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茶泡飯一樣,沒必要考慮得太多。美味的東西就是美味,這不就夠了麼?「這句話出自《深夜食堂》,很日本,雲淡風輕後面,藏著對人生很深的體認。盼星星盼月亮一樣,《深夜食堂》去年終於出了第三季,今年初又迎來劇場版。《深夜食堂》幾乎可以算做日本美食電影的縮影,食物與治癒,不離不棄。
美食電影拍來拍去,要麼拍成競技故事,要麼拍成奪寶故事,比如《中華小當家》就兩者兼而有之,小當家一路闖關升級,一路尋訪神秘廚具——這樣的故事結構,很容易成就日式熱血。不過,給更多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走治癒路線的美食電影,它們通常講的是一個人在食物中找到更好的自己,打撈起委頓的生活。《街角洋果子店》有個很常見的開篇,女孩來東京尋找男友,但他並不在那家洋果子店裡——女孩的愛情失落了,於是,她要在料理上尋回對生活的信心。
《街角洋果子店》
一部電影為什麼好看呢?從敘事層面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神採。那麼,一部美食電影呢?其實還是要寫人,只不過,這時候美食有了某種主體性,直接作用於敘事的起落。《南極料理人》寫了七個男人的意難平,有人被貶職,有人要參加鐵人三項,有人不能一日沒有麵條……最後呢,這些人心裡的疙瘩都被料理人西村的食物一一熨平。在世界的盡頭,料理就是鄉愁,而咀嚼家鄉的食物這樣一個物理性動作,真的可以實實在在地填補精神上的失落——這是食物的力量。
《南極料理人》
在對待料理這件事上,日本的美食電影呈現出一種家族相似性。那麼多風格不一的導演都涉足過美食電影,比如那個總忍不住在電影裡塞入神秘主義的堤幸彥,又比如那個一頭扎進伊坂幸太郎奇異世界的中村義洋,可結果是,因為有深厚的美食文化打底,即便視聽風格差異極大,日料之魂卻不會做更動。日本人理解的「料理」,是料想食物的道理,烹飪是一條修行之路,是對食物本然面貌的無限接近。所以,日本料理講究食物的「原味」,料理人最大的責任就是留住食物的原汁原味,儘可能少用調味料。與此同時,日本料理也講究「不時不食」,食物的美味只在應時之際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因此,日本料理有了精簡之美。
2006年,荻上直子拍了《海鷗食堂》。它將故事的發生地設在芬蘭,而非日本,主角幸惠在那裡開了一家名叫「海鷗食堂」的餐廳,卻無人問津。而幸惠依然不疾不徐地照自己的節奏過日子,不擔心沒有顧客,也沒有表現出經濟上的憂慮。直到有一天,一個熱愛日本文化的芬蘭小夥,成為了食堂的第一位食客;綠走進了幸惠的生活,試圖為食堂招攬更多客人,她們一起製作肉桂卷,三個芬蘭老太太由此被吸引。就這樣,食堂的冷清被一點點打破,幸惠仍舊沒有顯露出對食堂經營的更多野心。
《海鷗食堂》
這是一部溫潤的美食電影,它的整體視聽設計應和了日本料理的精簡意味,取景與色彩都有一種素樸之美,不張揚,甚至有點溫吞。更重要的是,它所呈現的美食,簡之又簡,肉桂卷、飯糰,都是常見之物,但在電影中卻起到溫暖人心的作用。海鷗食堂這家店面的前任老闆,偷偷潛入食堂想拿走之前落下的器材,正巧被主角們撞見,她們沒責怪什麼,只是悠然地做著一個個飯糰,而前任老闆面對這陌生的食物,慢慢品咂,似乎又找到了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就像那些日式治癒系電影,《海鷗食堂》的主角們傷痕累累地出場,隨著食堂漸漸有起色,她們頭頂的烏雲也慢慢消散。只不過,編導並不希望將主角們的灰暗前史,兜底交代,在電影裡只呈現出一個大概的輪廓,食物與食堂成了引渡人物走出陰霾的力量來源。餐廳仿若一處庇護之所,主角們淡然地躲藏在裡頭,用食物療愈自己的傷。
很多人知道,小津安二郎提過一個有趣的說法,他說自己是個開豆腐店的。豆腐的清爽軟潤,和日本料理在人們心底留下的印象不謀而合。小津的電影裡,作為「日常」最重要的一道風景——用餐,已經升格為一種儀式,認真吃認真喝就是對生活最大的恭敬。最明顯的是,小津的兩部片名裡直接出現了食物,一部是《茶泡飯之味》,一部是《秋刀魚之味》。《茶泡飯之味》說的是夫婦重歸於好的故事,當然,它還是用小津慣有的緩慢感向觀眾訴說。所以,矛盾的解決也顯得不知不覺,兩人就這麼吃著茶泡飯消弭了彼此的齟齬——之前,妻子不懂丈夫對茶泡飯的喜歡,「我原來不明白,你之前說過的親密、簡單,沒有顧慮和客氣,更加輕鬆的關係,我現在終於明白了」,這時候,丈夫也釋然了,「茶泡飯啊,就是這種味道,夫婦就是這種茶泡飯的味道。」茶泡飯的比喻,從《茶泡飯之味》到《深夜食堂》,用法並不完全重疊,但有一點相通,茶泡飯的素樸,值得珍視。
《茶泡飯之味》
而在《秋刀魚之味》裡,秋刀魚並沒有出現在鏡頭裡,按小津的解釋,「秋刀魚既便宜又美味」,這說的還是日常之美。秋刀魚雖然在電影裡「缺席」,但這部電影的主旨卻暗暗藏在了片名的食物中,這不失為美食電影另一種極致的做法。
《秋刀魚之味》
-END-
關鍵詞回復
關注北青藝評的前提下,回復下方紅字可以查看5月精選內容
紐約
先了解一下紐約書展是怎麼回事,再諷刺中國作家「門可羅雀」吧
新青年
一百年後再讀《新青年》
張愛玲
當張愛玲的遺珠成了宋家的私產
聶隱娘
《刺客聶隱娘》:對鏡獨舞的孤獨
京劇
老子功夫在腿上,你老照我臉幹嗎?
張火丁
無良票務正在毀張火丁
攝影
《指環王》的天才攝影師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