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五;納蘭澤自媒體編輯部
早在10月份愛奇藝的一次活動中,馬東便透露《奇葩說》第七季將在2020年播出。
第七季節目將《奇葩來了》《奇葩大會》以及《奇葩說》綜合在一起,以更新穎的形式推出,並且導師方面,將會延續馬東、蔡康永、薛兆豐這樣的老班底。
如今已經到了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陸陸續續一些優秀的劇集和綜藝節目都開始上線。
12月7日,《奇葩說》第七季官宣了導師陣容,他們分別是:楊冪、蔡康永、薛兆豐、劉擎、馬東。
這幾位導師,有四位我們很熟悉,不過關於劉擎所知甚少。
這位劉擎導師並非是娛樂圈的藝人,而是和薛兆豐一樣的「專家學者」,是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奇葩說》不同於其他歌舞、搞笑類的綜藝,這是一檔語言思辨類型的綜藝節目,所以每一季都會邀請一至兩名專家學者來作為導師。
也正是因為這檔節目有著知識文化的性質,網友對楊冪參加節目作為導師表示質疑。
馬東雖然也一直混跡在娛樂圈,但他作為相聲大師馬季的兒子,從小受生活環境的薰陶,文學藝術功底都不錯。
另外他從事主持行業二十多年,有著豐富的談話經驗,成為《奇葩說》的導師綽綽有餘。
蔡康永是東海大學外文系本科、加州大學的碩士,之後還在大學擔任過講師。另外,蔡康永曾籤入邵氏電影,寫過不少電影劇本,並且出版過許多書籍。
這樣的履歷,說蔡康永是文化人並不為過,擔任《奇葩說》的導師,也不為過。
另外,薛兆豐也都比較熟悉,是近年風頭正盛的經濟學學者、講師。
如此對照下,楊冪這位導師顯得格格不入。雖然楊冪可能比較會說話,但《奇葩說》除了會說話,還要有深層的思考,不是依靠「玩梗」、「毒舌」人設就能撐得起來的。
當初拍攝《紅樓夢》的時候,楊冪飾演晴雯,但連晴雯判詞中的「霽月難逢」第一個字便不認識。
當然,演員歌手很多都是表演、音樂等專業出身,文化素養不高,並沒有什麼值得質疑的,畢竟術業有專攻。
但是文化素養並不高,卻參加知識語言類節目,那也難怪網友質疑了。
不過,有媒體表示,楊冪參加《奇葩說》,只錄製幾期,作為海選官。
上文已經說過,《奇葩說》第七季,會將《奇葩來了》《奇葩大會》組合在一起,到時候海選會出現在節目中,楊冪只是在這個環節發揮作用,並不做專業的評判。
這樣說來,楊冪加盟這檔節目並沒有什麼不妥,還能為節目增加許多關注和熱度。
《奇葩說》即將來臨,節目組也出了首個辯題「一鍵重啟你的2020,你願意嗎」,讓諸位導師發表自己的看法。
蔡康永持反方觀點,表示不願意。
他認為世界上的人,對於世界有一個誤解,以為世界是有道理的,但世界沒有道理可言。很多人以為依照他以為的道理做事,世界會有回應,不會的。
所以,如果你有重啟的機會,然後想像中去重啟一個年度,這已經是在一個沒有道理的世界,在做一件你自以為有道理的事情。懷抱著荒謬的希望,只會得到荒謬的結果,所以,不必了。
馬東則持正方觀點,表示願意。
馬東的理由很單純,就是想多活一年。他認為,也許重啟之後的2020年,跟自己過的2020年完全不一樣。帶著記憶,自己能夠規避一些不好的事,去度過一些美好的事。
薛兆豐持反方觀點,表示不願意。
他認為,2020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重啟新的一天,日曆也是一張一張往下翻的,沒必要重新印一本一模一樣的日曆,重新把它翻一遍。
劉擎「出口不凡」,首個辯題,就發出了令人深省的觀點。
大概意思是,他認為人類知道過去,但不知道未來的,這是人的存在意義上的規定性。正因為有未知的風險要去克服,所以「勇敢」是人類的一種美德。有未知的風險要規避,所以「審視」是人類的一種美德。
正是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所以塑造了優異的人類文明品質,這也是人類文明的根基。如果我們能夠所以重啟時間,那麼就失去了這種根基和文明品質,那人類也就不是現在的人類了。
楊冪持反方觀點,表示不願意。
理由很簡單,她家中最後一位老人走了。
當老人走了,父母就首當其衝面臨死亡。發生了這麼多事,令她很難過,所以她不想重啟2020,想繼續好好地走下去。
從《奇葩說》宣傳預熱的首個辯題來看,幾位導師還是能夠輸出比較精闢深度的觀點,希望正式節目上線之後,能夠有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