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和老鼠》作為顯像管時代最著名的一對歡喜冤家,於1940年在美國首播,1991年央視一套播出,早已深深的植入了三代人的記憶中。
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貓和老鼠》大電影,2月26日在中國上映。
此次《貓和老鼠》影片主創團隊保留了原作中Tom和Jerry無法說話的人物屬性,同時延續了原版中的2D造型,目的是向《貓和老鼠》動畫片致敬。
不僅如此,動畫片中經典的斯派克鬥牛犬、流浪貓布奇、甚至Tom的心儀貓小姐,都將以全新的人設在大銀幕回歸。
經典的追逐戲,屢戰屢敗的Tom,誇張的受虐名場面,讓人秒回童年記憶。
總之,各種動畫片經典名場面,都回來了!
影片講述了Tom和Jerry來到繁華的「大蘋果城」紐約,並意外的與少女凱拉(科洛·格蕾斯·莫瑞茲飾)結下「梁子」。
凱拉為了一場即將在紐約地標御門酒店舉辦的世紀婚禮,而焦頭爛額,因為這場婚禮關乎她的職業生涯。
而Tom和Jerry的到來,讓本就神經緊繃的局面更加混亂,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爆笑鬧劇。
此次「真人版」貓和老鼠最大的亮點,就是其講述了兩個世界的故事。
一個是真人世界中頗為寫實的各種職場「情景」——簡歷造假、冒名頂替他人、領導權威不容置疑。
另一個則是我們熟悉的貓和老鼠的CP故事,相愛相殺的情節總能讓人會心一笑。
兩個世界的故事,讓影片兼具了娛樂性與現實性。
女主凱拉通過剽竊別人簡歷,最終把婚禮搞砸的窘境,讓觀眾既暗爽又同情。
「暗爽」是凱拉終於為她行為付出代價,「同情」則是每一個懷揣夢想來到大城市的年輕人,都可能因為一念之差而誤入歧途。
「打工人們」都太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了!
看著凱拉,不免心生共鳴。
不過,對工作生活重壓之下苦苦掙扎的人們來說,最共鳴的是Tom的經歷。
大銀幕觀看大電影《貓和老鼠》,有種「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的感慨。
小時候,喜歡Jerry對Tom的百般戲弄,Tom的「Loser」屬性帶給童年太多的歡樂。
長大了,大家反而更喜歡Tom本身,社交網絡中廣泛使用各種Tom表情包、微信頭像。
「廢材」Tom像我們絕大部分打工人、社畜「自我解嘲」的投射體。
我們再也不敢放肆的嘲笑總是被老鼠Jerry捉弄、永遠也抓不到老鼠、屢戰屢敗、遍體鱗傷的工具人(貓)Tom。
因為我們都發現,它就像是打工人我們自己——總是被生活毒打,個人價值追求總是實現不了,看不到翻身成功的希望.
但是,最勇敢、也是最難的,往往就是——看透生活本質,卻依然熱愛生活本身。
看似「碌碌無為」的Tom會為喝到牛奶滿足,常懷鋼琴夢和對音樂的憧憬,保持著對人的友善和一口齊刷刷白牙的笑容。
Tom一直也抓不到Jerry,但從來也未停止、放棄對Jerry的追逐。
與其說是Loser的自討苦吃,不如說我們需要不斷的追逐,來證明自己存在過,活過。
《貓和老鼠》大電影中,Tom和Jerry有過短暫的甜蜜、合作,結尾又開始了新的追逐。
就像北上廣的打工人們,每天和生活不斷上演著鬥爭與和解的戲碼。
我們其實都一樣。
儘管,身心疲憊的打工人們很難由衷開懷大笑。
但也許,大電影《貓和老鼠》可助一臂之力,讓大家就著兒時的情懷記憶笑到「變形」!
笑一笑,總歸是好的!
看電影《貓和老鼠》像是一場短暫的逃離地球的旅程,放空自己,大笑就好,享受就好!
放鬆忙碌高壓的生活,舒緩疲憊不堪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