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前進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12-28 中國青年報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作者:莫蘭(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實踐基礎。

  

  在談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時,費孝通指出,「在相當早的時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黃河中遊出現了一個若干民族集團匯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稱為華夏,它像滾雪球一般地越滾越大,把周圍的異族吸收進了這個核心」。這一歷史演進,造就了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收並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

  自秦朝建立首個統一王朝後,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執掌的中央王朝,都以建立大一統政權為首要政治使命。大一統觀念的形成,秦國「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改革是一個重要背景,其中尤以「書同文」影響深遠。秦統一六國後,以秦國文字為標準推進文字統一,文書行政之制的大體確立,為大一統格局提供了文化支撐。一以貫之的漢字系統,為中華文化代代傳承創造了穩定性條件,也是生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

  兩千多年來,各民族在相互滲透、協同發展中交流、互動、融合,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培育了偉大的精神。在長期演進中,各民族逐步實現了文化認同、心理與共、情感相通,構築了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從而形成了中華民族區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根本特徵。近代以來,亡國滅種危機空前沉重,各族人民攜手共進,御外侮、赴國難,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不斷深化對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的理解和認同,在歷史的互動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意識得以鞏固。

  

  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是關係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大事。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這一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了堅實根基。

  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肩負起實現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使命。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產黨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各族人民組成的東北抗日聯軍,海南瓊崖縱隊,滇桂黔邊區縱隊,冀中、渤海回民支隊,大青山蒙古族遊擊隊,與全國抗日力量一起浴血奮戰,贏得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新中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各民族的空前團結。在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被載入憲法。實踐證明,這一制度對於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發揮了巨大作用。20世紀80年代末,針對蘇聯和東歐出現的動蕩,鄧小平同志對一些來訪的外國領導人說:「解決民族問題,中國採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例如,堅持民族平等團結、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發展少數民族科教文衛等事業、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我國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係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著眼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取得顯著成績。黨的十九大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寫入黨章。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作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民族地區調研,問冷暖、聽心聲,以精準扶貧實際舉措,確保少數民族地區告別絕對貧困,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歷史和實踐昭示我們,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向前發展,才能以不斷增強的民族團結進步偉力助推中國夢的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增強文化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當大力挖掘、整理、宣傳自古以來中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各民族文化心理與價值觀念的研究,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中華民族形象。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族群眾充分認識到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才能擁有更加光明的前途,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強化維護民族團結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加強民族團結,根本在于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基礎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權,幫助支持自治地方解決好本地方的特殊問題。另一方面,善於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堅持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在法治軌道上統籌力量、平衡利益、調節關係、規範行為,深度拓展各民族交往融通渠道,鞏固和強化民族團結。

  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展是解決各種問題的總鑰匙。應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統籌謀劃、分類施策、精準發力,縮小差距,補齊短板,著力解決好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鞏固脫貧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辦法、給予更多後續幫扶支持,促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夯實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5日 15版)

【責任編輯:楊海琴】

相關焦點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創刊70載 《草原》用文學鑄牢中華民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創刊70載 《草原》用文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09-19 2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家建構視域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基於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指出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為我們在新時代背景下推進我國民族國家認同構建指明了政治方向也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中華民族共同體是現代中國國家建構的族體基礎,這一地位決定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建構中國特色現代多民族國家的關鍵環節,也是維繫國家認同的情感紐帶。
  • 評論員文章:中華民族一家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評論之一
    今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欄,轉發《內蒙古日報》評論員文章:中華民族一家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評論之一。「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團結統一的整體,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係,形象地說,就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係;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就是一個大家庭裡不同成員的關係。「邦畿千裡,維民所止。」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優勢。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斷團結互助、共同奮進的歷史。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與祖國共成長,爭做小小追夢人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與祖國共成長,爭做小小追夢人 2020-10-14 1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擔起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擔起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責任和使命 2020-11-09 15: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旗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美術作品暨心理明信片徵集大賽
    我旗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美術作品暨心理明信片徵集大賽 2020-12-24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 2020-09-30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暖心家訪 最美遇見 | 我市各中小學...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暖心家訪 最美遇見 | 我市各中小學積極開展家訪工作 2020-09-28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多語言多思路多文化產生新知識新機遇
    多掌握一種語言,就多一種思維,多一種能力,多一種表達方式,運用多種語言學習研究民族歷史文化時感受就不一樣。我經常給學生講蒙古語中的一句話「八方語言要和諧相處,向八方語言學習」,意思就是用多種語言和各民族和諧相處,所以我認為多掌握一種語言對民族歷史文化有更多的促進作用。敖特根說,對於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有正確的認識。
  • 幾字彎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
    9月19日,「幾字彎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調研組專家們走進阿拉善,實地調研烏蘭布和示範區、黃河渡口、老鹽務所、新能源生態科技館,聽取安久廟相關情況匯報並召開座談會。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阿旗罕烏拉小學:朗朗書聲潤課堂
    她一邊用手指向天空中的白雲、形象講解著「雲」字的含義,一邊在多媒體上一筆一畫講解「雲」字的寫法。在運用教材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發散思維,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創設有序輕鬆的學習情境,挖掘學生創造潛能,是新學期新課程對老師提出的新要求。
  • 進一步貫徹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我們要進一步貫徹實施這部法律,充分發揮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作用,不斷發展和鞏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文化基礎,不斷發展和鞏固維護我國國家安全和統一的文化基礎,不斷發展和鞏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文化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一家親 互幫互學情誼深——我校與市蒙古族中學「手拉手 心連心」教研活動圓滿結束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內蒙古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市委工作部署,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蒙漢師生交往交流交融,11月12日—18日,我校黨委攜手市蒙古族中學黨總支部開展了為期一周的
  • 於立新在「最強黨支部」建設工作聯繫點講專題黨課時強調:鑄牢中華...
    於立新站在歷史和現實的高度,從什麼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什麼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怎麼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3個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等內容。於立新說,堅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村黨支部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各族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和領導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力量;必須始終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立足長遠、發揮優勢、抱團取暖抓好發展,組織帶領群眾走好致富路;要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強化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保護傳承優秀民族文化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察右後旗蒙古族學校舉辦「蒙古書香」詩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察右後旗蒙古族學校舉辦「蒙古書香」詩歌朗誦比賽 2020-12-21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廷禮在西北民族大學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時強調 鑄牢中華...
    原標題:馬廷禮在西北民族大學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時強調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擔當新時代民族院校歷史使命  中國甘肅網
  • 中華民族共同體、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區委...
    中華民族共同體、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區委常委會為這些重要工作拎重點 2020-12-25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族團結黨旗紅】多謀長久之策多行固本之舉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
    老高和當地農牧民打了幾十年的交道,「這裡的民族團結的意識很強,大家都是一家人。」  「兩個人一天就是工作,家裡的事什麼也沒顧上。」從相識相知到夫妻警務室的共同堅守,作為高尖措妻子也是助手的輔警馬秀蘭無怨無悔,她說老高是個工作狂,來個牧民說要辦事,老高從來不推辭,自己想辦法,不會辦也得辦。
  • 把愛帶回家 || 內蒙古小記者受邀參與自治區婦聯舉辦的「傳承中華文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家庭親子活動
    內蒙古小記者受邀參與自治區婦聯舉辦的「把愛帶回家」家庭親子活動在中國傳統文化新春佳節到來之際,為了引導廣大家庭和婦女兒童傳承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迷人魅力,進一步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把家風故事、家教服務、法治安全、社會關愛送到廣大兒童,特別是留守困境兒童、「穩崗留工」農民工留守子女身邊,過好一個溫馨、舒適、幸福、團圓的中國年,2021年1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婦聯在其親子閱讀體驗基地——青城閱立方舉辦了主題為「傳承中華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愛帶回家』」家庭親子活動。
  • 以文藝之光鑄牢團結奮鬥精神之基——近年來內蒙古文藝創新發展巡禮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我區文藝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遵循,為文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指明了方向。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下,我區文藝作品「高峰」湧現,以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昭示著「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價值所在;以觀照現實的思想主題,譜寫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音符。把握時代脈搏 勇攀文藝高峰「開頭有多甜,結尾就有多虐,致敬軍人!」「《守望相思樹》太感人了!軍嫂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