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財閥,日本韓國有何不同?為何說日本已陷入財閥控制危機

2020-12-25 騰訊網

近幾十年來,韓國的局勢一直很不平穩,甚至可以說是亂象頻出。導致這種亂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財閥與政府的長期鬥爭。伴隨著左派與右派的交替上臺,財閥與總統間的鬥爭時而出現,也讓下臺後的前任總統極容易遭到清算,難得善終。

同為東亞國家,日本與韓國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兩國經濟都是在韓戰以後經美國扶持而發展起來的,而兩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都出現了財團壟斷,但不同的是,日本政府似乎並未被財閥所掣肘和控制,這是為什麼呢?

財閥左右下的日本亂局

最近幾年,安倍晉三在日本人望頗高,首相位置坐得很穩,讓我們幾乎已經忘記了日本曾經的亂局,回想安倍之前的日本,首相如走馬燈一般辭職下臺,二戰後的75年時間裡,日本誕生了53任首相,有的也就在位兩三個月。

二戰後的日本亂局與財閥的有著脫不開的關係,每一位日本首相的上臺都離不開財團的支持,他們的施政舉措也要經過財團的點頭同意,否則將難以開展,如果失去了財團的支持,他們就離下臺不遠了。

從財閥對政局的掌控來看,兩國並無本質不同,但是這與大眾的認知卻有著明顯的差異。韓國財閥隻手遮天,一直給外人以負面的形象,而日本財閥為何會默默無聞,時常讓人遺忘呢?

美國控制下的韓日,有何不同?

要想全面地了解日本與韓國的財團,必須要從他們背後的主子——美國開始說起。

在二戰以後,美國將日本控制在手中,韓戰以後,美國又將韓國控制在手中,兩個國家成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利益代言人,而兩國經濟也是在美國的扶持下成長起來的,看起來相似的兩個國家,骨子裡也有不同。

如果說美國對日本的控制能達到八分,那麼對韓國的控制恐怕也就在五分左右。

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戰敗後長時間由美國管制,國內上上下下幾乎都在美國控制之下,政府、財團說到底都是美國的扶植下的傀儡;而韓國儘管也受到美國控制,但是在相當多的領域依然保有著極大的自主,就比如韓國的政府,時而是財閥的看門人,時而又與財閥鬥得不可開交。

就比如,盧武鉉上臺之後,積極推動半島和平進程,削弱財閥勢力,處處與美國唱反調,下臺之後,財閥捲土重來,支持李明博上臺,清算盧武鉉,最終逼得盧武鉉跳崖自殺。

李明博與樸槿惠都是財閥扶持下的韓國總統,最大程度地捍衛財閥的利益,為財閥看好家,守好門。而文在寅上臺之後,又將李、樸二人送進監獄,重啟與財閥的鬥爭。

這客觀體現出,韓國政府並不是如日本政府一般,與財閥穿一條褲子,而是伴隨執政者的不同,與財閥有著或對立、或合作的關係。

韓國財閥惡名傍身,日本財團悶聲發財

最近幾年,韓國財閥惡名昭彰,李勝利案、張紫妍案,以及留下謎團的崔雪莉之死似乎都在告訴世人,韓國這樣一個民主國家在面對財閥的特權時是多麼地蒼白無力。而文在寅對財閥勢力的無可奈何,又讓人感到了一絲悽涼。

相比之下,日本的情況就要好得多,多年以來並未爆出什麼醜聞,似乎已經成為了隱藏在民間的透明人,很少被人提及,這說明,日本財閥的影響力遠不及韓國。

韓國財閥勢力龐大,採用家族世襲繼承,經營範圍廣泛,掌握社會幾乎所有資源,老百姓從生到死都離不開財閥所提供的服務,更重要的是,他們旗下都擁有自家的銀行,既可以提供充足的現金流,也將老百姓的命脈攥在手中。

而日本財團相比之下就要弱得多了,日本的三井、富士等公司都是公眾公司,採用現代化的治理方式,家族勢力對公司的影響力很小,日本的財團很多時候更像是一個協調各方經濟勢力的平臺,自然也就不會像韓國財閥一樣,說一不二了。

韓國財閥更為知名的原因在於,多年以來,韓國政府幾代總統與財閥的暗中角力。而日本的財閥與政府相敬如賓,十分和睦,共同治國,所以不為人所知。從長遠來看,日本政商勾結,導致整個日本社會相對暮氣,相比之下,韓國還有著一絲前進的動力,未來的結果還要由時間告訴我們答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沒有像韓國一樣被財閥控制!
    提起財閥,大家自然會想到韓國。關於韓國,也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鐵打的財閥,流水的總統」。由此可見,韓國財閥多麼強大。我們以三星為例,在大家常規認知中,三星是一家生產手機的企業。然而,它與中國的小米手機有何區別呢?
  • 韓國財閥已失控,9成GDP被實質控制,為什麼韓國不敢動其蛋糕?
    最早這個詞彙是用來形容日本的,明治維新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壟斷組織廣泛發展,在20世紀30年代前,形成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財閥,控制著日本的經濟命門。30年代後,淺野、古河、大倉、中島等新興財閥迅速發家,進一步讓家族更強大,壟斷著日本的龐大資本。
  • 失控的韓國財閥,9成GDP被實質控制,為何韓國始終不敢動其蛋糕?
    最早這個詞彙是用來形容日本的,明治維新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壟斷組織廣泛發展,在20世紀30年代前,形成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財閥,控制著日本的經濟命門。30年代後,淺野、古河、大倉、中島等新興財閥迅速發家,進一步讓家族更強大,壟斷著日本的龐大資本。不過,二戰的結果打破了這個被財閥控制的日本經濟,讓日本財閥的體量變小了很多。
  • 失控的韓國財閥,9成GDP被實質控制,為何韓國不敢動其蛋糕?
    實際上它指的是同一金融寡頭控制下,結合同族、親戚,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而形成的一個壟斷資本集團。最早這個詞彙是用來形容日本的,明治維新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壟斷組織廣泛發展,在20世紀30年代前,形成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財閥,控制著日本的經濟命門。30年代後,淺野、古河、大倉、中島等新興財閥迅速發家,進一步讓家族更強大,壟斷著日本的龐大資本。
  • 日本財團和韓國財閥,哪一種模式更先進?
    無獨有偶,韓國其它幾家大型企業集團在這幾十年,也都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這幾家企業集團包括LG集團,現代汽車集團和SK集團,它們一起被稱為韓國「四大財閥」。韓國四大財閥最大的特徵就是家族化的企業管理模式,以三星集團為例,從創始人李秉喆,經過第二代李健熙,再到今天的李在鎔,企業經營權一直掌握在李氏家族的手中。
  • 韓國經濟依靠財閥崛起,實現漢江奇蹟,為何說弊端更為嚴重
    然而,同樣是在一片廢墟上,戰後的韓國與日本相比,無論從資源,還是國土安全方面都不如日本,卻能夠快速完成工業化建設,實現漢江奇蹟,躋身亞洲四小龍,並且位列發達國家,其中,大財閥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和積極影響不能忽視
  • 反思韓國模式:亞洲金融危機、對外開放與財閥
    1IMF、美國和韓國的博弈亞洲金融危機時期,韓國外匯儲備規模急劇收縮,政府面臨破產,被迫向IMF等國際機構和其他國家尋求幫助。但IMF和它的主導國美國,在一攬子援助貸款背後,給韓國提出了一系列嚴苛的調整政策。巨大的調整壓力給韓國帶來痛苦,每一個附加條款都讓韓國陷入艱難抉擇。
  • 還原真相:韓國真被財閥控制了麼?為什麼韓國人不反抗?
    韓國經濟命脈掌控在財閥手中不是秘密,有韓國人說一生難逃三件事,「死亡、交稅和三星」,有些人更是把韓國稱為「三星共和國」,但韓國真的是被財閥控制的國家麼?
  • 韓國是一個被財閥控制的國家?細數韓國政府與財閥相愛相殺的往事
    前些日子韓國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去世,我們經常聽說韓國有許多的財閥,勢力非常的巨大,而三星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從電子產品到製造業幾乎都有涉及,三星及其子公司的產值能夠佔到韓國每年GDP的20%,可謂是真正的富可敵國。在韓國有這樣一句俚語:「人的一生只有死亡、稅收和三星無法避免。」
  • 從最近的韓國娛樂圈事件,說說韓國的財閥
    韓國財閥的起源,有人說要追溯到樸正熙時代,有人說要追溯到韓國建國時代,但是實際上你會觀察,在財閥橫行的國家只有日韓兩國,日本在對韓國殖民統治時期,對於韓國進行了全方面的改造,深深影響到了韓國以後的發展,韓國作為一個傳統的封建社會被日本殖民所徹底瓦解。
  • 外資控股|財閥幹政,韓國小國外交,軍事指揮權為何被美國控制
    朝鮮半島的爭端進行了大半個世紀,原本統一的朝鮮國家,二戰後,許多國家都迎來了獨立,而朝鮮半島卻充當了美、蘇的隔離緩衝地帶,又因蘇美博弈而無奈陷入分裂;朝鮮的北部建立朝鮮民共和國,而南部建立了大韓民國。但是如果想得到美國的支持也需要付出點什麼,於是韓國軍隊的指揮權、韓國政治的主導權,或者決定戰爭的權力,就這樣變相被美國給控制了,目前為止大家所看到的大韓軍隊和駐韓美軍,其實都是歸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指揮。而韓國總統要想指揮韓軍都還得通電美國,獲得美國的肯定才可以行動,這樣一看是不是覺得大韓民國的總統有這麼慫的嗎?
  • 韓國的財閥究竟有多恐怖
    財閥是韓國經濟的一大「特色」,韓國幾大財閥的資產總量高達韓國經濟總量的六成。在整個世界來說,韓國的影響力都是非常的大。韓國在電子業、汽車業、造船業等都是非常的發達。韓國的發展歷程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可以說絕對是一部奮鬥史。不過關於韓國我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國家可以說是被幾家大財團控制的。這幾家財團不僅控制了韓國,甚至是影響全世界。
  • 韓國:不滅的財閥!李健熙的身後,三星仍是受他控制的棋子
    一切都在預示著他將要做一個重要的決定。飛機剛剛落地,他便撥號給三星市場部經理,說出了一句讓身邊工作人員都震驚的話,十五萬部手機全部召回,所有代價我們承擔,從今以後不再生產這樣的產品。這是載入三星歷史的危機公關,也是三星集團反反覆覆展開又合上的公司神話。這一神話的締造者便是三星教父、韓國大財閥李健。
  • 韓國的糾結——爽到死的財閥
    2019年,劣跡斑斑的前韓國藝人李勝利的夜店,在經過幾個月的封禁調查之後,又重新開張了,更諷刺的是,作為勝利門主謀的李勝利,在有大量證據形成的證據鏈的情況下不僅僅被韓國法院宣判無罪,揭露「勝利門」事件的記者之一金尚教反而入獄,而姜景潤不僅僅本人失蹤,其房子更是遭到火災,這一系列事件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韓國的娛樂圈都是些什麼貨色。
  • 從韓國首爾市長之死,看財閥統領下的韓國經濟
    最近提起韓國,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會聯到一個熱門新聞:韓國首爾市長於臥龍公園自殺。這個新聞可以說是震驚了韓國內外,大家不由得疑惑起來,作為韓國首都城市的市長,為何會平白無故地留下遺書又行為詭異地跑到公園去自殺?此案件在外人看來都如此疑點重重,那麼內裡是不是真的另有隱情?
  • 財閥陰影籠罩下的韓國經濟
    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與自身發展的需要,韓國政府在不同時期制定了不同的產業政策,重點發展的產業也有所差異。按照前文所述,自上世紀60年代起,韓國的重點產業大體經歷了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到重化工產業,再到高新技術產業的迭代升級過程;而在每一個階段,扮演「先行者」角色的往往都是財閥企業,它們根據不同時期政府發展戰略的調整而改進自己的內部結構與布局重點,進而帶動了韓國的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
  • 「流水的總統,鐵打的財閥」,韓國財閥是如何崛起的?
    說到韓國,你想到的是什麼?是甜甜的韓劇,還是大膽犀利的電影、清一色的淺色系穿搭?事實上,都不是,說到韓國,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韓國的財閥,並疑惑為什麼在韓國,財閥能夠控制整個國家。韓國為什麼具備支配國家能力?
  • 韓國的經濟控制在三星、大宇等財閥手中?並不是,真相超乎想像
    韓國人民實際上是在給美國打工?從某種意義上確實是這麼說。韓國人一生可以離開所有,但是卻始終無法擺脫三星。三星,就是韓國人永遠繞不過去的坎。這個現象足以說明韓國的財閥體制到了多麼嚴重的地步。一個財閥,竟然就控制了一少半的國家經濟命脈,那麼數個財閥聯合在一起,整個國家必然會被其玩弄於股掌之間,這是必然的事情。所以,看似熱鬧的韓國政壇,其實,不過是財閥手下的提線木偶而已。上臺後的韓國總統,唯有依附財閥,才有可能明哲保身,不然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身陷囹圄。
  • 韓國財閥:披著民主外衣的「皇權」
    韓國現在有三星、現代、大宇、樂金及鮮京等五大財閥,以三星最為顯赫,有不少人把韓國戲稱為「三星共和國」,形容韓國人一生逃不過三件事:死亡、交稅和三星,三星幾乎承包了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衣、食、住、行、用的所有產業。
  • 韓國財閥的發展史,韓國民眾又愛又恨
    韓國民眾既恨他們,又離不開他們,因為從出生開始:出生的醫院是他們建的,穿的衣服是他們造的,上的學校也是他們建的,用的手機是他們生產的,坐的交通工具也是他們製造的,畢業了找工作還要擠破腦袋進他們的公司。財閥控制了各行各業,韓國社會根本離不開他們。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韓國社會批判他們,電影揭露他們,然而並沒有什麼用,他們歌照唱,舞照跳,你批判你的,我玩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