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生工程為群眾幸福「加碼」
「十三五」以來,阿里地委、行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地區各族幹部群眾,全力推動阿里地區重大項目特別是重點民生工程建設。五年來,阿里地區規劃內項目共21類437個,申報總投資457.98億元,銜接項目總投資363.43億元。截至目前,已落實項目323個,已開工項目321個,已完工項目317個,規劃內項目已經落實資金423.48億元,完成投資349.1億元,有效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阿里冬天不再冷
過去,說起阿里的冬天,人們無不談之色變——最低氣溫達到零下30度,天寒地凍、滴水成冰。
2015年,阿里地區投資17.35億元,啟動了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並於2018年實現供暖。目前,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已覆蓋獅泉河鎮12條主幹道,36個供熱區,252個單位小區,3200餘棟單體建築,年供暖時間為238天,室內設計溫度不低於18℃。
此外,「十三五」期間,阿里地區措勤、改則、革吉及日土4縣也陸續實現了集中供暖,總投資超過11億元。
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的竣工,不僅為當地企業、居民提供了充足、穩定、優質、廉價的採暖熱源,讓群眾告別了寒冷,還極大緩解了獅泉河鎮長期缺電的局面,對獅泉河鎮電力的發展及改善阿里地區電源布局具有深遠的意義。
「熱電聯產項目的建設,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獅泉河鎮基礎設施建設,對促進阿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阿里地區城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江說。
集中供氧工程:為人民的健康護航
阿里地區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含氧量低,缺氧導致的各類疾病成為影響當地幹部群眾身心健康的主要問題。
「十三五」以來,阿里地委、行署為有效解決高寒缺氧帶來的健康問題,於2016年以招商引資的形式與阿里歐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投資協議,正式啟動了高海拔集中供氧工程。
目前,集中供氧工程總計供氧人數達1.2萬餘名,制氧廠平均每天不間斷生產氧氣3450立方米,迄今為止,已安全生產運行4年,同時還引入了高原微壓氧艙、可攜式微氧艙等設備,為阿里本地幹部群眾、遊客以及過往人員提供堅實的健康保障。
為降低幹部群眾購買氧氣的花銷,阿里地區還出臺了各項優惠政策。過去,阿里地區充氧購瓶的市場價格標準為40升600元,實施集中供氧工程後,阿里地區面向幹部群眾推出了氧氣卡,通過辦卡購買氧氣40升僅需240元,花費不到過去的一半。
「感謝地委、行署,讓我們可以安心工作,我一定會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為阿里的發展添磚加瓦!」 阿里地委宣傳部幹部葛振青說。
集中供電工程:萬家燈火點亮小康夢
「十三五」以來,阿里地區切實把農網改造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民心工程」來抓,特別是國網阿里供電公司始終秉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先後實施了投資3.17億元的三縣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投資11.4億元的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投資18.9億元的「三區三州」電網建設工程以及通大網電供電工程。
噶爾縣獅泉河鎮加木村原支部書記次仁白姆對阿里地區近年來電力事業的發展頗有感觸。曾經,她和全村群眾僅靠著小型戶用太陽能設備發電,天氣晴朗的時候也只能用上2、3個小時的電,不敢使用冰箱等需要長期供電的家電。現在,這些都成為了歷史。
「我們村現在的電可穩定了,一個月都停不了一次,家家戶戶不僅用上了冰箱,甚至還有大功率的電灶。」次仁白姆樂呵呵地說。
此外,農網改造工程還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轉移就業、致富增收。僅「三區三州」電網建設工程就累計使用當地農民工5.5萬餘人,帶動群眾增收1780.62萬元。
普蘭縣巴嘎鄉崗莎村的旺布扎西是一名裝載機司機,在2019年啟動的「三區三州」電網建設工程中,他到工地幹活5個月,每個月收入3萬餘元,總收入達到了15萬元。
「我足不出鄉就掙到了這麼多錢,全家人都很高興,參加這個工程也是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幹活的時候特別帶勁。」旺布扎西說。
目前,全地區供電可靠率已達到99.0742%,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在這片高亢的土地上,萬家燈火與美麗星空交相輝映的美好藍圖已躍然紙上。
「『十三五』以來,阿里地區大力實施了獅泉河鎮熱電聯產、藏中電網聯網工程、4縣集中供暖、6縣地下綜合管廊等一批重大項目,進一步改善了幹部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阿里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阿里地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次仁傑阿說。
(責編:郝潔、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