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飛鵝又稱草鵝,是當地的一種土著鵝,它耐寒、耐精食,能飛翔,有的一次能飛行數百米。體形大,成年公鵝體重5公斤以上,母鵝3-4公斤,以青草為食,冬季以糠麩、蔬菜為主。覓食能力強,秋後能成群結隊飛往數公裡甚至10多公裡的農田茬地覓食,早出晚歸,不需人看管。
塔城飛鵝為何會飛,目前尚無可信的說法。據說,塔城飛鵝是鵝與大雁雜交的後代;還有一個說法,塔城飛鵝是大雁被長期家養馴化後變成的。
飛鵝在塔城盆地,特別是塔城市、額敏縣農牧區,已有很長的歷史。最早見諸文字記載,始於清乾隆32年(1767年)。近期統計數字止於1979年,當時該地區共有7000多隻。
新疆塔城飛鵝
《塔城地區志》記載,塔城飛鵝,頭頂無瘤,食草,善飛,抗寒,耐粗飼,水陸均可生棲,秋天結群早出晚歸,最遠可飛到十多公裡外的大田中覓食。
塔城飛鵝是該地飛鵝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可口,可以燻、可以烤、可以烹、可以燉,各種烹飪方法均受人們歡迎,尤以燻鵝肉抓飯最為有名,成為塔城宴席上的一道美味佳饌。燻鵝易於保護,可開發赤袋裝食品。
塔城飛鵝主要飼養於塔城市及其附近,由於經常飛出去覓食,有時它飛越國界,所以當地人戲稱它為「日食哈薩克斯坦、夜宿塔城」的「雙國籍公民」。目前,塔城飛鵝的飼養還僅限於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狀態,隨產品的開發可以發展為農場放養形式。
由於市場銷路十分看好,隨著近幾年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塔城市立足資源,敏稅意識到塔城飛鵝的市場前景。制訂了一系列有效的扶持政策,以專業戶帶動基地,在本市北山沿前山坡一帶,形成了55萬畝區域化養殖規模。截止目前塔城市飛鵝養殖專業村5個,養殖戶180個,養殖規模5萬餘只。銷售市場已輻躲到全疆及出口到獨立國協等國。
塔城飛鵝現在尚處於初級開發階段,加強宣傳促銷,可把它推出可成為塔城地區的重要旅遊商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