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珠海
有一群來自雲南的傈僳族少年
他們是珠海市對口幫扶的「怒江班」學生
已經在珠海鬥門讀書三年
怒江是他們出生的地方
珠海是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兩個地方都是「故鄉」
如今
他們用自己民族的語言
把怒江、珠海唱進了歌裡
點擊視頻
來聽聽他們淳樸又真誠的「天籟之音」
雲南怒江和廣東珠海之間
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奇妙碰撞」?
一起來看看
山海千裡攜手,紅燭照亮烏蒙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我國少有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全州98%的土地面積處於大峽谷中。
為了讓怒江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自2016年8月,廣東省珠海市攜手怒江州開展幫扶工作以來,按照扶貧必扶智、扶貧先扶智的思路,珠海市、區兩級財政累計投入教育幫扶資金1.55億元,開展幫扶項目71個。這些教育幫扶項目覆蓋了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到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特殊教育等學段,緊緊圍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關鍵要素,構建了全方位立體式的教育幫扶模式。
此外,珠海還投入了650萬元,捐建了86間智慧教室,不僅實現了怒江當地建成學校的互聯互通,也實現了珠海怒江兩地結對學校的互聯互通。
在怒江的格力小學,珠海每年派駐5位支教教師,分布在美術、體育、幼兒園、閱讀等科目,一教就是一學年以上。
此外,珠海還幫助怒江教師提高自我「造血」能力,珠海援建成立39間教師工作室,由當地名師擔任主持人,珠海對應學科的工作室主持人擔任顧問,結對幫扶,就地培訓,加快怒江教師成長。
有了珠海的硬體和師資支持,如今這裡的孩子們也有了多種多樣的課外興趣小組可選擇。運動場上,是足球小組、板羽小組活動的地方;報告廳裡,孩子們在學習傈僳族特有的民歌曲調;在美術室,孩子們跟著老師創作石頭畫……
資料圖:怒江州瀘水市大興地鎮維拉壩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珠海格力集團援建的格力小學
就這樣,無數廣東老師陸陸續續穿山越嶺走進山谷深處,澆灌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制度方法,結出了教育事業的累累碩果,在山溝溝裡種下了新希望和未來。
怒江「珠海班」,珠海「怒江班」
由於教育底子較薄,在歷年的高考中,怒江州在雲南省所有地州中幾乎年年墊底。
這一狀況,在今年的高考中有了明顯變化。
2020年,怒江州民族中學首屆「珠海班」50名學生一本上線率100%,同時傳來好消息的還有怒江州蘭坪一中、瀘水一中的「珠海班」,這幾個班的高考成績,均創所在學校歷史最好成績。
從2017年春季開始,珠海市先後在怒江州開設11個普通高中「珠海班」,累計培養優秀學生498人。
此外,為了提升「珠海班」以及當地學校的辦學質量,珠海先後選派了128位優秀教師、143人次到怒江支教,少則1個學年,多的超過3個學年。
怒江有「珠海班」,珠海則有「怒江班」。
珠海市對口怒江州扶貧協作工作組在珠海9所中職技工學校按「1+2」和「0+3」模式開辦了職業高中「怒江班」,截至2020年年底,在讀怒江籍初高中畢業生1646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學生1387人,已畢業53人,其中2名優秀學生被錄取到德國留學半年。
珠海市對口怒江州扶貧協作工作組成員王雨晨表示,珠海專門制定針對性措施,對於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00%免費接收、100%推薦就業,「怒江班」學生可獲生活和交通補助,免除在珠海學習期間所有費用。
此外,珠海幫扶工作組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怒江學生1017名,到珠海相關企業參加假期社會實踐活動。
「珠海班」「怒江班」都是粵滇扶貧協作的一個縮影。粵滇同心,山海可鑑。據統計,五年來,廣東省用心、用情、用力,堅持「中央要求、雲南所需、廣東所能」,累計投入數億元教育幫扶資金,組織180所學校與雲南166所貧困縣學校結對。
高黎貢再高
高不過山頂上的陽光
大峽谷再深
深不過大家庭的情誼
山海遙遠,以心為橋
粵滇同心,山海可鑑
就像《鬥門傈僳然》歌裡唱的:
珠海鬥門,怒江福貢
結對牽手
我們就是一家人
看完了,點亮右下角的「在看」,給小編加個雞腿!
RECOMMEND
原標題:《這首有故事的歌,超好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