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羅琳給電影改編上了一課

2021-03-03 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

 2020-06-28

Let the Magic Begin

Journey beyond your imagination

The Magic Begins November 16th

Learning can be magic

 

在宗教裡,人們依靠神靈。在魔法世界,人們依靠自己。從而允許我們去丈量一個人的能力。而魔法,也因此變成了一種理想化的存在。在文學中,魔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它一直在那裡陪伴著我們。

——J.K.羅琳

        

23年前,1997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出版。

 

從此,全世界不僅多了一部暢銷小說,也多了一個讓人心神嚮往的魔法世界。

 

很多人的童年,都盼望過有一個貓頭鷹飛到自己家的窗前,帶來一封來自遙遠的魔法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他們會在九又四分之一站臺,搭乘前往霍格沃茨的列車,開始一段奇妙的魔法之旅……

 

如果沒有哈利·波特這個普通又神奇的男孩,也許我們的人生不會有什麼不同。

 

但是,沒有他,我們的夢境裡永遠不會出現騎著掃帚打球的男孩,飛舞的貓頭鷹叼著各種信件,和神秘宏偉的魔法學校城堡。

 

而這本書的作者J.K.羅琳,無疑是當之無愧的校長。

 

只不過那時候的她還躲在一套破舊的小公寓裡,編寫著一個1990年時,她在火車上獲得靈感的故事:一個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和兩個好朋友,剛剛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冒險。

 

一個電話,讓投稿失敗12次的羅琳變得激動起來。

 

電話那頭,是一個叫做大衛·海曼的男人。他告訴羅琳,她的小說,也許會被拍成電影。這個男人,剛剛成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正準備把這部作品介紹給華納兄弟。

 

羅琳起初是拒絕的,因為她一直在懷疑,好萊塢是否能夠駕馭一個純英國文化的改編電影;她也擔心,好萊塢是否能夠完全按照她的意思,去拍攝這部電影。

  

不久,華納就同意出資。然而此時的羅琳,已經不是當時那個窮困潦倒、毫無知名度的羅琳。羅琳對於電影版的改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她開出條件:首先,電影需要全程在英國拍攝。其次,電影的主要演員,需要完全是英籍演員。羅琳開出了一份名單,上面是她希望能夠參演到《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英籍演員的名字。

其中,就包括後來飾演鄧布利多校長的理察·哈裡斯,飾演海格的羅彼·考特拉尼,飾演斯內普教授的艾倫·裡克曼和飾演麥格教授的瑪姬·史密斯。

 

在華納公司的努力下,他們悉數出現在了《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攝影棚中。

 

在一次採訪中,羅琳這樣說,「我很興奮,卻也很擔心,一旦他們不能按照我的想法去改編怎麼辦。我很想看到他們是怎麼拍魁地奇比賽的,因為我心裏面對魁地奇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華納給了我很大的控制權。」

 

片中最重要的三個少年角色,也是製片方和羅琳最頭痛的。

 

羅琳決定,這三個小演員,要啟用新人,而非著名的童星。這需要通過數以百計的面試、試鏡。畢竟,這三個孩子,將會成為電影的中心。

 

在愛爾蘭的一次面試中,羅琳相中了一個小男孩,「這就是哈利·波特的樣子,他和我想像中的哈利·波特一模一樣!」

 

羅琳甚至在面試中興奮地大叫著「哈利!哈利!」

 

但是,令羅琳失望的是,這個小男孩沒有任何表演經驗,最後,羅琳只好放棄。

然而如果不是這次放棄,也就不會有另外一次,和另一個男孩的相遇。而這個男孩,就是以後出演了全部哈利·波特電影的丹尼爾·雷德克裡夫。


 

羅琳說,「哈利·波特是一個非常內斂的人物,他比起羅恩和赫敏,都要難駕馭得多。」

 

為了哈利·波特這個人物,羅琳甚至不惜放棄了和史蒂芬·史匹柏的合作。原因是,史匹柏當時想啟用一個美國兒童演員。

 

機緣巧合的是,導演克裡斯·哥倫布在一次電影探班上,發現了被父親帶到現場的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哥倫布又把丹尼爾帶到羅琳面前,羅琳眼前一亮。最終,哈利·波特這個人物,落在了這個小男孩身上。

對於如此大型的一部魔幻類電影,任何人都沒有概念。

 

沒有人知道什麼是魁地奇比賽,沒有人見過真正的魔法學校,也沒有人聽說過那些稀奇古怪的動植物,也沒有人會用那些拗口龐雜的魔法。

 

一切都要從零做起。

 

有一天,導演哥倫布來到羅琳面前,手裡拿著一張魔法師的畫像,「哈利的那個傷疤到底應該在哪?」

原來,羅琳在書中多次提到哈利的「傷疤」,卻沒有具體描寫它的位置。所以,在設計人物造型的時候,哥倫布遇到了難題。

 

不假思索,羅琳拿起筆,在畫像的額頭上,畫上了那道閃電形狀的傷疤。從此以後,這道傷疤,就被「欽定」在哈利的額頭上,成為了電影版哈利·波特的一個重要特點。

 

服裝師朱麗安娜·麥克羅斯基有一天也來找羅琳,說給魁地奇比賽設計的隊服基於美國橄欖球隊制服——橄欖球衫和紅色鬥篷,搭配牛仔褲。

 

羅琳不同意:「顏色太亂了,而且不夠優雅。」

她給出了一套方案——新生毛衣和領帶,19世紀的馬褲和護腕,以及魔法師長袍。整套服裝跨越了從伊莉莎白環領時代到狄更斯教士服時代的服裝特徵,而且符合英國人的穿衣習慣。

 

羅琳在每一個小細節上的謹慎,讓整部電影慢慢形成了雛形。雖然在電影技術上幫不上忙,但是,所有的導演都非常希望羅琳的參與。

 

除了羅琳,人們很難想像出許多書中的場景。

 

「羅琳是我們最大的支持者,她永遠不會說這件事情對不對,而是非常細心地告訴你即將發生的故事,可能會影響到電影情節的多少。這讓我非常欣賞和欽佩。」第三部哈利·波特電影《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的導演阿方索·卡隆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也許,正是這種「無形中的支持」和「高度的參與」,讓整個系列電影保持了對原著的高度忠誠。

 

編劇史蒂芬·科洛弗是「哈利·波特系列」首批主創成員之一。在改編過程中,很多拿不準的他都會發郵件給羅琳,而羅琳則是有問必答,無論是一段對話,一句臺詞,還是一個小小的場景,羅琳都表現得非常細心和耐心,這讓科洛弗覺得輕鬆了很多。

 

 「有一次,我想在小天狼星的人物背景上加一個內容,但是羅琳告訴我,』你不可以那樣做,以後會證明,你加上的部分和後面的情節是衝突的』。而羅琳永遠是最好的支持者,她的知識已經到達了宇宙的核心,而《哈利·波特》,僅僅是你看到的她的表面。」

 

科洛弗曾經對於魁地奇比賽的設計大為傷神,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創造,沒有任何歷史可以借鑑。但是在一次和羅琳的談話中,羅琳提到自己很喜歡美國的籃球,給了科洛弗「靈光一現」的啟發。回去之後,科洛弗借鑑了美國籃球場地的設計,最後的效果讓羅琳非常滿意。

 

雖然說科洛弗在劇本設計上,每每提問,羅琳都細心回答。但是,當科洛弗想要問及一些人物命運和發展的問題,羅琳卻採取了三緘其口的態度。

 

「有很多人都以為我知道得很多,但是其實,羅琳沒有告訴過我。她知道每個人的結局,誰會留下,誰會離去。但是當我問她,她卻只說『不能告訴你』,然後給我一個微笑,非常禮貌。」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第一位導演是克裡斯·哥倫布,他創造了許多這部電影的「第一次」。

 

哥倫布組建一個團隊,而這個團隊在換了幾任導演的情況下,仍然成功地合作了十年。

· 

像魁地奇比賽、霍格沃茨城堡等等場景和特效,都是在哥倫布時代完成的。哥倫布曾經說過,拍攝第二部《哈利·波特與密室》的時候,團隊已經輕車熟路,因為很多場景已經建立起來,而演員們也更加進入角色。

 

由於拍攝《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讓哥倫布遠離家鄉,他放棄了以後的執導機會。但是他仍然擔任了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的製作人,可見他對於這個故事的感情之深。

 

而後來幾位導演,也深受哥倫布的影響,因為他們都是在哥倫布創立的所有規章制度和合作系統中完成了隨後的電影。

       

如果說哥倫布的努力打動了羅琳,那麼阿方索·卡隆和羅琳,更多的則是惺惺相惜。

 

兩人的合作中,靈感有來有往。卡隆對於《哈利·波特》的理解,讓羅琳驚喜:「他對於什麼應該拍攝,什麼應該省略,把握得非常到位。同時,他的直覺非常好,甚至能夠猜到第六部、第七部裡發生的事情。」

 

卡隆曾經說,羅琳從來不會正面去說她是否喜歡自己的設計。

 

比如有一次,在拍攝馬爾福想要看到海格的動物朋友——鷹頭馬身異獸巴克比克被處決的樣子,而遭到赫敏的拳打——這個情節時,卡隆想要加進去一個墓地,但羅琳告訴他不妥。

 

因為在羅琳的設計裡,城堡後面已經有了一片墓地,而且將在第六部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那日晷呢?」卡隆問。「當然!因為城堡就建立在古凱爾特人的地點,文化上採用日晷很合理。」羅琳贊同地回答。

 

對於羅琳所做的貢獻,卡隆則說,「你會對此完全傾服,羅琳完全控制這個世界,沒人會反對。」

 

執導過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導演邁克·內威爾,儘管「對於演員來說,他是最好的導演」,但在情節上,對羅琳的依賴也很大,他給羅琳看每一稿的劇本,以確保自己對於原著的忠誠詮釋。

 

「我們不能改變情節,但是,卻仍然要有所創新。比如,海格在這部電影中有了愛情。又比如,電影開頭,關於魔法部部長巴堤·柯羅奇的戲份是加上去的,為的是讓後面瘋眼漢穆迪的出場更加合理。」當然所有這些,都經過了羅琳的點頭。

 

從導演大衛·葉茨開始,也就是從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開始,系列就走向了一個逐漸黑暗、充滿爾虞我詐的腥風血雨之中。


 

不過一改此前步步緊盯的狀態,羅琳在最後的四部電影中,幾乎沒有與葉茨就創作上進行過非常長的討論。和葉茨合作時,羅琳不再每一稿劇本都要仔細閱讀,而只會重點看第一稿劇本。

 

可見羅琳對葉茨的信任。

2006年,葉茨執導的《哈利·波特與鳳凰社》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時長最短的一部,但是卻得到了票房和評論界的雙豐收。他執導的最後兩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則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

 

葉茨強調,「羅琳的最後一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最好看的一部,卻也是最難改編的一部。因為很多瞬間和情節都很抽象,沒有辦法直接移到銀幕上。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形象化。」

 

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開頭,赫敏和家人告別的情景,其實羅琳在書中有提到,但是沒有特別的一個段落。葉茨把它具象化,改成了赫敏用遺忘術,讓自己從父母的記憶中消失。這個情節在一開始就奠定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兩部電影的憂鬱氣氛,同時讓觀眾們為赫敏的犧牲動容落淚。

 

另外一處改編的情節,就是哈利三人在小帳篷裡的一段生活。

 

羅琳對於小帳篷中的生活,描寫得相對抽象。為了讓這段生活更加生動,葉茨專門設計了一場戲:在羅恩出走以後,赫敏和哈利在聖誕節前跳舞的情節。

 

「赫敏和哈裡長大了,卻以一種十分痛苦的方式。所以,他們在最痛苦的時候,需要作為朋友的彼此提供的溫暖,尤其是在他們的心都破碎的時候。」

 

當然,羅琳對葉茨的創意非常滿意。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成功經驗太多,但原作者羅琳的高度參與,成為了《哈利·波特》系列大獲成功最值得參考的經驗。

 

我們不能想像《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缺少羅琳,會變成什麼樣子。

 

相關焦點

  • J.K.羅琳為何拒絕電影中一個特殊的角色?——《哈利·波特》
    J.K.羅琳無疑是一位傑出的女性,由她創造的哈利·波特,是一個家喻戶曉的電影人物。《哈利·波特》一共有8部電影,在這8部電影當中,J.K.羅琳本可以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但是她最後仍然決定,留在幕後。那麼這個特殊的女性角色,究竟是誰呢?
  • 《神奇動物在哪裡3》鄧布利多演員,讚揚了與J.K.羅琳之間的合作
    事實上,他承認,自己從編劇j·k·羅琳那裡得到了很多情報,j·k·羅琳讓他知道了許多鄧布利多背後的故事,這讓他在腦海中擁有了更多與鄧布利多有關的信息。裘德·洛不僅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一部分,他也是《哈利·波特》的粉絲。在接受《名利場》雜誌採訪時,裘德·洛談到了《哈利·波特》系列在他的生活中有多麼重要。
  • 不怕被噴,BBC表彰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爭議言論
    據DW報導,BBC年度羅素獎以英國作家伯特蘭·羅素的名字命名,今年由於提名名單中包括了作家j·k·羅琳,吸引了公眾的關注。 j·k·羅琳 這位《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因為她的一篇關於性別區分的文章而獲得提名,這篇文章在今年6月首次發表時曾引發了公眾的憤怒。
  • J.K.羅琳是如何看待,丹尼爾·德雷克裡夫的《哈利·波特》?
    近些年來,大量書籍的故事,被搬上了電影的銀幕,其中J.K.羅琳的魔法世界,不斷地吸引著各式各樣的讀者和觀眾。電影和書籍是一種不同的媒介,這意味著在書中的內容被搬到電影的銀幕時,往往會做出一些改變和犧牲。J.K.羅琳的《哈利·波特》是如此的成功,不僅賣出了數百萬冊,而且他們的好萊塢改編對全世界的粉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羅琳小傳 關於J.K.羅琳的過去與現在
    羅琳與記者喬治的這段婚姻來得快也去得快,在一次激烈的爭吵之後,喬治把羅琳獨自扔在了奧波多的街頭上,在那個晚上,傷心絕望的羅琳和丈夫開始心生芥蒂。3年後,隨著女兒傑西卡的出世,羅琳與丈夫離婚了。這一段短暫的婚姻結束之後,傷心欲絕的羅琳帶著3個月大的女兒傑西卡回國,棲身於愛丁堡一間沒有暖氣的小公寓裡。
  • 強尼戴普的遊艇有了新船東:作家J.K.羅琳
    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最近買下了一艘156尺的超級古典遊艇,她的前前船東是好萊塢著名影星強尼·戴普(Johnny Depp)。這條船終於能夠匹配她的身價了。據稱J.K.羅琳身價已經近5.8億歐元,在與丈夫以及兩個孩子在這艘遊艇上度過了完美的假期後,她決定買下她。
  • 《哈利·波特》明星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回應JK羅琳「反變性言論」
    「大難不死的男孩」表示,這並不是「我和j·k·羅琳之間的內訌」,並補充道:「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2011年7月,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和JK·羅琳出席《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倫敦全球首映式。《哈利·波特》影星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就作者j·k·羅琳關於變性人的言論發表了言論,他說他希望羅琳的言論沒有「玷汙或削弱」粉絲們對她鍾愛的書的體驗。演員雷德克裡夫因在《哈利波特》改編電影中扮演男巫哈利而成為全球明星,他對羅琳上周末發布的一系列推文做出了回應,此前有評論家指責羅琳有跨性別恐懼症。
  • J.K.羅琳又被罵上熱搜、詛咒去死,原因是新書寫了個愛穿女裝殺人的...
    集體詛咒世界上最偉大的童書之一的作者去死,羅琳到底是「犯了什麼事」動了太歲爺頭上的土??    跨性別者因為羅琳這句話感受到了全世界的惡意,他們憤怒控訴羅琳是跨性別激進女權主義者(TERF),否認這個世界上變性女性的存在。
  • J.K.羅琳又被罵上熱搜了…她到底歧視了誰?為什麼不肯道歉?
    但沒過多久,J.K.羅琳卻發了篇推文,而且還帶上了話題#IStandWithMaya(我支持瑪雅)。你愛穿什麼就穿什麼。你愛怎麼稱呼自己就怎麼稱呼。你愛和誰睡就和誰睡,只要對方是成年人,和你兩情相悅。平平安安過著你最好的日子。但就因為女性稱「生理性別真實存在」就要讓她們失去工作?
  • 《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再犯眾怒,被罵上熱搜,一點都不冤!
    大家可能都知道了,J.K.羅琳時隔7個月後再次被罵上熱搜。這次連哈利波特扮演者丹尼爾·雷德克裡夫、赫敏扮演者艾瑪·沃特森、神奇動物在哪裡主演小雀斑等人都站出來公開反對她。我先申明我的結論,羅琳等人絕對是恐跨。前些天J.K.羅琳寫了一篇超長的文章,提到,當她讀到蘇格蘭政府正推進有爭議的性別認同法案時,這實際上意味著一個男人想變成女人,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聲稱他是女性」就可以了。
  • J.K.羅琳為何拒絕《哈利·波特》電影中,一個特殊的角色?
    J.K.羅琳無疑是一位傑出的女性,由她創造的哈利·波特,是一個家喻戶曉的電影人物。《哈利·波特》一共有8部電影,在這8部電影當中,J.K.羅琳本可以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但是她最後仍然決定,留在幕後。那麼這個特殊的女性角色,究竟是誰呢?
  • J.K.羅琳發推文激怒了「鄧布利多軍」
    一些明星和公眾人物分別發文反對J.K.羅琳的「歧視性」觀點,曾出演「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演員們也紛紛發文反對: 1、「哈利波特」扮演者丹尼爾·雷德克利夫(Daniel Radcliffe) 2、「赫敏」扮演者艾瑪·沃特森(Emma Watson) 3、「盧娜」扮演者伊萬娜·林奇(Evanna
  • 【情懷】別了,哈利波特...J.K.羅琳宣布故事終結
    在《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舞臺劇推出之際,剛過生日(7月31日,也是哈利的生日)的《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宣布將不再繼續寫哈利 波特的故事,這次就是哈利故事的終結:「Harry is done now.」  《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故事發生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19年後,此時,哈利已經是魔法部職員。
  • 為何《哈利·波特》的舞臺劇,讓J.K.羅琳,為斯內普的演員流淚?
    你可以想像,對《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來說,這也是一件非常引人注目的事情。在哈利波特電影中,艾倫·裡克曼飾演的斯內普非常受影迷歡迎。斯內普是一個深不可測的人物,但他也是一個無法控制自己的人。J、 K.羅琳非常直接地表達了失去斯內普的悲傷。」
  • J.K.羅琳:正在寫一部中國魔法小說
    在這部延續哈利·波特世界觀的電影裡,J.K.羅琳把目光聚焦到了美國,描述了一個與英國一脈相承但又別具特色的魔法世界。J.K.羅琳在現場說。據J.K.羅琳回憶,早在二十年前,她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J.K.羅琳正在創作第一部《哈利·波特》。為了構思魔法世界裡各種神奇絢麗的法術,J.K.羅琳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從中汲取靈感。在這個過程裡,她發現中國曾經流傳過許多神奇的魔術,比如隔空移物、意念控制、吞玻璃、彎勺子、胸口碎大石……
  • 抵制J.K.羅琳,到底在抵制什麼?
    英國小說家,《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羅琳在9月15號出版的新書《麻煩的血》中,描寫了一位裝扮成女性,犯下連續殺人案的男性罪犯,引發公眾不滿。J.K.羅琳(J.K. Rowling),英國作家,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
  • J.K.羅琳被《哈利波特》粉絲「開除」作者身份……
    一段時間以來,瑪雅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些關於自己對「跨性別者」(註: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比如跨性別女性就是認同自己是女性的男性)的看法:比如,難以想像跨性別女性進入女廁所、浴室的場景。
  • J.K.羅琳在社交網絡上回應「納吉尼」真實設定,稱保守秘密20年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呂婉婷)9月25日,電影《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發布終極版預告片,作者J.K.羅琳在社交網絡上回復了網友與該電影相關的問題。在電影預告片中,伏地魔的寵物、巨蛇「納吉尼」由韓國演員金秀賢飾演,粉絲詫異巨蛇「納吉尼」竟然有人形狀態,在社交網絡上向羅琳提問巨蛇「納吉尼」是否為「阿尼馬格斯」。「阿尼馬格斯」的英文為Animagus,是羅琳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創造的詞彙:英文animal(動物)與拉丁文magus(意為巫師)結合到一起,指能夠變化為動物的巫師。
  • 多年來關於哈利波特,JK羅琳爆的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料!
    2015年8月21日,j·k·羅琳(J.K. Rowling)在推特上寫道:「海格無法製造守護神。」「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咒語。」3.伏地魔的" T "顯然是無聲的。根據羅琳的說法,我們一直以來都把黑魔王的名字念錯了:「據@jk_rowling說,我總是忘記提一句哈利波特的小故事:伏地魔的t是沉默的。」
  • J.K.羅琳終於解釋,《哈利·波特》斯內普名字靈感的來源
    在《哈利·波特》的故事中,英國作家J.K.羅琳創建了斯內普,這個充滿了悲劇色彩的人物。由艾倫·克裡曼扮演的斯內普教授,是霍格沃茨學院最年輕的校長,他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在《哈利·波特》電影中,許多人物的名字來源都不是隨隨便便取得,那麼斯內普名字的靈感來源於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