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郭修篆執導,莊仲維、張順源、陳子穎主演,以自閉症家庭為題材的暖心治癒電影《光》發布預告,並宣布定檔11月6日。
10月31日下午,廣州市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收到阿里影業、淘票票和UA花城匯影城的邀請,特別開展「超前點映場」,組織了四十多個特殊孩子家庭和志願者近百人,提前觀看了這部暖心治癒的電影。
雖然題材是關於自閉症家庭,但穿插各種笑點、淚點,來聽聽觀影者的感受:
家長A:本來想著自己會哭得稀裡譁啦的,但沒想到看到自閉症哥哥和弟弟相處的趣事,自己會咔咔大笑出來,也許我們怎麼看待我們的孩子,決定了我們將以怎樣的心情和情緒去面對教養的事情。確實是一部非常溫暖的電影。
家長B: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還是媽媽去世的場景,這也是我們特殊孩子家庭心底的痛,我們每一個家庭都在非常努力地培養孩子將來能夠獨立生活,希望社會能夠給他們多一點理解和包容,希望他們的未來也一樣能夠充滿希望的光。
家長C:作為一個特殊孩子家長,這部戲真的拍得非常真實,這個題材拍成電影,證明社會對他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我相信公眾看完這部電影,會更理解我們的孩子,理解我們家長,那孩子的未來一定會更有希望。
家長D:特殊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的支持,我的孩子也有一個哥哥,等電影上映,我也希望帶上哥哥再看一次,希望將來無論面對什麼困難,他們都能並肩面對。
志願者:接觸這幫特殊孩子多了,其實就會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他們的閃光點,就像電影中的自閉症哥哥一樣,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異常專注,其實非常可貴。
志願者:其實無論是特殊孩子家庭還是普通家庭,都會有遇到困難與挑戰的時候,對特殊孩子家庭多一份理解與接納,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其實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對待我們自己的內心。
社工:我覺得一直支持我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幫助特殊孩子家庭的原因,正是家長們的堅持和努力,非常值得我們尊重。
《光》描述一段圍繞著兩兄弟的故事。哥哥文光(莊仲維 飾)是一名自閉症患者,在母親過世後,弟弟(張順源 飾)履行了和母親的承諾,18年來一直都不曾離棄文光。因為文光無法專注集中以及正常社交,以至於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弟弟也一個人扛起兩人的生活起居。
大城市的生活壓力逐漸讓弟弟喘不過氣,他決定用盡所有辦法訓練文光面試的技巧,設法幫助文光去應徵工作,共同分擔生活開銷。然而,面對文光一次又一次的因為分心而導致工作面試失敗,甚至闖禍、惹麻煩,弟弟氣憤又無奈。而某天當他突然聽到文光房間傳來音樂聲, 推開房門發現哥哥的音樂天賦其實一直在默默的閃耀著。
電影《光》曾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提名,斬獲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影片、年度新銳導演、年度新銳男演員獎項,入圍多個國際影展,得到一眾認可。
面對哥哥的自閉症,兩人反而發展出一套幽默的相處方式,弟弟常常會笑文光的一些肢體反應,文光也在這些嬉笑當中得到了趣味,弟弟也常常會心一笑於文光那些又好氣又好笑的疑問。
這些逗趣的橋段堆疊出後來激烈衝突的反差,越是關愛的家人往往衝突爆發的越激烈。通過這個巨大的衝突,凸顯了弟弟跟文光之間不只是一種捆綁的責任感,而是因為擁有了彼此,才互相完整了對方的內在。患有自閉症的文光,在很多方面顯現出了驚人的優異才能,他可以把房間的每個東西都排得整整齊齊,數學計算可以又快又驚人,還有超強的絕對音感。
而每天跟他生活在一起的弟弟,卻因為太理所當然而忽視掉了文光的這些特長,反而一直去找一些違反他天賦的工作逼著他做。而文光單純專一的思考特點,把很多平常人會有不必要的情緒給過濾掉了,像是面子、尷尬、在乎別人的眼光等,這些情緒往往阻礙了人們去專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但文光因為沒有了這些東西的牽絆,能更專注在他在乎的事情上,就如電影中,為了收集每一個「音」,文光可以去洗碗賺錢、四處尋找杯子,甚至為了一個小杯子,在惡臭的垃圾場裡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