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萊豬即將攻臺,豬肉製品攤商紛紛自主標示產地,要讓消費者採買更安心。(圖/報系資料照)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12月2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為了元旦萊豬進口政策,臺「行政院」昨(21)日中午舉行行政「立法」協調會報,呼籲「綠委」要一致投票。
不過,隨著萊豬叩關倒數,肉品進口商的銷售量逐月遞減,本月初也更不得不自救,宣示將不進口萊豬,更預估明年二月進口肉品數字恐接近零,將這場萊豬危機堪比為過去口蹄疫以及禽流感時期的畜牧損害。
臺「行政院」昨天討論本周四「立法院」表決萊豬行政命令等11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鄭運鵬轉述,「行政院長」蘇貞昌以去年同婚「專法」表決為例,要「綠委」一致投票,堅守價值。
「萊豬掀起的食安風暴,絕對比蔡當局想像得嚴重,只要是進口豬肉,不管有沒有含萊劑,老早就被消費者列為『不受歡迎』肉品!」臺灣禽肉營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透露,這波危機堪比過去他們經歷的畜牧損害。
四十多年前,李春來是日人在臺屠鴨廠的負責人,後來接收屠鴨廠,也兼營屠雞和肉品進口,期間歷經口蹄疫和禽流感,「當時肉品不能外銷,屠宰業一籌莫展,兩隻腳、四隻腳的,大家都非常怕;禽流感高峰的時候,時間一到就得下刀屠宰,深怕下一秒就染疫,然而,屠宰量增加卻沒人買,一來一往倉庫囤了大批肉品,如今萊豬政策讓我想起當年肉品滯銷的慘況。」
另一名以進口豬肉為大宗的進口商則說:「之前我們每個月可以銷售十公噸以上的進口豬肉,風風光光,但自從小英當局今年八月宣布開放萊豬後,訂單立刻下滑,九月和十月銷量暴跌到七公噸,十一月更創下歷史新低,只有五公噸。」
「再這樣下去會死人啦!近幾個月來,大部分的餐廳業者都將肉源換成臺產豬肉,進口豬肉的銷售業績持續探底,有同業甚至幾乎停擺,真的是苦哈哈,大家真的都很痛苦,卻又不敢說。」該肉品進口商認為,明年二月進口數字很可能接近零。
責任編輯:徐亞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