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再愛我一次》,上個世紀90年代,這部電影曾讓所有的中國人集體揮淚,不管是城市的電影院,還是農村的露天電影放映場,都是戲裡戲外哭成一片,影片改編自臺灣民間故事《瘋女十八年》。
飾演媽媽的楊貴媚,楊貴媚憑著此片一舉成名,在內地打車,司機死活不肯收錢,住酒店,服務生搶著替她買單,足見這部電影在當時的影響力。 至今大家都還記得這位「全中國最知名的媽媽」,在此片之後楊貴媚拍了不少電影,電視連續劇,並憑《月光下,我記得》拿下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這部電影是1990年在內地公映的,而在農村免費放映,估計要晚上一兩年,大約是在91或者92年吧。那個時候,我還小,村裡在兩棵大樹之間扯上幕布,露天放映。跟以往不同,沒有小販的叫賣,沒有吃東西的聲音,沒有小夥子大姑娘之間的調笑,所有的人都跟著戲裡面的母子哭成一團。當然了,我也是一邊看,一邊低聲哭泣。 本周日是母親節,在網上看到一個叫「母親節十大推薦電影」的好帖,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這部電影,簡短有力的推薦辭,喚起了我兒時的記憶,於是重看的想法就冒了出來。其實,20多年來,重看的想法經常有,但是都沒有實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個社會越來越複雜,人心也越來越浮躁,早沒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淳樸,我也一樣,對事物少了包容之心,多了一些挑剔與苛責,所以我很擔心,怕重看這部電影之後,只看到它的缺點和不足,而忽視它的感動與真誠,破壞兒時的美好回憶。還有那首所有中國人都會唱的主題歌《世上只有媽媽好》,至到今天,仍是幼兒園的必教曲目。
其次,小時候看片的深刻印象,除了自己被感動得放聲大哭之外,還有兒子長大之後,與精神失常的媽媽在瘋人院的相遇,卻不記得媽媽最後有沒有恢復正常並與兒子相認,所以害怕重看之後,看到一個不好的結局。
但是這次不一樣,作為母親節的推薦電影,不能再躲著不看,哪怕只是為了那首《世上只有媽媽好》,也應該重溫一下經典。事實證明,我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這次重看,依然被感動得一塌糊塗,依然是邊看邊哭。最後的結局也是好的,兒子用《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喚醒了精神失常的媽媽,18年後,這對苦命的母子,終於又緊緊的抱在了一起,同時,20多年之後,我這顆懸著的心,也終于欣慰的放下了。
這就是感動的力量,這就是母愛的力量,不需要「大片」的噱頭,不需要緋聞的炒作,不需要炫目的特技,不需要複雜的剪輯,不需要刻意的表演,不需要高調的說教,只要把母子真情,自然而然的表達出來,自成經典。 電影很簡單,就像《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詞一樣,樸實無華,卻感人至深,世代流傳,永遠不會過時,哪怕你是再挑剔的人,都無法找到對它的指責之辭。
比如,兒子出疹發高燒,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媽媽從家中出發,一步一跪,一直跪到王爺廟,哭求王爺公保佑兒子平安無事,額頭都磕破了,滿臉的血,也許真的是她的誠心感動了神靈,兒子居然奇蹟般的退燒醒來了,連醫生都覺得驚奇。
這一個情節,當時看哭了所有人,今天再看,依然是感動得淚如雨下,現在提筆寫起來,眼淚還止不住得往下掉呢。這個情節就很自然,一點都不做作,因為現實中就是這樣,孩子生了大病,有生命危險,哪個父母不是長跪在地,哭求上天的保佑啊!
片中媽媽對兒子的愛,一點都不自私、狹隘或者寵溺,而是愛得很勇敢、很嚴格、很偉大。 勇敢體現在很多方面,最為深刻的一個印象,是媽媽分娩的一幕。她未婚先孕,以為能求得林家的同情和接受,卻沒想到,依然被他們狠心拋棄。林母要她把孩子打掉,她不捨得,堅持要把孩子生下來。於是自己租了一間房,一個大姑娘家,背負著道德的拷問,忍受著眾人的嘲笑,大著個肚子,艱難的熬著。分娩的時候,她一個未婚的大姑娘,不好去醫院,就自己接生,拿一把剪刀,在燭火上烤了幾下,簡單消毒之後,自己剪斷了臍帶。
而這個時候,孩子的爸爸,曾經的愛人,正在教堂裡面,跟別的女人舉行婚禮。看到這裡,我不禁感慨,這樣的女子該有多堅強多勇敢啊!反觀現在,人流手術就跟剪指甲一樣,說做就做,沒有絲毫的負罪感,甚至曾經有新聞報導,未婚媽媽生下孩子之後,將其扔進垃圾桶,或者衝進下水道,何其殘忍啊!彌補錯誤的方法,不是用另一個錯誤去掩蓋它,而是要勇敢的去面對。就像片中媽媽說的那樣,孩子是無辜的,不能將自己受到的懲罰,讓孩子來承受,剝奪他生存的權利。
媽媽對兒子的愛也很嚴格,雖然兒子是她唯一的希望,是她生命的全部,但是她並不溺愛。她給兒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一切都給了兒子,對他百般寵愛,但是一旦兒子犯了錯,絕不輕饒,讓他跪下,用小枝條抽打他的手心,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說怎麼改正。做父母的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哪個父母不疼孩子,誰也不想孩子挨打,但是有時候懲罰必不可少。尤其是在農村,家裡孩子多,父母照看不過來,如果一味的寵溺,放任不管,孩子輕則學壞,重則喪命。這不是危言聳聽,那些不孝順的、手腳不乾淨的、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哪一個不是溺愛所致,至於小孩玩火玩水死掉的、打架鬥毆喪命的,哪一個不是父母疏於管教的後果。
至於偉大,則是最難的。她克服了這麼多困難,受了那麼多苦,把孩子生下來並帶大,孩子就是他全部的生命。可是,為了能讓孩子有富足的生活,享受高質量的教育,有個好的未來,她毅然狠下心來,把孩子拱手送人。片子之所以這麼感人,看哭了一代又一代人,就在於媽媽這個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真實,似乎可觸可碰,就跟自己的媽媽一模一樣,代入感非常強。但是,媽媽的形象又不局限於這一層面,而是做了升華,為了凸顯母愛的偉大,影片花大力描寫了媽媽激烈的思想鬥爭,讓她幫兒子在前途和媽媽之間選擇,這樣一來,媽媽的形象就更加立體和豐滿了。她就是被人嫌棄的孤兒,所以不想讓兒子也跟自己一樣,而是要有好的前途,但是有舍才有得,她必須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那就是把兒子送人,這個選擇是理智的,更是偉大的。但是兒子作為小孩,顯然不這麼想,他才不在乎什麼前途,他只想跟媽媽在一起。 於是,媽媽跟兒子的不同想法,自然導致不同的行為,也必然形成一對異常激烈的矛盾衝突,在影片中就表現為,媽媽送出去,兒子跑回來,再送出去,再跑回來。但是這對矛盾之間的對立,並不是對抗性或者破壞性的,而是統一在感人肺腑的母子情深中,就在這送送跑跑的過程中,達到了全片的高潮,伴隨著媽媽躲起來之後低聲的抽泣,和兒子一邊追趕一邊撕心裂肺的哭喊,戲裡戲外哭成一片!
很多年過去了,在這個「大片」泛濫的時代,能夠被一部電影深深感動,是多麼的不容易,這是一部可以反覆觀看、永不過時、值得收藏的影片。 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