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微博看見動畫片《霹靂貓》重啟的消息,特興奮,點開一看發現自己壓根沒看過這片子,記混了,當成《霹靂特警貓》了。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太多了,沒看過的也太多了。另一個這兩年重啟的老動畫《神偷卡門》也沒看過,一直很遺憾。當年大概和《夜行神龍》同時期播的,不知道為什麼錯過了。有些動畫就要應時當令的看,年紀大了再看,感覺就變了。
《志明與春嬌3》裡提到的《小雙俠》,也沒看過,上網一查,原來就是《時間飛船》的重製版。《時間飛船》是經典,人設特別棒,大反派妖妮大姐,作戰的時候躺在太妃椅裡指揮,底下倆男的伺候著,特別女權。我最早知道有許願池投幣一說就是看這片子。有一集講兩個小女孩就要分別,來許願池邊許願,約定將來某天再相見,這時候正好飛來一隻紙飛機,就落在她們腳邊。一個女孩撿起來撕成兩半,說:一人拿一半,日後相見做個憑證。到後來兩人都成了老太太了,又來到許願池邊,各自拿出了那半張紙,湊成一張,才敢相認,兩個人抱頭痛哭。
動畫片對八零後來說是寶貴的記憶,不知道有誰真的看完了當時播出的所有動畫。比如《電子能城的守衛者》,我印象中只播了一集,問過所有朋友,沒有一個人看過。講的是幾個電業局的同志,發現有一家工廠的用電量特別高就去現場檢查,結果工廠主是個邪惡科學家,把他們抓起來投進了化工池子裡。想不到電工們福大命大,不但沒死,而且都變成了超級英雄。帶頭的大哥變得腦袋和身子能分家,倆耳朵是兩個小火箭,隨時可以把腦袋發射出去。他的兩個女下屬,一個可以控制電流,渾身上下能放電,另一個掉進池子的時候和一把電鋸融合到一起,出來成了美人魚,不過下身不是魚尾,而是圓型的鋸片,像踩風火輪一樣,可以跑得飛快。最厲害的是他們隨身帶的一個工具箱,也變異了,變成機器人,頭是鐵榔頭,能飛出去打人,中間有鎖鏈連著,打完還能收回來。可惜播完第一集英雄起源就不播了。
當年很多動畫片都這樣,播兩集就不播了,《雙龍記》也是。《雙龍記》是唐人街風情,主角兒是兩個華人小夥子,可能是拳師,都挺壯,能打,還能變身。變完了看不出太大變化,就是戴上了很浮誇的眼罩。反派是黑幫的,有一集眼看打不過了,兩兄弟叫了幫手,又來了仨人,其中有一個大個子,背一門炮,炮口衝下,打的時候,得把炮過肩翻一百八十度架到胸口,炮口正好衝外。
《特種部隊》的故事忘了,但孩之寶的廣告仍然記憶猶新,當時還沒有「土豪」這種詞,沒法形容我那時的心情。廣告裡的小孩趴在沙盤裡玩特種部隊,有吉普車、直升機,手動發射飛彈,還有地對空飛彈,這對生活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小鎮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我當時只有一個特種部隊的玩具人偶,玩過的人都知道,這小人兒有腰,腰裡有橡皮筋兒,下肢上有鐵鉤兒,正好掛上,是一種早年間的可動玩具。
那時候的動畫片都很有想像力。《夢境巡警》現在看來也是很好的創意,指揮中心是一間大房子,四壁掛著大大小小的屏幕,中間有一個大沙盤,擺滿了模型,兩邊全是綿羊,手裡都拿著長柄的小木耙子,在沙盤上撥來撥去,指揮著天下的睡夢巡警去救做噩夢的孩子。睡夢巡警長得跟巴斯光年一樣,開會飛的警車,警車是按枕頭的樣子設計的,特別講道理。
《神勇小白鼠》是冷戰風格,主角是兩隻老鼠,有點神經質,總部設在郵筒裡。每次出任務都很趕時間,一按電鈕,椅子上啪唧打開一個洞,人直接掉到下一層,底下有敞篷跑車接著,一路飛車出去,一點不耽誤事。我每次看到這裡心就一緊,一是因為失重,二是因為我有幽閉恐懼症。
《華斯比歷險記》則是史詩,描繪出一派山河遼闊的景象,主角是只小熊,身上有現代知識分子氣質,他的夥伴是一隻黃色的八角蟲,兩個人結伴去冒險,劇情已經忘了。記得裡邊有個怪物,特別容易餓,老得吃飯,如果吃不到東西,自己就把自己吞了,像翻口袋一樣。
《香蕉超人》是惡搞超級英雄的,有後來《怪物史萊克》的意思,主角是個吊兒郎當的學生,吃了香蕉就能變成超人,救人從來不好好救,非得在壞人面前耀武揚威一番,然後才救人,讓人覺得他精神不太正常。但裡面的過場戲很好看,和劇情毫不相干,是講三個超級英雄的。第一個我忘了,第二個是綠巨人一樣的怪物,有點缺心眼,叫庫克,愛說庫克喜歡女人。第三個是玩搖滾的,特別邋遢,頭髮很長,每次大家都能從他的頭髮裡找到各種工具。
另一個玩顛覆的是《亞瑟和他的圓桌騎士》,裡邊沒有一個紳士,全是小市民,亞瑟王尤其雞賊,天天琢磨別人。和後來的《天體戰士》能歸為一路。
《聰明的沃利》中間有互動,畫面會暫停一分鐘,定格到一幅畫上,畫裡密密麻麻全是人,類似插畫家Guillaume Cornet那種風格,還有秒表給計時,要你在畫上找沃利,我每次都恨不得趴電視上找。找一圈要是沒找著,再一看表,緊張死了,跟拆定時炸彈一樣。
《希曼》裡也有找人的橋段,但是不定格,隱藏在劇情裡。這片子我一直不喜歡,因為全是肌肉男,而且每集都有說教。《刺蝟索尼克》裡也有說教,不過點到為止。有一集雞和履帶車現身說法,從瓦礫堆裡鑽出來,說小朋友們,我們是動畫角色,怎麼折騰都不會死,你們可別模仿。
《正氣大俠》的片頭是教大家怎麼畫正氣大俠,也有意思。山東臺每到周末才播,早上看完電視書場劉蘭芳的朱元璋演義,接著看正氣大俠,那叫一個美。正氣大俠的基地藏在小區廣場的健身架子裡,特別接地氣。
山東臺播過不少好東西,記得有《怪貓麥克》,很有人情味的作品,感情很細膩。每一集分成幾幕,這貓一會兒是寫實的,一會兒是人形的,一會兒說話,一會兒不會說話,諸般變化,有點像櫻木花道,在現實和Q版之間轉換。同樣手法的還有《森林好小子》,可能這幾部片子的製作年代差不多吧。我更喜歡寫實的那個麥克,表現出貓的日常的種種形態,很有生活。
有一年春節,山東綜藝臺可能全體放假了,連著放了一整天的《愛心熊》,前一天則是放了一整天的《包青天》,從早到晚,現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議。《愛心熊》放完了,又放了幾集《星際恐龍》湊數,這倆都不好看。《愛心熊》gay裡gay氣的。
齊魯臺播過《小討厭》,很像暗黑版的《花仙子》。花仙子是仙女,白富美,凜凜不可侵犯;小討厭是女巫,混街面的,和誰都嬉皮笑臉。別的女巫都騎掃帚,她騎一電動吸塵器,太可愛了。那時候她是我的夢中情人。小討厭的房子是一朵花,頭一集一出場,隨手種的,從地裡長出來,看起來沒多大,誰知道後來有一集她領著朋友到屋裡參觀,裡面全是門,每扇門通往世界上的一個角落,通到天涯海角。記得有一次爺爺陪我一起看《小討厭》,忽然拿手一指我,笑著對我說,你也是個小討厭,這幕如在眼前。
中央六臺也播過不少精品,這些作品的時間跨度很大,有個古早動畫《鳥人》,主角穿披風戴面具,每當壞蛋出現,就在半空中用男中音大喊一聲:鳥——人————然後飛過去把壞人滅了。
網絡虛擬實境的《喬尼大冒險》,是看得最早的三維動畫,裡邊全是科技梗,看不大懂。
還有木偶特攝科幻片《星星艦隊》,裡面飛船起落、戰鬥的細節非常逼真,對沒看過《星球大戰》的孩子很有吸引力。
當年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正義戰士》,三個主角,到現在我還能張嘴報上他們的名字,傑克洛特威爾、麥克斯瑞、艾斯邁克勞德,分別對應陸、海、空三軍。後期又加入了兩個特種作戰專家,一個是遊擊戰專家,印第安人,一個是極地作戰專家,愛斯基摩人,這倆人的名字我忘了。女主角叫克裡斯託凱恩,天庭號空間站上的接線員,負責傳送武器,養了一個紅毛大猩猩當寵物。他們的口號是「神力無敵」。其中影響了我一生的是飛行員艾斯邁克勞德,一個金髮帥哥,有點輕佻,玩世不恭,每次出勤都要和克裡斯託凱恩打情罵俏一番,但是不下流,正事上也靠得住,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成為他那樣的人。
《噴嚏大魔怪》和《哆啦A夢》有點像,都是陪少爺讀書。但這兩個人的性格差別太大了,哆啦A夢有責任心,你不學習他勸你,寫會兒作業吧,寫完了咱再玩;噴嚏大魔怪正好相反,不想寫作業?得了咱別寫啦,出去玩會兒吧,一點原則性也沒有。大魔怪平時住在瓶子裡,小主人一打噴嚏就出現,他有個閨女叫小哈欠,一打哈欠就出現。到最後一集,兩個人要回去了,小主人捨不得他們走,大魔怪說,只要十二點一到,你一打哈欠,我們就要回瓶子裡去了,一百年後才能出來。小主人說我不打哈欠,我把瓶子鎖起來。最後時辰一到,那煽情啊,辦法用盡了,還是留不住好朋友,看得我譁譁地掉眼淚。這麼多年以後,還是不能忘懷,專門買了場景盒蛋,香川雅彥做的。當時看這片子的時候,一直有個疑問,明明是日本動畫,為什麼後面打出美國特納公司的字樣呢?大概中央電視臺和美國特納公司有業務,從他們手裡買的轉播權。
80年代美國動畫曾經一度衰落,後來特納公司和時代華納成立了Cartoon Network頻道。 當時中央六臺引進的動畫片,很多打著CartoonNetwork標識。如 《摩登原始人》 、《瑜伽熊》、《露露》、《飛天小女警》,他們家的風格很好認,描線都粗,最早的一部是《德克斯特的實驗室》。
德克斯特是小學生,天才科學家,能在車庫造火箭的那種,但是為人刻薄,只愛科學,一心追求真理,看不起平凡的人類,看不起勞動人民。歷來的階級鬥爭經驗告訴我們,誰看不起人民,人民就叫他滅亡。所以德克斯特的姐姐應運而生,她是德克斯特的剋星,德克斯特一搞科研,他姐姐就來攪和,完全不像一個娘的孩子。傻大姐的戰鬥力和破壞力都很驚人,在我看過的動畫片裡,能和德克斯特他姐一較高下的就只有《鴨寶寶休易》了。
日本的動畫公司首先想到的是龍之子,標誌是一隻海馬。他們家的作品風格簡潔痛快,比如《馬克五號》,就三板斧,沒有一點花俏的東西。主角是個年輕的賽車手,馬克五號是他的愛車,這車有特殊技能,但會的不多,每次交鋒對壘就看那兩下,想像力上差點兒,看點是一鼓作氣的勁頭。後來沃卓斯基姐妹還翻拍過。賽車題材要說想像力,得說是《怪車大賽》,那車賽的叫一個花團錦簇。
《勇敢的桑吉洛》講的是比武,公路片,氣氛營造得好,總是夕陽西下,桑吉洛開著摩託車,馳騁在茫茫戈壁上,意境蕭瑟。他不是一個人,一路上帶著一個小弟弟,還有一條狗,這一點容易讓人想到《帶子雄狼》。打起來全是硬橋硬馬,空手不用傢伙,儀式感很強,每次打架都現換道服,特別講究。裡面對身體傷害的描述很誇張,對手往往受了重傷而不自知,停一會兒才發作,很像《北鬥神拳》。
《小蜜蜂尋母記》感人,視覺上有看《微觀世界》的感覺。
龍之子最出名的動畫片應該是《天空戰記》。小時候覺得這片子檔次很高,因為用的是香港配音,這個陣容值得寫寫,他們是——齊炎的修羅王一平,廖靜妮的吉祥天,孫燕超的天王喬加,黃法勤的龍王良馬,林展民的迦樓羅王利伽, 李亞昭的因陀羅,林曉萍的惠明大師,劉印生的前夜叉王,黎泓和的後夜叉王,旁白是馮雪銳,太齊整了,如今這一臺好聲音上哪兒找去。
當時聽得最多的配音是遼藝的,像《聰明的一休》 、《海底小精靈》、《美少女戰士》、《逮捕令》等等,太多了。《戰神金剛》的臺詞我到現在還能背:插起啟動鑰匙,打開連鎖控制,熱能裝置連接,組成戰神金剛——朗朗上口,同時兩手合把,慢慢拉開,假裝抽出那把劍。
《神龍鬥士》人設不錯,尤其施巴拉古大師是個妙人,打電話叫飛鷹戰士的梗,百試不爽。有一集印象最深,反派是虐待狂,枯瘦如柴,把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抓起來了,強迫他們吃飯,不停的吃,直到大家都吃成胖子。後來瓦塔諾打敗他,一問才知道,也是個可憐人,原本是村子裡的一員,小時候因為長得胖,朋友們都嘲笑他,他受了打擊逃出村子,投靠了黑暗勢力,後來減肥成功,領了一支人馬回來加倍報復大家。被人說成胖子居然有這麼大仇,這誰能想到。此片的配音也特別好,劉藝的瓦塔諾,陳大千的施巴拉古大師,郝琳傑的西米夠,韓力的神龍鬥士,皆一時之選。
《莫克和甜甜》講的是兩隻鼴鼠,哥哥叫莫克,妹妹叫甜甜,哥哥總護著妹妹。這片子有一種亂世兒女、戰國英豪的氣質,印象裡似乎有千軍萬馬,莫克戴著頭盔在陣前左衝右突,威風極了。
《貓眼三姐妹》,分別是來生淚、來生瞳、來生愛,穿著很暴露,但絕對良家。眼眸子正,聲音也正派。其中的大姐應該沒嫁人,但有一種人妻範兒,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忍者神龜》的配音,最正宗的是廣東電視臺錄製的版本。動畫配音也有正宗一說麼?當然。聽愛因斯坦的聲音就知道了,他一說話我就想吃披薩。現在網上能找到十集左右的資源,是老錄像帶轉的,也能解饞。廣東臺是開過風氣之先的,《藍精靈》就是他們引進的,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不行了。
當時還有不少臺灣配音的動畫片,聽起來親切又陌生,和好萊塢拍奇幻電影用英音製造離間效果的道理暗合,字幕一般用黃色楷體。記得有《蔬果村的故事》,主角是小核桃、小花生和洋蔥寶寶,小核桃是淑女,小花生是女漢子,當時可羨慕小洋蔥了,有這麼漂亮的兩個女朋友陪他。配角也出彩,如檸檬太太和小檸檬,一對自戀又刻薄的母女,很有典型性。後來還有一個講蔬菜水果的動畫,叫《蔬菜王國十勇士》,就沒有什麼立得住的角色了,倒是番茄男孩手裡的玩具讓人忘不了,後來才知道那叫劍玉,是日本一種傳統的民間遊戲。
《功夫小子》主打中國文化,和《中華小當家》很像,喜歡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煞有介事的傳播偽科學和心靈雞湯。記得有一集金米練打坐,練到禪定的境界,能大自然融為一體,連蛇都看不出來了。還有一集練眼力,為了看清絕壁上的字,從瀑布上跳下去好幾回,最後終於看見了。還有一集練速度,要劃破水中的月影,居然也叫他練成了。
日版的《佐羅》就一偶像劇,不過這個佐羅真的太帥了,俠義勇武的部分倒成了陪襯。
《格林名著劇場》裡,只記住《藍鬍子》一集,故事確實經典,改編的尺度也大,真給看滿牆的女乾屍,還給特寫,還有閃靈式的血海,太驚悚了,不明白為什麼要拍這樣的兒童片。
日本當時翻拍了不少世界名著,如《湯姆歷險記》,把鄉村生活拍的很愜意,懶洋洋的夏日午後,美麗的密西西比河,遠處緩緩駛過的蒸汽輪船,世外桃源一般。
《三個火槍手》,阿託斯、波託斯都沒毛病,阿拉米斯是女扮男裝的,有一集專門拍阿拉米斯洗澡,圓潤的乳房邊緣在蒸汽裡若隱若現,看得人心潮起伏。
日本翻拍《西遊記》,拍了好幾版,但都沒有韓國人拍的讓人印象深,韓國的《百變孫悟空》,孫悟空踩滑板,豬八戒扛火箭炮,唐僧開吉普車,湊一塊兒還挺順眼的。
歐洲動畫藝術性比較高,像《鼴鼠的故事》、《火星上的小老鼠》、《唐吉坷德》,《唐》的片頭曲特別好,盪氣迴腸。有的也挺惡趣味的,像《怪鴨歷險記》、《寵物商店》,後者用色詭異,裡面的警察腦袋是懸空的,狗只剩下骨頭架子,但論邪典都比不了國產動畫,當年國產動畫不帶邪典元素的極少。可列個單子以後細說:《眉間尺》、《九色鹿》、《怪老頭》、《鏡花緣》、《特別車隊》、《邋遢大王》、《魔方大廈》、《天書奇談》、《不射之射》、《人參娃娃》、《動物王國竊案》、《 狐狸打獵人》等,個個精品,壯哉我天朝。
以上提到的外國動畫,大半是在小神龍俱樂部看的。小神龍俱樂部的功績不可磨滅,但也有他的問題,排片良莠不齊。
精品如《麥德蘭》。《麥德蘭》的路子和《櫻桃小丸子》很像,小丸子是小資情調,麥德蘭更大氣些。當年看的時候覺得這片子特別有韻味,後來重看才發現裡面的旁白是詩。講的是巴黎一所寄宿學校裡有一群小女孩,每天吃飯的時候,修女帶著大家一起禱告:「我們愛麵包,我們愛奶酪,更重要的是,我們彼此相愛。」 她們雖然過集體生活,但同時又張揚個性,不專制,這就很高了。
《海狸爸爸講故事》也不錯,但是講的什麼全忘了。
《桑德坎》全是老虎,桑德坎是海盜,領一幫兄弟起義,反派好像是殖民地的總督,故事挺緊湊的,有些地方像評書,有類似七煞反長安、智取大名府的橋段。桑德坎的左膀右臂是兩隻猛虎,有孟良焦贊的意思,裡面也有個軍師。
《星際迷航》不只是單純的冒險,還能讓小朋友動腦子。有一集講企業號飛進一團星雲裡,發現敵人,但找不到人,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團星雲就是他們的敵人,是生命體。還有一集講企業號飛進了另一團星雲裡,所有人開始返老還童,船員們個個變成孩子,喪失了基本的行為能力,幸虧船上有個老人,變得慢一點,把飛船開出了星雲,才把大家救了。
其他的就多是平庸之作了,像《歸鄉歷險記》、《蒙美薩的牛仔們》、《火星鼠騎士》、《金花鼠》、《地球超人》等等,有的完全摸不著頭腦,比如《會唱歌的鞋子》,主角是個黑人饒舌歌手,有一雙會唱歌的鞋,畫面有時突然會變成真人演的,完全get不到點在哪兒。還有《足球的故事》,每集講一個國家的足球起源故事,我懷疑全是胡編的,有誤人子弟的嫌疑。
不知道從什麼年紀開始,就不再迷動畫片了。記得上初一的時候還追《忍者亂太郎》,同時也看美劇《霹靂遊俠》,那是1998年。後來的動畫越來越不符合我的口味了,什麼《超能勇士》、《鐵膽火車俠》,連流暢的動作也沒有。也看不上當時大行其道的召喚系,像《數碼寶貝》,《寵物小精靈》,在我眼裡鎧甲系、機甲系才是正統,這都是旁門左道。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長大了。
當年播過的動畫片太多了,我們看到的只是一部分,這些看過的動畫裡,能記住的也只是一部分,而喜歡動畫片的年紀,對於整個人生而言,也只是一部分而已。關於動畫片就寫這麼多,掛一漏萬,也可能有寫錯的地方。《聖鬥士星矢》、《七龍珠》、《魔神英雄壇》、《灌籃高手》、《足球小將》、《名偵探柯南》這些大國民的就不寫了,太熟了,人云亦云的話不說了。
長按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