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新政落地:個人不良批量轉讓試水 防止貸款人信息...

2021-01-17 財經網

1月11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銀保監會辦公廳於日前下發《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批覆同意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試點開展單戶對公和個人批量不良資產轉讓。

《通知》顯示,首批參與試點銀行包括6大行、12家股份行;參與試點的不良貸款收購機構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符合條件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以及金融資產投資公司。

對比此前徵求意見稿,《通知》對於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處置實現「一增一減」:「一增」為,對於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而言,批量收購個人不良貸款也不受區域限制;「一減」為,參與試點的個人貸款範圍為已經納入不良分類的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和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為主,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被刪除。

「《通知》以試點方式拓寬了銀行業不良貸款的處置渠道和方式,對防範化解金融系統性風險,提升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效能具有特別的現實意義。」中國銀行業協會法律顧問卜祥瑞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卜祥瑞同時強調,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是一項全新的風險化解工作,個人不良貸款具有數量大、客戶群體複雜、處置工作難等特點,各相關主體應特別注意保護貸款客戶包括擔保人的合法權益。

  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渠道擴充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整體上均呈現一定的上升趨勢。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28350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86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6%,較上季末增加0.02個百分點。

「銀保監會適時發布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新政策,可謂正當其時。」卜祥瑞表示,不良貸款的持續性增加以及處置渠道和方式上的不當限制,加大了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風險,大量不良貸款也佔用了有限的信貸資源,導致實體經濟無法獲得有效的信貸支持,嚴重製約銀行對實體經濟支持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此次《通知》放開了對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的限制,進一步擴充了銀行不良貸款的處置渠道。

與去年上半年的徵求意見稿相比,《通知》仍明確首批參與試點銀行包括6大行、12家股份行;參與試點的不良貸款收購機構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符合條件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以及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且,參與試點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運營滿足經營管理狀況較好等條件,並由省級地方金融監督管局出具同意文件。

同時,《通知》明確參與試點的個人貸款範圍為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和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為主,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個人經營性抵押貸款等抵(質)押物清晰的個人貸款,應當以銀行自行清收為主,原則上不納入對外批量轉讓範圍。

卜祥瑞表示,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和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是個人貸款中佔比較高品種。「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新政實施,為壓降商業銀行個人不良資產,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

「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個人經營性抵押貸款等個人貸款未納入,可能是監管部門考慮到這類資產定價難度相對較大、處置周期更長的緣故。」一位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強化轉讓信息披露與保護

《通知》對于堅持真實潔淨整體轉讓、強化不良貸款轉讓風險控制、嚴格受讓個人貸款清收要求、規範轉讓信息披露、依法保護有關貸款主體信息等多方面也提出明確要求。其中,規範轉讓信息披露、依法保護有關貸款主體信息兩方面在此前徵求意見稿中未有相關內容。

堅持真實潔淨整體轉讓方面,《通知》要求銀行、資產管理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在開展不良貸款轉讓中應遵循真實性、潔淨性和整體性原則;明確禁止試點機構在轉讓合同之外籤訂抽屜協議或回購條款等,杜絕虛假出表、虛假轉讓、逃廢債務等行為,不得違規向債務關聯人進行利益輸送,轉移資產。

嚴格受讓個人貸款清收要求方面,《通知》要求資產管理公司對批量收購的個人貸款,只能採取自行清收、委託專業團隊清收、重組等手段自行處置,不得再次對外轉讓,禁止暴力催收不良貸款;對於採取委託清收方式的,應當加強對清收機構管理,嚴禁委託有暴力催收行為、涉黑犯罪等違法行為記錄的機構開展清收工作。

「近年來,社會上針對債務人拖欠銀行貸款本息,存在一些反催收聯盟等非法組織,作為金融機構,既要避免在不良債權維護過程中暴力催收行為發生,也要堅決採取有力舉措打擊逃廢銀行債務行為,並配合好公安等部門打擊反催收聯盟逃廢債務的專項工作。」卜祥瑞認為。

而對於規範轉讓信息披露、依法保護有關貸款主體信息方面的新增內容,卜祥瑞表示,對於試點不良貸款轉讓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諸如個人身份信息等。「鑑於民法典的頒行和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在制定,對於批量收購個人貸款的資產管理公司,不僅應承擔原合同約定的信息使用義務,還要依法採取必要保護措施,堅決防止發生個人信息洩露和非法使用的情形。」

卜祥瑞表示,行業協會、監管機構還應儘快組織有關專家制定《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條例》(專家建議稿),並在商業銀行法修訂過程中,增加商業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原則性規定,推動不良資產處置向市場化、法治化方向發展。

此外,2020年12月29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的決定》已經廢止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而關於不良債權案件適用法律的新規定尚未發布,導致舊規定被廢止後相關業務法律適用存在空白,對存量不良資產及新增不良資產都有較大影響。卜祥瑞建議,最高人民法院應考慮該情況及實踐需要,儘快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或司法政策,以解決法律適用空白問題。

(編輯:王欣宇)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所形成的不良可批量轉讓!房貸、車貸不良...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在徵求意見半年之後,監管近期批准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及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的試點。根據財聯社獲得的相關文件顯示,可參與轉讓的個人貸款範圍包括已經納入不良分類的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
  •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問題全解
    2、明確要求購房貸款、購車貸款、教育助學貸款、信用卡透支、其他消費貸款等以個人為借款主體的各類貸款不得進行批量轉讓。3、商業銀行可以向社會投資者轉讓貸款債權,但應當採取拍賣等公開形式。4、境內金融機構向境外轉讓不良債權的,統一納入企業外債登記制管理。
  • 房產類不良資產處置「八大創新方式」
    【不良資產 】房地產類不良資產處置「八大創新方式」! 什麼是房地產不良資產? 房地產不良資產主要指以房產、地產相關物業進行抵押的不良資產,包括但不限於土地、寫字樓、存量房、投資物業等。
  • 融資租賃不良資產如何處置?
    相比於佔主流的銀行金融不良資產,融資租賃不良資產較少受到產業鏈各環節的精研細究,但由於其具有一定特殊性,在處置時有別於銀行金融不良資產,因此,筆者結合理論知識和實務經驗,於本文中對融資租賃不良資產處置展開討論,旨在拋磚引玉。
  • 以案為例-淺談不良資產處置難點!
    更有甚者直接借化解產能過剩逃廢銀行債務,主要方式有:轉移資金,逃避銀行帳戶監管;採取抽空原單位,組建新法人的辦法甩掉包袱,輕裝突圍,使銀行債權懸空;假破產、真逃債,使銀行討債無門;大量採取聯保、互保方式取得貸款,出了問題都不認帳這些現象在鋼鐵行業不良資產處置中較為普遍。
  • 又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非潔淨出表被罰!
    不良資產的價值判斷 (1) 承債資產(從哪把錢弄回來) (2) 承債主體 第三單元:常規方式處置方式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1. 批量轉讓 2.
  • 上半年不良資產交易大幅下滑,僅3省網拍平臺司法拍賣規模擴大
    疫情期間,不良資產交易量下行趨勢明顯。平安銀行發布的網拍指數報告顯示,2020年3月全國整體網絡拍賣不良資產筆數28163筆,環比下降23%,較去年同比下降44%,成交金額123.4億,環比下降34%,同比下降60%。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經濟金融行業都受到了較大的衝擊,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呈增長態勢。
  • 上半年不良資產交易下滑 僅安徽等3省網拍平臺司法拍賣規模擴大
    疫情期間,不良資產交易量下行趨勢明顯。平安銀行發布的網拍指數報告顯示,2020年3月全國整體網絡拍賣不良資產筆數28163筆,環比下降23%,較去年同比下降44%,成交金額123.4億,環比下降34%,同比下降60%。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經濟金融行業都受到了較大的衝擊,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呈增長態勢。
  • 深度| 不良資產行業發展情況最全解析
    (2)後起之秀——地方AMC擴容2012年2月,財政部、銀監會印發《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財金〔2012〕6號),允許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設立或授權一家地方AMC參與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的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工作。
  • 中國信達總裁助理:地方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出包量呈上升趨勢
    12月5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達,01359.HK)總裁助理向黨在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中國信達處置不良資產的情況。談到2019年行業結構和變化,向黨表示,「從市場供給看,2019年來銀行不良貸款批量轉讓的市場供給基本平穩,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
  • 不良資產從業者的辛酸淚:小包遍地走,大包天上飄
    銀行不良資產包的業餘買家,李智楠(化名)長期遊走在銀行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間,大多數情況下,他從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手中購買這些不良資產,偶爾,也會從銀行直接收購單宗債權。 由於經濟實力受限,李智楠以處置單筆債權為主,不敢貿然承接批量債權,而這更是加大了清收處置的不確定性。
  • 廣東南海農商銀行披露千頁招股書 不良貸款等多項問題遭監管問詢
    早在2019年12月,證監會官網公布《廣東南海農商銀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以下簡稱「《反饋意見》」),長達萬餘字,涉及股權轉讓、盈利能力、高管變動、內控管理、不良資產處置等52項問詢內容,其中不良資產情況及股權問題等,成為監管重點關注內容。
  • 重慶三峽銀行房地產貸款飆 逾期貸款超不良管理層漲薪
    反饋意見顯示,重慶三峽銀行需要對股份質押凍結、股權轉讓、訴訟、不良貸款等55項問題進行回復。(5)結合發行人貸款定價分布情況,說明公司不良資產撥備與定價分布之間的匹配關係,是否能夠有效覆蓋信用風險。(6)報告期內關注類資產遷徙率、次級類資產遷徙率變化,請披露出現上述情形的原因,是否說明公司報告期末不良資產劃分標準不謹慎。
  • 收購和處置金融不良資產時如何合理定價?
    近年來,經濟發展出現新常態,我國金融業已經出現了不良貸款金額和不良貸款比例持續上升的狀態,據銀保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2018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分別為1.51萬億元、1.71萬億元、2萬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4%、1.74%、1.89%。
  • 一季報|零售貸款、信用卡業務成不良率重災區 「超預期」銀行業績...
    財聯社記者整理上市銀行一季報時發現,一季度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不良出現「雙升」,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雖然不良率單升,但關注類貸款卻出現上升。分行業來看,一度讓銀行投入巨大的零售貸款、信用卡業務,此次成了不良率高企的重災區;企業貸款雖不良率普遍有所下降,但貸款質量的滯後性,也讓疫情之下的銀行蒙上一層陰霾。而受資產質量影響,以及淨利差、淨息差收窄趨勢明顯,銀行後續持續的盈利能力也令人憂心。
  • 論銀行不良貸款的主要責任在於銀行自身
    銀行不良貸款產生,具體表現是債務人不能按期、足額還本付息,保證人也不能履行擔保責任。但分析不良貸款分生的內在原因,主要責任在於銀行自身。雖然,不良貸款的還款責任在於債務人和擔保人,但是,不良貸款的經濟後果則由放款銀行承擔。
  • 江蘇不良貸款大增10行長被撤 被鋼貿商捏住把柄
    特別是,在江蘇的5家大型銀行上半年新增不良貸款中,鋼貿貸款佔到55.8%,預計後期新的不良仍會繼續增加。  為有效化解鋼貿市場授信風險,江蘇最近提出了「依託政府、各方共同努力、爭取債務重組」的處置思路。在針對位於鎮江的揚中鋼貿市場(江蘇聯統金屬物流公司)不良貸款重組中,將不良貸款打包接盤的主體均是地方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
  • 監管拷問廣州銀行IPO:地產不良貸款激增587%,股東確權或存信披瑕疵
    房地產業不良貸款同比增長587%在反饋意見中,證監會多次提及,廣州銀行的不良貸款核銷和不良貸款的出售對象是否與發行人存在關聯關係等問題。中國科技新聞網發現,在2018年,廣州銀行對外轉讓了38.63億元的不良貸款,轉讓方均是非關聯方。不過,據梳理發現,在不良貸款轉讓對象的非關聯方中,接盤方不乏關聯方。
  • 民生銀行:截至三季度末 本公司不良貸款餘額699.46億元 不良率1.83%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2月9日訊,有投資者向民生銀行提問, 您好董秘,鋼貿事件、股東事件、性騷擾事件,30億理財案,持續被罰款,單次被罰上億,不斷暴露風控的薄弱。現在公司業務風控制度是否已經完善,還是說風控一如既往的蒙面狂奔呢?不良貸款和不良資產目前具體數據是多少?
  • 瑞豐銀行資產總額連續三年原地踏步 重組貸超90%未計入不良率
    接下來如果成功發行並上市,瑞豐銀行將成為浙江省內首家上市農商行、A股第九家上市農商行。 在2018年7月份上會前夜突然被取消審核資格的瑞豐銀行,近兩年在經營業績以及資產質量都有諸多改善。但在債券轉讓、受罰整改情況、不良貸款等方面仍受到了監管部門的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