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媽媽的嫁妝》
歌手:巴東哥(張祖舉)
那一隻陳舊的木箱
是媽媽當年的嫁妝
多少次搬進了新家
都把它好好的珍藏
它裝滿童年的記憶
封存著兒時的夢想
每當看見它的模樣
往事就像電影回放
如今媽媽已離去多年
她的嫁妝還在眼前在心上
空空的木箱
裝滿懷念
輕輕觸碰就熱淚兩行
我多想時光哦能夠倒流
褪色的木箱在記憶裡閃閃發光
年輕的媽媽還在身旁
我多麼想啊,多麼想
曾經是媽媽的憧憬
承載著幸福和希望
木箱在時光中沉澱
照片在歲月裡泛黃
兒女們一天天長大
它寄託我們的念想
裝滿四季的美味
讓我們掛肚又牽腸
如今媽媽已離去多年
她的嫁妝還在眼前在心上
空空的木箱裝滿懷念
輕輕觸碰就熱淚兩行
我多想時光哦能夠倒流
褪色的木箱在記憶裡閃閃發光
年輕的媽媽還在身旁
我多麼想啊,多麼想
多麼想啊,多麼想
在酷我音樂APP《媽媽的嫁妝》下面有一個精選留言是這樣的書寫:
寫歌的人用了腦,唱歌的人用了心,聽歌的人用了情,有故事的人流了淚,不怕歌詞太好聽,就怕歌詞入了心,願朋友只聽曲中意,不做曲中人。
張祖舉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在他剛滿5歲那年,父親因積勞成疾不幸去世,撫養未成年八姐弟的生活重擔全部壓在了媽媽一個人肩上。媽媽當爹又當娘,男人女人的活她都幹,大到耕地梨田、挑水背柴,小到縫縫補補、收拾家庭,為了讓他們八姐弟吃飽,媽媽硬是將房前屋後近10多畝荒山野地開墾出來種上了各種農作物。特別是在父親去世後的第二年,這一家9口人賴以安身的土坯房在一場山洪爆發中被衝垮,媽媽大哭一場後沒有向困難低頭,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媽媽硬是用汗水澆築出了一棟新的土坯房。
媽媽的苦和累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從小就有兩個夢想,一是長大了一定要發家致富報答媽媽,讓媽媽享享福;二是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感恩報答黨和鄉親,去幫助像他一樣需要幫助的人。可是第一個夢想在他正在艱苦奮鬥快要成功的時候,1997年臘月,媽媽生病兩天就離世。媽媽去世時,他因為在武漢出差,沒能和媽媽說上最後一句話,媽媽在去世前三天還在地裡幹農活,子欲養而親不待,對媽媽,他覺得是一輩子的虧欠!他心裡的痛無人能夠體會。
在媽媽去世的幾十年裡他經常夢見媽媽,每次夢中醒來淚水都會打溼枕頭。媽媽生前在生活上想方設法讓他們吃飽穿暖,但在教育上從不因為他們沒有父親而溺愛,媽媽時常對孩子們說:「做人要堂堂正正,犯法的事不做,鬧人(有毒)的不吃,你們不聽話,吃的不少打的不饒。」
第一個願望不能實現了,帶著悲痛他努力拼搏終於小有收穫,在近15年來,張祖舉幫助貧困家庭貧20多個,貧困失學兒童30多個,同時還經常參加關愛孤寡老人慈善活動,2014年被國家表彰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
對媽媽的報答沒有如願,這成了他在心中的一個遺憾,一個心結。從小喜愛音樂的他決定用另一種方式來緬懷媽媽,他把對媽媽的愛和思念,通過媽媽當年的嫁妝——一口木箱來創作了一首歌曲(媽媽的嫁妝)。他親自演唱並拍攝成MV音樂作品,因為對家鄉野三關鎮這片養育他的家鄉厚土的熱愛,他堅持MV所有場景均在野三關及周邊拍攝,通過MV宣傳自己的家鄉,是他的另一顆「私心」。
他在快手平臺上註冊了一個叫「巴東哥」的快手號,開直播演唱這首歌,並告訴粉絲們要多陪陪父母關愛老人,孝敬父母不能等,歌曲由他自己作詞演唱,所以十分動情,每次直播都忍不住流下淚來。許多粉絲紛紛被感動,熱情與他互動,他的粉絲量很快達到了8.2萬,一股敬老愛老的正能量宣傳從他直播間開始傳播開來。
目前,這首歌在快手和騰訊的播放量達到了6萬以上!點擊量還在節節攀升,祝願好人一生平安!
《媽媽的嫁妝》MV正式發布了,讓我們聆聽著作者關於媽媽的故事:
在物質匱乏的七八十年代,鐵皮帶花的暖水壺、手工製作的木頭柜子和木箱、葫蘆切成的水瓢可能是最常見嫁妝了,而「三轉一響」——指的是手錶、自行車縫紉機、還有收音機,這是當時每個結婚的新娘都羨慕的嫁妝。
而這位媽媽便是帶著一隻木箱來到一個新的家庭,開啟了新的角色。
「本是明珠掌上身,於今憔悴委泥塵」。媽媽還小的時候和孩子們一樣的有自己媽媽的細心呵護,可當肩負了母親這個角色之後,她們褪去青澀,無私奉獻,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了孩子。對於母親來說,孩子就是她的全部,是她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私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