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雅軒立方體空間:馬文「一天四十四個日落」個展
現場除了藝術盛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將於本周四也就是明日開幕之外,還有許多卓越的展覽也將在香港周邊開幕。我們特別從中挑選了6個絕對值得一去的展覽,以供讀者查閱。
白立方畫廊:查普曼兄弟「一切罪惡的總和」個展
當談到傑克和迪諾斯·查普曼(Jake and Dinos Chapman),也就是查普曼兄弟時,克制或抑制是不值得討論的。這兩個富有創造力的思想,用試圖挑釁的超現實版畫和裝置挑戰著政治、宗教和理想主義。在他們的香港首次作品展——「地獄」中,包括微型納粹士兵和一個世界末日景觀畫在內的一組密集擺放的透視畫,用黑色幽默直面著文化和歷史。
「一切罪惡的總和」 【5月22日——8月31日 香港白立方畫廊(中環幹諾道中50號) 】
漢雅軒立方體空間:馬文「一天四十四個日落」個展
北京籍藝術家馬文(Jennifer Wen Ma),在漢雅軒立方體畫廊460多平米的空間中虛構了一個異想天開的故事。該展覽的核心是一個炭黑材質的「小行星」,上面散置著一些用中國水墨塗以黑色的開花植物。該球體一天緩慢旋轉44次,正呼應了展覽名稱。在該畫廊牆壁四周,是一個100米長的水墨長卷,上面展示了多個日落的全景。然而,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則用黑色的色彩成為了該作品的跳板。
據悉,5月24日晚7點,還將有一個該藝術家與收藏家兼慈善家鄧永鏘爵士的談話節目。
「一天四十四個日落」 【5月15日——7月13日 漢雅軒立方體畫廊(葵湧工業區龔業大街19號美安大廈2樓) 】
林明珠畫廊:朱金石「繪畫的真實性」個展
這位居住在北京的抽象藝術家朱金石,熱愛通過將西方藝術理論植根於中國的傳統與哲學中來解析它。在由倫敦國家肖像畫廊資深策展人保羅·穆爾豪斯(Paul Moorhouse)策展的此次展覽中,26幅抽象油畫將展示朱金石畫法的速度與自然性。
「繪畫的真實性」 【5月21日——7月3日香港林明珠畫廊(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大廈601-605室)】
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SCAD):安吉爾·奧特羅「重大發現」個展
對於出生于波羅黎各的藝術家安吉爾·奧特羅(Angel Otero)來說,他更感興趣的並不是繪畫呈現的圖像,而是繪畫本身。在他的此次香港首次大型個展中,奧特羅帶來了近期用「油皮」(將顏料倒在玻璃狀物體上,大量剝離而成)創作的油畫。一層層的這些油皮之後就被貼在畫布上,另外上面還貼有樹脂和有機矽等原材料。
「重大發現」【 5月20日——8月23日 SCAD第二間香港藝廊Moot畫廊(深水埗大埔道292號) 】
萊曼莫平畫廊:群展「無邊界寫作」
赫爾維·麥克羅夫(Herv Mikaeloff)挑選了一組國際當代藝術家來探索語言的概念。該展覽將聚焦一系列廣泛的藝術風格,從油畫到素描,再到刺繡和霓虹作品。涉及的藝術家包括有,翠西·艾敏(Tracey Emin)、一向以其令人聯想起北極光的具有傳奇色彩的裝置作品而著稱的特雷西塔·費爾南德斯(Teresita Fernández)、以及以其超現實主義攝影作品而為人熟知的伊德裡斯·汗(Idris Khan)等知名藝術家。其他參展藝術家還包括有何安(He An)、史拉澤赫·胡什拉裡(Shirazeh Houshiary)、伊德裡斯·汗(Idris Khan)、芭芭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埃科·努格羅霍(Eko Nugroho)、白雙全(Pak Sheung Chuen)、羅賓·羅德(Robin Rhode)、曾建華(Tsang Kin-wah)和鄭國谷(Zheng Guogu)。
群展「無邊界寫作」 【 5月21日——7月20日 萊曼莫平畫廊(香港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大廈407號)】
高古軒畫廊:讓-米歇爾·巴斯奎特個展
獻給已故美國表現派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的一場展覽,旨在展示他那爆炸性的色彩創作、以及常常由非洲得到靈感的類似面具的象徵和形象。
「讓-米歇爾·巴斯奎特」 【5月21日——8月10日 高古軒畫廊(中環畢打街12號畢打大廈7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