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The 3rd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簡稱「IDF 2019」),是由浙江省廣播電視局與中國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國際專業紀錄片盛會。IDF 2019以「我·紀錄·事實」為宣言,是集紀錄片推優、展播、提案、論壇、工作坊於一體的高品質人文藝術平臺,於2019年10月20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中國美術學院圓滿落幕。
本屆大會邀請了來自 3 大洲 9 個國家的眾多紀錄片作者、學者、投資人等齊聚西子湖畔共襄盛舉,這是一場全球紀錄片人的饕餮盛宴。
「D20提名」評優單元是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的主競賽單元,旨在挖掘與表彰「有態度的紀錄作者」和「有溫度的紀錄作品」,促進與鼓勵紀錄片人在創作成長路上的探索與堅持。
▲第三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D20提名」評優單元評審團成員合影今年,「D20提名」評優單元共徵得來自 6 大洲 61 個國家及地區的 632 部紀錄片報名,其中 597 部為有效報名紀錄片。經過緊張的初審與複評,最終共有 20 部紀錄片脫穎而出。這些從 6 大洲 61 個國家及地區中遴選出的20 部作品,包括紀錄長片、紀錄短片、系列紀錄片,其涵蓋了社會人文、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題材。這些紀錄片既外尋影像與世界的關係,又向內省紀錄的語言與倫理,有著約定俗成的邊界,邊界又在變動與探討之中延展。
由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攜手霍爾果斯當代陸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袂打造的紀錄片《原聲中國》一路過關斬將,成功入圍本屆IDF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的「D20提名」評優單元。該片由院線電影《生活萬歲》導演程工拍攝製作,曾榮獲2017年新鮮提案·東山真實影像提案大會銅獎和最具人氣獎。
這是一次中國全境內的民歌採摘。《原聲中國》記錄的是民歌裡的「淳漿原釀」,撥開層層包裝把鮮活的生命唱給你聽。在天地間,在山川旁,在土炕上,用歌喉袒露心扉;用歌者的故事講述命運;用旋律見證歷史的變遷;用最純真的鄉音拉著你放下腳步,迴轉生活的起點。
在《原聲中國》裡,鏡頭帶著你從極冷到極熱,從極高到極低,從風沙到海浪,從西北花兒會的隔山放情到「生苗」愛音的竊竊私語,從陝北新生兒的說喜到湖北土家族的舞喪,從大興安嶺的一千顆樹到雷州半島的一千條船,從三江源頭的一滴水到草原遊牧民族的一壇酒。這一切的一切是用歌聲編織的文明之網,在把生命的禮讚傳唱。
每集片中涉及一個地域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這也是一首民歌產生的土壤和基礎。每集都圍繞一個主人或者幾個主人公的故事展開,他們會完成一個心願,或者一個儀式,或者發起一個任務,圍繞這些事件的推進和完成,來介紹一個地區的人文風情的介紹,人物故事的背景介紹,以及一首或者多首和劇情有關的民歌。
民歌部分在片中也起到不同的作用,有的承擔的是一個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是人物之間情感交流和溝通的手段,比如《生生不息的歌謠》裡奶奶給小孫女唱的哈薩克族搖籃曲;有的是一個故事發展的描述方式,比如苗族的情歌對唱;有的是一種氛圍音樂的渲染,比如《爺爺們的較量》裡賽馬比賽演唱的《江格爾》。這些民歌都是來源生活,有的傳承於祖先,經歷了歲月的歷練,最終通過主人公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以後傳唱出來,所以一個故事最動人的部分都會濃縮到一首民歌裡。這些民歌不僅有歷史的味道,最重要的是有每一個人生活的滋味。
本屆「D20提名」評優單元評審委員會中方主席、中國著名影視學者胡智鋒先生代表大會評審團致辭,他表示:「紀錄片在當今世界擔當著非常獨特的功能,首先是記錄,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的主張就是『我·紀錄·事實』,紀錄片是留存這個世界真相最直觀、最生動的形式。第二是交流,紀錄片不僅能留下歷史和今天的真相,比起口耳相傳、書寫、文字的傳播,紀錄影像更適合作為一種交流的載體,讓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組織、團體之間的交流,因為真實的影像變得更加鮮活可信。最後一點就是共享,事實背後的文化藝術、社會內涵、人類情感和審美,都能通過紀錄片展開豐富的共享,讓人獲得更多淨化和提升。」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