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一家裝潢復古的小店,波點元素、花襯衫、誇張的大擺裙、講究的小西裝......窄窄兩排色彩斑斕的衣架裡,時髦的年輕人們在這裡淘著自己心水的寶貝。
這是古著店裡常見的一幕。在這裡,你也許可以一百塊買到全球獨一件的襯衫,一千塊買一個奢侈品包包,甚至幾千塊就能買到市面同款兩萬多的品牌西裝。
·古著:二手的時尚
古著的風在國內吹了好幾年,不弱反盛。
不僅是淘寶上的古著店穩步生長,實體店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光是小紅書上關於「古著探店」的筆記就有12萬條,僅搜索「古著」,更是高達55萬條筆記。
古著是什麼?
在行業圈子裡,自有一套界定「古著」的話語系統:古著是二手服飾,但二手服飾不一定是古著。
凡是經過二次流轉的衣服,都屬於二手物件。但只有具備保存價值,有傳承功能的,不再生產的衣服和飾品才能稱作「古著」,年代文化加持下的古著有歷時不變的經典魅力。
溯源古著文化,可以說到二戰後的歐洲。戰後在虛無中成長的一代年輕人從傳統中尋找支撐,工業崛起的大規模複製時代更是讓人懷念個性的溫度。
於是,「古著」應運而生。
傳至八九十年代的日本,經濟泡沫,市場低迷,人們紛紛將閒置的奢侈品轉賣,又讓古著這一文化重新流行起來,逐漸演變成珍視物品,表達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生活文化。
而古著在中國的落地生根也經歷了一個從入侵到收編的過程。
從「洋垃圾」、「棺材衣」到經歷二手衛生問題的質疑,古著逐漸脫掉「廉價二手貨」的標籤,被更多人所熟知,成為部分精緻青年追捧的對象。
在這個萬物皆可「炒」的時代,古著也許又將成為繼球鞋、盲盒之後,新的流行向。
·想在人群中出挑,得找祖母的來穿
古著為何有這麼大的魔力?
前段時間,BM大勢像一陣旋風席捲了整個快時尚市場。露臍短款、修身上衣、拖地褲......一時間風靡街頭。
等到同質化日趨嚴重,總有脫敏的一天。
於是,一群追求個性的青年湧現出來。他們逆其道而行之,將目光轉向遙遠的過去,將復古的元素穿在身上。
日式的工裝、鮮豔的大花朵、張揚的撞色、有設計感的拼貼、講究的裁線、優雅的蕾絲繡花......雖然都是古著元素,但每樣有每樣的個性和特色。
仔細看社交平臺上關於古著店的高贊筆記,高頻的關鍵詞不外乎是:均價不過百、好看不撞衫、淘到寶藏。
概括起來就是滿足了一種追求高性價比又不想落俗的消費心理。
介於低端跳蚤市場和收藏級的古董店之間,體量適中、價格友好的古著店顯然達成了品質和價位的微妙平衡。
古著的價格幾十至幾千不等,豐儉由人,幾百塊就能買到大牌優品,這對經濟條件有限的年輕人來說有著挖寶般的吸引力。
而與批量生產的時興新款相比,僅此一件的古著孤品似乎更能表達自我的個性。
古著早已停產的特性和不可複製的年代感滿足了不從眾的需求,也避免了撞衫的尷尬。
不僅是古著服飾,古著店這一場所本身也成為了年輕群眾拍照打卡點,店面精緻復古的裝潢讓人仿佛重回懷舊年代。這也天然地圈出一個氛圍,包含著體驗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古著市場小眾、水深,對真假的辨認存在一定門檻,人們在無數孤品裡辨認、淘換和購置自己喜歡的物什,辨認的過程也建構起一定的身份認同。同好之間存在著心照不宣的默契,彼此連接起強力的歸屬感。
·復古回潮下的二手經濟
除了古著服飾,中古包包也是炒得火熱。脫掉「洋垃圾」的標籤,古著也擁抱起了奢侈品市場。
有網友表示前兩年買的中古包,過了幾年直接溢價十倍。
600買到Fendi法棍包,980買到Dior老花,1000出頭買到成色不錯的LV包。
用一個不用咬咬牙就能負擔的價格,買到一個喜歡的包包,而且這個包包還附帶著品牌價值和升值空間,何樂而不為呢?
類似的,一個價值萬元的新款channel包包,用過一兩次後再流轉到二手市場,半價就能買到。其外觀和使用感差別並不大,但價格卻實惠得多。
據《2019年中國二手奢侈品行業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二手奢侈品的銷售額已達121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達20%。
古著的火熱現象,也暗示了人們對二手物品的接受度在提高,它像是二手經濟正時興的一面鏡子。
不僅古著,二手圖書、二手鏡頭、「以舊換新」項目也頗有市場,包括校園閒置群、二手交易網站、電子產品回收等平臺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比如前段時間全網掀起的「CCD相機」攝影風潮,老式卡片機因其粗糲的顆粒質感、復古的濾鏡、年代感下的夢幻氛圍而備受追捧。
相比於動輒過萬的數碼單反,CCD相機三位數就可淘到的價位更加友好,入手成本低,颳起的風也就更大點。
一時間,瀕臨淘汰的庫存老相機又開始流轉在每一個時髦年輕人的購物車中,堪稱一次「庫存再利用」的成功案例。
美國最大服裝網站ThredUP發布的研究報告也指出,2018年全球約有5600萬女性消費者購買過二手衣物,整個二手服飾市場規模高達240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古著市場將會超過快時尚。
而2020年,二手市場在我國更是預計將破萬億,青年人無疑是其中的主力。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千禧一代愈發成熟開放的消費觀:不盲目追求全新和高價、對二手物件持有更寬容的態度、共享意識增強、認同環保消費和循環經濟理念。
古著穿搭,讓經典的價值不斷流轉,不失為一種更環保的時尚方式。
雖然目前而言,古著在中國仍面臨著不明貨源魚龍混雜、二手衣物的衛生保障等市場亂象,但良好運作的古著市場確實無形中踐行著循環再利用的理念。
它兼具了藝術價值和環保屬性,而我們在獲得消費快感和文化意義的同時,也在為美好再賦值。
「古著熱」,與其說是跟風,不如看作是一種消費理性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