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話題在近幾年似乎備受青睞,並且經久不衰。先是最初的一部青春電影《狗十三》,再到《都挺好》、《安家》等多部影視作品,均反映了出身於不完美原生家庭中孩子的一些親身遭遇。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家庭是整個世界、整個社會的濃縮,而個人是整個家庭的濃縮,談論原生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帶給人們的影響是的的確確存在的,但是原生家庭不完美的人就必須承受出身所帶來的「歧視」嗎?
01單親家庭,成了她分手的理由
身邊有這麼一則實例:大小姐有個閨蜜,閨蜜和男朋友上大學時就在一起,畢業幾年後就打算要結婚,但閨蜜的父母聽說男方家庭情況後,堅決反對,因為男生是單親家庭出身,而且是母親一手帶大的。
閨蜜的父母擔心男方是「媽寶男」,更擔心男方會不會對婚姻有所恐懼,更擔心自己的女兒無法處理婆媳關係,畢竟只有母子的家庭,婆媳關係更缺少緩衝,更容易緊張。
閨蜜掙扎了好久,哭過無數個日日夜夜,因為她真的很愛那個男孩,但當她鼓起勇氣和男朋友商量,該如何說服自己的父母時,男生卻表示:「分手也可以」。因為女孩父母的態度,讓他感到自己被歧視了,他很受傷。
最後兩人還是分手了,閨蜜花了3年多的時間,才走出這段情傷,但卻再也沒有遇到如初戀時刻骨銘心的愛情。
雖然很多年輕人在戀愛時,並不會太在意對方的家庭情況,但父母輩就不同了,他們之中的很多人,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秉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理念,一定要為自己的孩子找一個十全十美門當戶對的伴侶。
其實他們也是真的為了兒女好,只不過凡事都沒有絕對。咱們有句俗話說得好:「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如果小兩口真是情投意合,又願意攜手面對所有的挑戰,父母又何妨讓他們一試呢?
02家庭出身不能選擇,但是未來方向可以
我們的一生,需要經歷種種選擇,雖然我們的家庭出身,是我們所不能選擇且改變的,但我們依然可以努力為自己選擇一個不同的未來。
是啊,世上沒有完美的家庭,也沒有完美的個體。
難道原生家庭不完整就不能擁有自己的幸福嗎?
難道身患殘疾就不能精彩的過完自己的人生嗎?
不,生活中,我們會有許多無可奈何,我們不能深陷這些無法選擇的漩渦之中,而是應該竭盡所能的去跳出漩渦。
歸根結底,人們「歧視」原生家庭不完整的孩子,無非是認為在一個不完整的原生家庭成長的孩子會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三觀、人品方面有所欠缺。
大小姐不否認原生家庭的確會影響一個人,但是真正塑造一個人的性格、三觀以及人品,並不僅僅是因為原生家庭。
在愛情中,我們會考慮長相、身材,現在還要考慮原生家庭。
然而,長相不好的人她可以通過化妝、學識以及經歷去改變自己的外貌及氣質,身材方面有所欠缺的人她可以通過學習搭配、自律健身來改變自己,而原生家庭不完整的人同樣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去塑造自己的三觀與修養。
原生家庭不是壓倒愛情的那最後一棵稻草。
03每一段陰影的背後,總會存在著陽光
在卑微與委屈中長大的蘇明玉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善良、陽光的女孩,被親身母親拋棄的房似錦在最後也擺脫了原生家庭的桎梏,收穫了自己的幸福。
每一段陰影背後,總會有一片燦爛溫暖的陽光。
原生家庭不完整,不是罪過,也不會是錯誤。
曾在《非誠勿擾》中聽到過一位女嘉賓這樣說過,她說,她六歲時,母親與父親便離婚各自組建家庭了,自此之後,她一直獨自成長,然而正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因為從小失去了許多關心與愛護之後,反而更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更容易去感知愛、給予愛。
從她的言行舉止,大小姐看到了一個三觀正確、內心豐盈的獨立女孩。
我不知道她曾經經歷過什麼,但是我看到了長大後的她、現在的她,是一位心中有愛,也可以給予愛的美麗女孩。
世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那是因為這還不是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