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其他行業劇,以「戲中戲」獨特面貌呈現的網劇《怪你過分美麗》,讓觀眾看到了影視行業的真實一面。寫自己,拍自己,正如該劇總製片人兼藝術總監梁振華在接受專訪時所坦露的,「這一題材給了我們太多想表達的衝動」,它更像是一次有感而發的「自白」,既有行業中問題的暴露,也有創作者自覺的反思。
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改編火熱
反向推動網絡文學多元格局構建
過去談到網絡文學影視改編,第一印象便是盜墓、古裝、玄幻,近年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電視劇《大江大河》《都挺好》《歡樂頌》,網劇《怪你過分美麗》,電影《少年的你》等不一而足。作為著名編劇和製片人,梁振華改編過的題材很豐富,但從個人風格喜好來看,他更傾向於選擇現實題材,因為在字裡行間,能夠找到更多想要表達的、引起共鳴的、激發創作欲望的空間。
在梁振華看來,今天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改編火熱,是創作者和市場的共同選擇。「也就是說,當仙俠、玄幻、盜墓等題材被過度開發之後,現實題材作品反倒成了稀缺作品。當近兩年一部部現實題材作品大放異彩後,便驗證了現實題材作品的強大號召力,市場逐漸回歸理性。」
市場在沉澱,觀眾審美在成長,創作者的自省也在完成。「到了現在,可能真的要回歸最樸素的觀點——作為改編者也好,原創者也好,這個創作是不是滿足了你表達的需要?你是不是真的喜愛它?是不是真的能夠把你對現實、人生和人的觀察,還有寫作的技藝融入其中?」
如果將《大江大河》《歡樂頌》《怪你過分美麗》等作品對比原著,改編的幅度都非常大。從這些網絡文學作品中選材,找到影視創作的基礎,順應了現實題材走入大眾視野的潮流,原著固然重要,但是影視作品成功與否,最終還是取決於改編者對劇本的最終呈現形態。「無論原著提供了怎樣的基礎,決定影視作品藝術成色的文本形態是劇本,也只能是劇本。所以,改編創作容不得半點懈怠。」梁振華強調道。的確如此,從近年來比較成功的現實題材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劇作者在原著基礎上作出了怎樣卓絕的努力。
專業、哲思、智慧
讓行業劇走得更遠
「摳像」「軋戲」「私生飯」「拉踩」……這些對於影視從業者再熟悉不過的行話,在劇中一一通過事件展現,共同奠定了《怪你過分美麗》作為行業劇的真實質感。在梁振華看來,觀眾希望通過行業劇,窺探到獨屬於這一行業的信息,包括人際關係、行業特點、行業內部運作的獨特邏輯與秩序。「如果和別的行業都一樣,觀眾一定會覺得創作人員的專業程度不夠。」這就要求編劇要在行業劇的專業性、獨特性上下功夫。
然而,行業劇僅僅凸顯真實性與專業性還不夠,梁振華認為還需要向更高層次索要行業劇的精神內涵。「在創作《怪你過分美麗》劇本的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從經紀人這一職業出發,找尋這一職業背後的哲理——它經紀的是人,而人恰恰是一個充滿變數、最不可控的對象。經紀人應該如何同藝人打交道,並規劃好他們的未來,當藝人本身的心態和自我認知發生變化時,又該如何作出適時的調整,這些東西對創作來說可能更為重要。」
今天許多行業劇不能說它不專業,但時常令觀眾感到乏味,在梁振華看來,其中問題之一,是編劇在解決專業問題的時候沒有運用足夠巧妙的行業智慧。「任何行業都應基於它自身的邏輯而存在,編劇不僅要學會用行業方式解決專業問題,還要讓筆下的人物擁有在專業性之外的智慧。」這種智慧應當與戲劇性營造、人物塑造巧妙融合在一起。
「爽」之後留下些什麼更重要
沒有過往行業劇對厚黑學、職場競爭的冷峻呈現,相反,該劇在對職場精神與人性溫暖的表達方面更為贏得人心。特別是劇中莫向晚送給徐陵最後的禮物是親手洗掉他的黑歷史、一舉三得的華彩片段,為觀眾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在梁振華看來,職場「爽」文是理性人格佔上風的,然而理性人格經常是以攫取現實利益為最大標準的。此時,如何去凸顯一個人的情感和他對真善美的恪守,是最考驗創作者功力的。「每位職場人其實都有這樣特定的瞬間,會面臨理性和感性的矛盾,面對利益和真誠、善良之間的矛盾,一部劇中這樣的華彩時刻可能不會太多,但有沒有真的很重要。這個說來容易,但是在具體劇作中要付諸實現難度不小。」
特別是以女性為主的行業劇,梁振華認為要把握好女性情感屬性與職場鐵血之間的關係。「我和編劇們一直在尋找這一關係,莫向晚在職場作出殺伐決斷的時候,她內心深處那一層細膩、善感、善意的底色從未丟過,她對她的上司、藝人、同事乃至對手,都是如此。」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有它的情感和精神指向,梁振華試圖鼓勵這樣一種人格,這也是作為堅守現實主義品格的創作者的責任使然。
回歸行業原點
好故事自然有流量
《怪你過分美麗》中,有句話很刺眼,經紀人莫向晚對藝人說,「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你所有的資源,都是他們給你撕回來的」,從某種程度上也揭示了由「飯圈」所引發的網劇對於流量過分倚重的「怪圈」。梁振華談到,影視劇的創作行為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行為,在講求文化品格之餘,它一定要有投入、有產出,要對其影響力有量化的標準。「今天我們說帶貨、廣告,現在有了很多超前點播、會員,這一系列數據成為衡量一部作品市場影響力、傳播力、消費引導力的強大的、貌似客觀的標準,這一標準是創作者無法完全擺脫的」。
身處流量時代,創作者何為?「這就要反問我們自己了——我們是不是匍匐在流量為王的既定事實上面,僅僅是在搜刮流量?如果是這樣,創作何為?創作的意義在哪裡?我們這個行業和生產一雙鞋子、販賣一個西瓜還有什麼區別?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市場和消費問題從來不容迴避,問題不是你接不接受,而是你用什麼方式應對?」
作為在影視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編劇、製片人的梁振華,希望探索一種能夠將意義和情懷轉化為生產力的方法。「第一,我們能不能生產出在題材方面具有稀缺意義的創新型作品。這類作品同樣可能產生流量,觀眾看到了新鮮的東西,比如觀眾看到《隱秘的角落》,發現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講述孩子的成長世界。第二,能不能在作品中埋下一些同當今觀眾特別是現在的年輕觀眾,在觀感、情緒、情感方面有共通意義的話題,這些話題被觸發,無疑會讓整個作品的社交討論度大大提升。第三,能不能寫出更有魅力的人物,更奇崛的故事,這永遠是吸引觀眾的硬通貨。」
梁振華在採訪中進一步強調,這個時代對於流量的倚重已經產生了負作用,「物極必反,越看重流量、越熱衷於跟風,可能到頭來越冷冷清清。我們還是要思考,這個行業在生產什麼。說到底,我們致力於輸出的,恐怕還是那些和人類相通情感有關聯,同時又有創意、有新穎形式的好故事。」只要回到行業原點,流量的話題自然就不重要了,良性的秩序就回來了。
形態變化倒逼網劇成長
新銳力量提高行業門檻
從「彈幕」、「倍速」、「只看誰「,到現在的超前點播、「互動劇」、「劇場化」、「短劇化」、每集不同片頭的人物前史交代、單集時長的不固定化、「戳戳我,發現劇中的音樂」等功能的使用,網劇形態一直隨著時代發展中接受美學的變化而變化。在《怪你過分美麗》裡,梁振華帶領編劇創作了36個創意片頭,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聽體驗和更加飽滿的敘事。「形式的變化倒逼網劇內容的成長。播映形式以及敘事上的多元探索,折射了以下幾方面特點:第一,網劇的創作者,已經開始比較自由地釋放自己在形式創新方面的熱情,想方設法讓自己拍攝的東西更具個性、創新性。網劇的成長,是在網際網路時代全世界優秀影像作品蜂擁而入之後慢慢成熟的,觀眾審美達到一定高度後,國產網劇在近五年開啟了突飛猛進的成長。國外創作觀念的湧入,幫助我們在創作形態和形式上,呈現出與傳統不一樣的新質。第二,中國創作者的技巧能力在不斷自覺提高,這兩年我們有了可以與韓劇、美劇、日劇等相抗衡的優秀作品。形態倒逼每位影視創作者成長,一大批優秀青年創作人得到了觀眾的認可。比如《隱秘的角落》的導演辛爽、《怪你過分美麗》的導演王之等。特別希望這些網劇創作中的新銳力量,憑藉他們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審美力,拿出更多傑作,把行業的門檻提高。」
交流中,梁振華多次強調回歸創作初心的重要意義,「資本退潮,行業寒冬讓所有創作者越來越明白一個不容撼動的硬道理:在創作面前,所有貌似強大的潮流和喧囂的運作都是過眼雲煙。只有拿出有創新、有力量的作品,才能夠讓觀眾留下來。」
網劇的形態除了長劇以外,還有豎屏、短劇、迷你劇等等,形態各異。梁振華說,「寫劇就是在爭奪觀眾的時間,誰願意把生活中珍貴的若干個小時留給你,你就勝利了。」當下觀眾的時間被大量碎片化信息切割,抖音、b站用單位短時間最極致的笑料不停刺激觀眾的心靈,大部分人更願意通過短視頻獲得一時的愉悅。短、碎,對影視行業所帶來的衝擊是審美碎片化、感官體系的破裂,會影響觀劇人的注意力、思想難以集中於一點。「段子給不了思想審美上和自我認知的提升。對於劇集生產者而言,我們不應該一味迎合那些碎片化、感官化、瞬時化的東西。」在急速前行的路上,創作者或許應當慢下腳步、靜下心來專注於創作好作品,作品中的詩意、思想、情懷,才是這一路上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