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男方家長之後,我和愛人整夜地睡不著。愛人偷偷地在抹眼淚,還打量我不知道。我嘆了一口氣,翻過身抱著她,兩人一起沉默,只有呼吸聲在此起彼伏。
女兒找的男朋友,不富裕,這是我們早有認知的,但我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相反,我很高興,她能夠將我們的教導銘記於心,並貫徹在擇偶這樣的人生大事中。從小我們就告訴她,看一個人,不能看他的出身,莫欺少年窮,你爸媽也都是寒門子弟,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
我們平時帶女兒接觸的圈子,都是家裡薄有資產,或是社會上受尊重的人家。我希望她見識一下繁華,知道什麼是好東西,但又能不為物質所困,成為一個獨立自主、不拜金、不虛榮的好女孩。
她真的做到了,我覺得特別難能可貴。我想,一定是那個男孩特別優秀,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所以才吸引了她。
大學裡的愛情,是特別純粹美好的。我和愛人也不想過早地幹預,只提醒女兒要注意保護好自己。女兒這時候會特別坦蕩地捶打我一下:爸,你想哪兒去啦!你還信不過我嘛?
我當時是很信任的,女兒從小就是那種特別通透靈秀的孩子,她的眼光應該不會太差。可我現在,多麼後悔自己當初的信任,而女兒辜負了我這份信任,讓我尤為遺憾。
我們見到了那個男孩子和他的父母。說實話,男孩給我的第一感覺很好,很乾淨利落,眼神堅毅果敢,看起來是一個坦蕩的人。他的父母,就像千千萬萬個勞動者們一樣,平凡又蒼老,我主動上前握住他們手的時候,感覺到那種粗糙感,我想,那是歲月的見證,是操勞的痕跡。我的思維還跳躍了一下,想得遠了些:以後要告訴女兒,一定要好好對待她的公婆,供出那麼一個研究生,真的不容易。
吃飯的時候,男孩表現得很得體,就是他父母,有些拘謹,不怎麼放得開。大多數是我和愛人在打圓場,女兒和男孩補充。
本來氛圍真的很好,我和愛人也都挺滿意,就是在說到彩禮的時候。對方那個存在感不強的媽突然開口了,也讓我徹底見識了什麼叫說話的藝術。
她說:親家,我也跟你交底了吧,我們家是沒錢的,家裡因為兒子讀書,還欠了萬把來塊債,都是以後他結婚了要去還給人家的。房子、車子這些我知道你們家也有,我也就不跟你們客氣了。現在生男生女都一樣,也不講男方買房子,誰家條件好,就誰家出。反正我們最後都是為了子女好。這彩禮、嫁妝什麼的,拿過來拿過去,也沒意思。我們也不講那虛的一套。反正我兒子會對你女兒好的,要是不好,我和他爸也不會放過他的。
對方的爸立馬也接上了話茬:雖然你們家條件好,但我們也不是那種奔著條件的人家,我兒子從小優秀到大,一般的女孩兒他也看不上的。當初我們村裡那個老闆的女兒看上他,說婚前送他一輛車,結完婚立刻買別墅給他,他都沒答應,那時候和你女兒在談對象呢!我告訴他,男人要專一,不要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你看我們也沒什麼要求,什麼房子加不加名,我們都不看重這些。
男孩這時候把他爸打斷了:爸,你說這個幹什麼呀!又很得體地跟我笑了笑:叔叔,我爸他有些緊張,說話顛三倒四的,您別往心裡去。
按照我浸淫社會多年的經驗來看,他是故意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把我們當傻子耍。再看看絲毫不覺、一臉崇拜地看著男孩的女兒,我感到一口老血堵在胸口:這傻閨女喲!愛情使人盲目。
回家後,我和老伴和女兒進行了一次很嚴肅的談話。談話中女兒非但對男孩處處維護,還反問我們:爸媽,你們從小就教育我不要過於注重人的外在,關鍵要看那個人的內心。現在為什麼又變卦了呢?他一直跟我說,不喜歡太物質的女孩子,在這一點上他和你們是很有共鳴的。我從來都沒想過,你們會成為我們的阻力。我一直跟他說,我父母是很開明的,特別喜歡他這樣有上進心又善良堅韌的男孩子。
我看著女兒,那個我視若珍寶的女孩子,第一次後悔,把她教育得這麼純粹。我只恨從小教會她善良,卻沒有教會她善良的邊界。告訴她柔軟,卻沒有告訴她柔軟的硬傷。「不注重外在,去看內心」原來只是理論上可行。因為現實中,人心難測,只有外在條件是真實的。只奔著內在,一旦看走眼,那就是人財盡失的局面。我只有這一個女兒,哪怕只有一點苗頭,我都輸不起。
男孩說不喜歡太物質的女孩子,因為他物質不起,所以就用所謂的清高來掩蓋自己內心的陰暗面,還讓女兒覺得很獨特、很有見解。
我最最不能容忍的恰恰是這一點,什麼都不付出,卻想得到。他的潛臺詞就是「我愛你,但我不想花錢」。讓我女兒的愛顯得那麼廉價又卑微。這是欺騙、是愚弄。
真的太難受了,我不想做那個棒打鴛鴦的惡人,可是如果讓他們在一起,我真的不甘心。我賭不起。
【紫愔說】
以前看過一個笑話:
和女朋友逛街時看到一個維納斯雕塑。我說:「這個雕塑是在告訴人們,有個女人淘寶太兇了,花光所有的錢,連衣服都沒得穿,最後還剁了手。」女朋友聽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換了一個有錢的男朋友。
可能很多人會抨擊這個女朋友嫌貧愛富,但我卻覺得,見微知著,這個女朋友從中看出了男友不願意為她花錢的本質。但事實上,財富,從可度量的角度,反映了一個人願意付出的程度。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愛情是「無價」的,婚姻是神聖的,而錢沾滿了世俗氣,將它拿到婚姻裡來專門地說道,簡直是對感情的一種玷汙。
而事實上,「錢」卻在婚姻中無所不用其極地彰顯著它的存在感。辦酒席、買學區房、孩子上補習班……哪個不要花錢?這些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人也不是喝花露水活著的。
教育孩子不要「嫌貧愛富」的最大誤區,就是走向另一個極端:不反對貧窮=仇視富裕。
文中的女孩真是有些不食人間疾苦了,把「不願付出」當作風骨,把「吝嗇給予」當作獨特。我猜她可能還對身邊狂蜂浪蝶的追求嗤之以鼻,認為他們都太俗氣、太諂媚。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那些婚前不要彩禮的女孩兒,最終都怎麼樣了?」當時看了回復,都不大好,好的只是鳳毛麟角。因為這些女孩會在潛意識裡給自己下暗示:我已經什麼都不要了,所以你一定一定要對我好。即使是尋常夫妻,婚姻中哪有不摩擦的呢?所以,只奔著內在美去的女生,最後大多會是失望的。
她像賭徒一樣孤注一擲,可能還會為丈夫打掩護,生怕別人知道自己過得不那麼如意。到最後,已經不知道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慧眼識人,還是標榜自己不愛慕虛榮、不拜金,跟那些尋常女子不同。
當婚姻成為一場證明,成為展示在櫥窗裡的花衣裳,它本身的幸福感已經所存無幾了。
文中父親的拳拳愛女之心,用心良苦之處,真希望這個女孩能夠珍惜,聽一句老人言。贏得起、輸不起的事情不要做。縱使是項羽這樣的人傑,也只在山窮水盡之時,才會去做那破釜沉舟的決定。明明有一手好牌,何必非要做最有風險的那個選擇呢!何況,那險惡已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