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直播」快速吸金,導致諸多質疑,似與普羅大眾爭搶飯碗
娛樂圈偶像明星憑藉短時間內爆紅能夠賺的盆滿缽滿,然而等待時間過去,流量明星並不具備大多數演技實力派以及歌壇實力唱將地位,這在時間長河中看的清澈,尤為真實。
明星誰都無法保證一輩子名氣依舊在線,當然除卻劉德華、張學友、譚詠麟這些驚才絕豔之輩,畢竟在職業生涯中,他們佔據很高地位,作品層出不窮享有更高知名度,因此才能在娛樂圈中名聲只增不減。
明星星齡一般在5—10年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如若能夠獲得金像獎提名,以及最佳主角獎項,都會在事業上留下最輝煌印記,然而作為偶像明星來說,一旦明星開始減弱下滑,則會開始走向下坡路逐漸淡出視野。
例如鹿晗便是最典型例子,起初憑藉《奔跑吧》與迪麗熱巴搭檔CP組合呈現火爆勢頭,短時間內達到頂級流量標準,成為偶像藝人,身價與知名度倍增,隨後參與拍攝影視作品,最終卻因演技遭受質疑。
20歲明星踏入娛樂圈確實能夠憑藉「顏值至上」一開始站穩腳步,當年齡慢慢穩步上升時,這種光彩便不復存在,娛樂圈其實很現實,無論是誰想要進入其中,第一件事當屬吸粉,獲得可觀流量被擁戴,被追尋甚至被喜歡。
然而當時間慢慢過去,流量明星則需要面臨轉型問題,猶如鹿晗搭檔吳磊出演《穿越火線》一隻腳正式邁入影視行業,早前雖有影視作品,卻並不算邁入影視行業,畢竟當時的鹿晗憑藉頂級流量偶像明星入駐。
回望娛樂圈能夠發現真實原因,面臨當一位明星開始彰顯鋒芒時需要選定轉型路線,鹿晗當時並未去選擇,所以才會在後續幾年裡人氣下滑,甚至慢慢淡出熱搜,取而代之的是新晉流量小生,王一博、肖戰,等等。
轉型一旦不能成功,面臨的問題多種多樣,一方面資源退散,另外一方面邁進三十門檻,顏值出現審美疲勞,當然作為娛樂圈明星來講,首要條件還是應當以片酬,以打造名氣作為主要基礎,無論是影壇、直播、綜藝,但凡能拋頭露面,便離成功不再遙遠。
疫情出現,同時伴隨「限薪令」等諸多問題,千萬片酬,以及上億片酬開始逐步被遏制,隨後明星開始尋找更快吸金出路,當下最為火爆行業「直播」首當其衝成為第一選擇,無數明星開始奮力躋身其中,展開吸金攻勢。
其中趙本山「趙家班」全員上陣,宋曉峰、劉小光、王小利、以及《鄉村愛情》絕大部分人紛紛亮相直播,結果顯而易見一個個賺的盆滿缽滿,宋曉峰截止到目前為止禮物打賞「上億」元之多,龐大數字無與倫比。
同時baby、迪麗熱巴、楊坤、等人接連亮相直播間,帶貨銷售產品,開直播收禮物,一時之間人氣直衝雲霄,畢竟在網友看來,這是與愛豆與明星距離最近的互動方式,都想要在其中看到明星模樣。
當然直播熱潮不僅僅針對於當下紅火明星,那些因各種各樣事情漸漸淡出網友視線的明星,同樣開始憑藉直播展開復出之路,範冰冰、李小璐盡在其中,不可否認伴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確實具備更高更快捷出位方式,卻也導致諸多質疑。
那些早已被這事那事牽扯不清的明星,依舊能夠比常人更加賺錢,生活更加愜意美好,直播平臺是給尋常人提供展示自我機會,明星夾雜其中仿佛已經漸漸改變味道,成為暴力吸金另外一種新模式令人惶恐不安,似乎是要與普羅大眾爭搶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