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摩梭女人楊二車娜姆,她給人印象一直是個性獨立、性格勇敢,「害羞」這個詞跟她毫不著邊。
但日前,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舉辦了《有一種美叫害羞——楊二車娜姆中國傳統文化收藏展》,近百件繡品中大多數都是楊二車娜姆花了15年時間,在北京、西安、四川等全國各地古玩市場、民間百姓家中收羅而來的胸兜,也就是中國傳統服飾中的貼身內衣——肚兜。
這些從清朝到民國時期的藏品,可沒一件是摩梭族的繡品,因為楊二車娜姆說「我們摩梭族沒有胸兜,我們從小就自由綻放的,就這麼野著長大的」,但在1985年,她在上海音樂學院讀書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俊俏的小媳婦讓她走進了閨房解決內急,才讓她喲機會第一見到掛在床都的絲綢衣物——胸兜,從此開始了胸兜的收藏之路,不僅如此,她還從中讀出了文化——禮儀文化、害羞文化。
【圖為:圖案沒有臉的表示沒有過門、沒有結婚的女子穿戴的肚兜】
別以為走婚的摩梭族很開放,害羞文化卻是摩梭人傳統習俗的重要基石,也就是教養和約束,不懂害羞是被視為沒有家教的摩梭人,也會被鄰裡看不起,更是對女神的不敬。
【圖為:獨佔鰲頭】
就連走婚的阿舅也要等到家門外,等女兒陪母親聊完天,一直到母親睡去,女兒才能開自己閨房的門,這些都和社會上誤傳的走婚就是沒有規矩的調情是毫無關係的。
【圖為:白馬王子】
【圖為:護腰】
而在楊二車娜姆眼裡,不是本民族的肚兜中也蘊含著相同的傳統禮儀文化,每個肚兜就像一封封情書,一個女人八對未來美好婚姻的嚮往、幻想、情意,用手中的針線一點點繡出來,這封情書只有在新婚之夜才會半遮半掩打開,借著肚兜的魅力,女人也能把骨子裡的風情綻放。
【圖為:吹簫引鳳】
這其中映射出一種害羞、嬌媚的智慧和美學,還有逐漸被現代社會淡忘的傳統文化中的含蓄、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