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仁慈醫院骨科成功為一名97歲高齡老人實施了右髖關節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刷新了該院在髖關節置換手術領域的患者年齡紀錄,標誌著該院醫療服務能力又邁進了一步。
老人姓孫,今年97歲,日常起居都能自理,不需要別人特殊照顧。此次因為摔倒,右側股骨頸骨折。提起這次摔倒,孫奶奶的家人連說想不到。「行走時不慎跌倒,躺在了地上,當時問她,只是說右邊胯骨有點疼,腿也不麻,腰也不疼,大家就沒當回事兒,讓她臥床休息。沒想到越來越疼,只好到醫院求助。」
「收治後我們立即給患者進行了CT檢查,檢查顯示右側股骨頸骨折,斷端移位明顯,這類骨折最理想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關節科主任、主任醫師蔣守海介紹,「患者年歲已高,骨質疏鬆嚴重,入院時伴有肺部感染、老慢支等基礎性疾病,對麻醉與手術的耐受性差,是否能手術我們得需要進行詳細的論證,老人家屬是否支持也是個未知數。」
隨後,仁慈醫院骨科牽頭召集了內科、麻醉科等科室進行聯合會診,並向醫務處匯報,明確了患者基礎身體條件,建立了手術數據參考。經過多學科診療模式最終提出適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對麻醉方式的選擇、用藥及患者的心肺功能評估、術中出血量評估、手術時長等等進行了多輪詳細討論,力求把風險降到最低。
蔣守海主任把手術的風險如實告知老人家屬,同時與家屬溝通病情,詳細將手術的利弊一一列舉,家屬經過考慮堅持要求手術。「我們相信大夫,相信仁慈醫院的實力,我們全家支持手術。」老人的兒子說,「一年前,我母親就是在仁慈醫院進行的左側股骨頭置手術,一年來恢復相當好。我們對仁慈醫院絕對信任!」
「手術風險極高,稍有閃失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後果,我們感到肩上的責任非常重。」蔣守海主任表示,考慮到保守治療需長期臥床,可能導致墜積性肺炎、褥瘡、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骨折不癒合等併發症,甚至繼發髖內翻畸形、肢體短縮以及外展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而老年人體質較差,可能發生骨折長期不癒合,嚴重威脅著患者生命安全。「看到患者家屬期盼的目光,作為醫生的責任感讓我們責無旁貸,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也得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手術室派出經驗豐富的護士參與手術,麻醉師全程監控,相關內科醫師隨時待命。蔣守海主任帶領同事投入到緊張的手術中:一個多小時以後,手術順利完成。一天後,孫奶奶的疼痛感明顯消失,可以翻身、起坐。
這次成功救治,彰顯了仁慈醫院多科室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的戰鬥精神和綜合實力。蔣守海說:「臨床上高齡患者因各器官功能明顯衰退和基礎疾病較多,醫療風險驟增,這名手術患者在歷屆高齡手術中年齡最大,此次手術的成功,為仁慈醫院醫技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也為醫院將來完成更艱巨的醫學任務灌注了更大的信心。」
徐報融媒記者 晏菲 通訊員 王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