時候出現了個女的,也是本片唯一的女性角色瑪拉。

瑪拉的出現讓傑克很不知所措,他感覺自己的秘密暴露了。

儘管後來他跟瑪拉達成了協議分開參加癌症互助會,傑克心裡肯定還是很膈應的。

於是這時候泰勒出現在傑克面前,帶著他追求新的感官刺激:打架。

泰勒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傑克的對立面,男子氣概的象徵:肌肉發達,玩世不恭,卻又早已看透一切。

從另一方面來講,泰勒也是傑克幻想中的自己。

對於曾經的傑克來說,物質就是一切,而對於泰勒連個屁都不算。

泰勒的職業也很有意思:賣肥皂的和小電影放映員。

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這個肥皂,其實是很有象徵♂意義的。

前面我們講到了消費文化是由工業革命產生的,而肥皂又可以說是最早進行批量生產的那批東西之一。

泰勒偏偏要打破批量生產的那套東西:

他偷來有錢女人抽脂手術後的脂肪在家自製肥皂,這些肥皂搖身一變成為了手工生產的。

連傑克都吐槽商場裡賣有機肥皂不知道要賣到幾錢,足以說明這裡對消費文化的諷刺。


而泰勒在電影裡面插兩幀JB,除了體現出泰勒身上那種叛逆的趕腳,可能也是電影對於好萊塢主流電影越來越接近消費文化的一種抵制。

從70、80年代開始,好萊塢大片的製作已經越來越程序化。

基本上就是明星、BGM加特技,而且大部分電影都是適合下到三歲小屁孩,上至80歲老父老母一起看的家庭電影。

泰勒非要在這種」綠色電影「裡插個屌,無非就是體現出對於「家庭電影」的鄙視。


就這樣,泰勒和傑克手拉著手過上了每周玩兒自由搏擊的幸福生活。


之前電影強調了傑克的睡眠問題,後來傑克遇到泰勒以後,看似他的睡眠問題是通過打架解決了,但其實這是一個伏筆。真的是他能睡好了還是他只是變成了另一個人?


搏擊俱樂部這樣一個全部由男人組成的組織,算是傳統意義上對男性氣概的一種認知。

光著膀子打架,多爺們兒,多血性啊。傑克,鮑勃和更多對於自己有著認知危機的白人男性都加入了搏擊俱樂部。

漸漸地,在泰勒的帶領下,搏擊俱樂部的規模越來越大,幹的事兒也從打架爽自己變成了搞公共破壞。

於是傑克覺得越來越不對了,直到有一天發現,原來泰勒就是自己分裂出的第二個人格。

很多影評裡面說《搏擊俱樂部》這部電影的主題是釋放人類原始的野性啥的,我對這樣的解釋其實是持懷疑態度的。

儘管電影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描寫一個男人如何把自己從機械麻木的現代社會生活中解放出來,但是故事的結尾卻對這樣的價值觀做了全面的否定。


證據就是:泰勒死了。

我個人的理解是,傑克終於意識到就算炸了信用卡公司,也不可能把人們從精神負擔裡永遠的解放出來。

炸了一家信用卡,還可以開另一家,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傑克是怎麼悟出來的呢?

因為他感覺搏擊俱樂部這個組織就算再怎麼反社會再怎麼嘲諷消費文化,最終還是沒能逃脫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電影裡的天使臉Angel Face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

既然名字就叫Angel Face而且一開始被人說:你特麼的頭髮太金了,說明美貌就是他的資本。

直到後來他被傑克胖揍一頓掉了牙毀了容進了急診室,他才成為搏擊俱樂部裡面的一個小領導。

這裡也是泰勒的「要想生存必先毀滅」哲學的體現之一。

小金毛當上了小領導跟傑克吵架的那場戲裡面,傑克看到了小金毛手上的那個用鹼灼傷的疤。

直到這時候,他才發現,這些所謂的與消費文化作鬥爭的人何嘗不是消費文化的產物呢?


簡單來說就是:我那個疤本來很酷很男人的,但是突然間變成了淘寶爆款了,你有我有全都有了,那還怎麼酷得起來嘛!


所以電影最後傑克選擇了殺死泰勒,也是殺死了他曾經夢想中的男人。

最後傑克牽起了瑪拉的手,也可以說是對於社會現實的重新接受。

電影雖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我的理解是:

真男人就應該勇敢的接受現實活下去。

共看電影是本喵發起的一項經典電影補完計劃,目的是帶大家每周刷一部經典電影,並通過多篇深度解讀來加深大家對於這部經典電影的認識,而不再局限於僅僅只是看過。此外,還會建立若干討論群,號召大家一起分享感悟心得。本期期為《搏擊俱樂部》,往期共看影評可在文末點擊閱讀原文觀看。


近期共看經典的電影,均可在影單來了後臺直接在線觀看。

相關焦點

  • 《搏擊俱樂部》戰勝自我與完成救贖
    《搏擊俱樂部》是郵美國著名導演大衛.芬奇創作的影片。整部影片不再以攻擊性行為、誇張的拍攝方式、非常規的表演動作來凸顯此影片的藝術表現方式「暴力美學」,而是直擊人內心的本來暴力欲望和真實自我的內心深處。相比於香港吳宇森的傳統的暴力美學的表現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來說,此部電影打破常規暴力美學的敘述方式,不再是通過單一的槍戰或打鬥的場景來突出暴力美感,以尋求精神刺激和視覺衝擊力。而是從一個線索人物入手,將人物一分為二,分裂人格的兩方面相互追尋,相互鬥爭,以暴力的方式宣洩情緒得到釋放最終戰勝自我,完成救贖的過程。
  • 盤點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那些電影
    【一】 《搏擊俱樂部》:雙重性格的左右互搏大衛-芬奇以尼採哲學般的瘋狂想像力,新奇詭異的拍攝手法,展現了一個迷失在和平歲月
  • 心裡電影賞析之——《搏擊俱樂部》
    傑克發覺自己變成泰勒的時間越來越長,並在「泰勒家裡發現了用肥皂製造炸藥所留下來的痕跡。傑克去了警局自首,卻發現那裡也有很多俱樂部成       從人格分裂這一類題材的電影來看,《搏擊俱樂部》不算是最早的,也不是當年的最佳影片。
  • 冰與火的《搏擊俱樂部》,豆瓣評分9.0,究竟是爛片還是神片?
    深意:衝動和分裂帶來的惡果,可以通過自我的覺醒,去戰勝去彌補。但已經犯下的過錯,卻無法挽救,正所謂衝動是魔鬼,所以事前需三思。(2)傑克雖然毀了泰勒,但是傑克依舊是分裂的。他是一個精神病人,深處在精神病院的某處。在電影中,有這樣的暗示,有個會員說:搏擊俱樂部的創始人是一位精神病人。所以整個城市的所有暴力犯罪以及最後的大樓炸毀都是傑克精神世界的產物,並未真實發生。
  • 世界十大燒腦電影之一,《搏擊俱樂部》
    《搏擊俱樂部》是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於1999年發行的一部懸疑驚悚片,電影改編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說,由大衛·芬奇執導,布拉德·皮特、愛德華·諾頓、海倫娜·伯翰·卡特等主演。本片講述了平凡白領傑克因為精神壓力產生人格分裂,分裂出自由灑脫性格的人格泰勒所引發的故事。傑克通過分裂泰勒並與其成為朋友,成立了發洩精神壓力的搏擊俱樂部。搏擊俱樂部的成立和壯大,是因為現實世界中人們普遍存在壓力過大,無處釋放,尋找不到人生的意義。這個俱樂部通過互相搏擊讓成員們有了釋放壓力的地方。
  • 心靈電影 | 《Fight Club / 搏擊俱樂部》
    兩人因緣際會地成為了好朋友,並創立了「搏擊俱樂部」:一個讓人們不戴護具而徒手搏擊,宗旨在於發洩情緒的地下組織。俱樂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地下組織,而Tyler也以自己個人的魅力,吸引著那些盲目的信徒。俱樂部的成員們到處滋事打架、大肆破壞,Tyler本人的行為也越來越瘋狂。
  • 精神分裂並非人格分裂?
    聚集了11個相互完全不了解的人,包括孩子、男人和女人。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和追求,在撲朔迷離的故事背後,其實這11個人都是麥肯?瑞夫的子人格,這些子人格交替控制著他的身體。類似的電影還有《搏擊俱樂部》,講述了重壓之下的白領分裂出了一個強勢領導人格,《一級恐懼》則是一部雙重人格殺人片。但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所屬兩個不同範疇,分裂一詞容易讓二者產生混淆。
  • 消費主義與搏擊俱樂部2
    而他們每周六晚上解放天性的互毆逐漸吸引了其他人的加入,社會中各行各業的人們聚集起來,在搏擊俱樂部中尋求發洩。通過回歸野蠻的搏擊,人們得以暫時放下自己的社會地位,也就將那些構築在其上的焦慮暫時拋諸腦後,沉浸在純粹的快感中。
  • 結局出人意料的電影——五部精神分裂電影推薦
    精神分裂一直是電影比較喜歡表現的主題,因為精神分裂本身就比較具備戲劇性,在電影的表現中更利於表現其中的戲劇衝突,也更利於表現電影中的戲劇反轉。通常讓人看完以後,驚呼原來是這麼回事啊!能帶給觀影者極佳的觀影體驗。
  • 搏擊俱樂部 Fight Club|那一拳打中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他們激動地說,芬奇的電影會是你最好的選擇!《異形3》、《七宗罪》、《搏擊俱樂部》、《戰慄空間》、《十二宮》……在過去的15年間,芬奇憑著他的勤奮還有那種骨子裡的「挑釁與自命不凡」,創作了許多「大衛·芬奇式」電影。
  • 《搏擊俱樂部》讓你重新定義人生!
    《搏擊俱樂部》讓你重新定義人生今天周末,推薦一部經典電影《搏擊俱樂部》,又叫《鬥陣俱樂部》。一個人的覺悟和開竅往往就在一剎那。書裡一段話,電影裡一句臺詞,有時候就像一道光,讓自己的思維瞬間打開,大有啟發。
  • 《搏擊俱樂部》是一部優秀的懸疑驚悚片,也是一部高智商電影
    《搏擊俱樂部》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懸疑驚悚片,值得一看。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它的黑色幽默,影片挖掘憤青內心的不安全感,並賦予其黑色幽默的風格。《搏擊俱樂部》寫於1999年的美國,可以說除了「電視」「車子」「衣服」現在擴張到更多方面,跟現在的中國非常像——我們就是一代在充斥著各種網紅臉、成功學的媒體中浸潤著長大的人,看著網絡上令人豔羨的名人和他們的生活,跟著廣告商的節日買買買和互相比包包,剩餘的大部分時間卻得面對自己平凡而按部就班的一生:上補習班-考個好學校-鍍個好文憑-找個好工作-在催促下組建家庭-生個娃-拼命加班求升職-退休在家看電視
  • 搏擊電影丨《搏擊俱樂部》
    他們開始創建「搏擊俱樂部」:一個讓人們不戴護具而徒手搏擊,宗旨在於發洩情緒的組織。俱樂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動規則:不許向他人談論俱樂部,只允許兩人對打等等。傑克對於「搏擊俱樂部」的現況及泰勒的行為越來越無法忍受,同時,他還驚訝地發現泰勒還組織了一支軍隊,他要對社會實行更大的報復。傑克決定疏遠泰勒,但讓他驚訝的是,每到一處,他都被認為是泰勒,並被尊為教父。
  • 《搏擊俱樂部》——這部評分高達9分的電影有點兒小暴力
    在柚子對心理學這一塊內容產生興趣的時候,就有聽過《搏擊俱樂部》這部電影了,我知道它是講述人格分裂的,但當我看電影前半部分的時候,我有點兒恍惚了,想著是不是自己記錯了片子,因為一點兒人格分裂的劇情我都沒有看出來。而且,有一說一,前面的劇情並沒有吸引到柚子,讓我覺著有一丟丟的無聊。
  • 搏擊俱樂部:自我毀滅,自我成長,自我拯救
    俱樂部規則第八條就是,如果你第一次到搏擊俱樂部,那你一定要打一架。絕不能退縮和旁觀,如果第一次不打,以後你就不敢再打了,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每次你血脈賁張,熱血沸騰,深刻感受打與被打的快感!很原始!很暴力!但是必須要在這種貼身的搏擊中才能體驗到這種發洩和力量嗎?
  • 搏擊俱樂部 暴力美學的典範
    最近美劇君總是在給大家推薦一些新片,今天一改常態,要給大家推薦一部經典中的經典——《搏擊俱樂部》 喜歡懸疑、暴力片的小夥伴們應該看過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9.0,就連在國外的IMDB上,也是位居前十的高分影片。
  • 那些看完忍不住懷疑人生的精神分裂電影
    不看到最後完全猜不到結局的燒腦電影,庭辯戲也超精彩,看完你會愛上諾頓的。諾頓第一次扮演精分角色。2.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這部電影也是屬於很難第一遍看懂系列,當時沒看十分鐘就要暫停回放做筆記。人格分裂病症都是出於本能為了自我保護。5.禁閉島(shutter Island)
  • 《搏擊俱樂部》編劇恰克·帕拉尼克分享寫作心得
    大衛·芬奇的第四部作品《搏擊俱樂部》製作完美,但卻構成了一種深刻的法西斯主義藝術。這部電影充滿了神秘感和不妥協精神,雖然有些虛偽,但卻很吸引人。毫無疑問,這部電影是那個時代、那個好萊塢的作品,它需要一定的關注,也不容易被忽視,但這部作品不加批判地把殘酷作為異化和不整合的一種功能,這讓人深感不安。
  • 光影聲色 | 你必須打破一切 才能獲得重生與自由——《搏擊俱樂部》
    那你有感覺到電影和小說                            是怎麼散發出這種無力感的嗎主人公一開始就有精神問題嘛。失眠,本身就是一件讓人感到無力的事情。
  • 【驚悚/合集】自從得了精神病人變得精神多了,人格分裂電影十八部
    搏擊俱樂部 Fight Club (1999)搏擊俱樂部的劇情簡介 · · · · · ·  傑克(愛德華•諾頓 飾)是一個大汽車公司的職員,患有嚴重的失眠症,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危機和憎恨。 兩人因緣際會地成為了好朋友,並創立了「搏擊俱樂部」:一個讓人們不戴護具而徒手搏擊,宗旨在於發洩情緒的地下組織。   俱樂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地下組織,而泰勒也以自己個人的魅力,吸引著那些盲目的信徒。俱樂部的成員們到處滋事打架、大肆破壞,泰勒本人的行為也越來越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