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11月11日報導:為了降低境外輸入風險,新加坡將進一步收緊對其他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的管制,要求旅客在出發前72小時內接受檢測,抵境後也須履行居家通知。
從下周二(17日)起,從疫情高風險國家或地區入境新加坡的外籍旅客,須在出發前72小時內接受聚合酶鏈式反應冠病檢測。
檢測證明是陰性的旅客入境新加坡後仍須履行14天居家通知,並在完成居家通知前再接受檢測。
新加坡早前收緊對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的邊境條例,來自這些高風險國家的旅客須出示冠病檢測陰性證明才能入境新加坡。
為了降低境外輸入風險,新加坡將進一步收緊對其他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的管制,要求旅客在出發前72小時內接受檢測,抵境後也須履行居家通知。根據新加坡衛生部昨天發的文告,新條例從11月17日晚上23時59分起生效。
新條例不包括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以及從汶萊、紐西蘭、越南、澳大利亞和中國等較低風險國家入境新加坡的旅客。
新加坡根據當地疫情情況,將不同國家和地區分為低風險和高風險兩大類型。
來自上述低風險國家的旅客無須履行居家通知,只須在抵境後接受檢測。來自澳門、馬來西亞(沙巴除外)、臺灣,以及香港部分旅客,在抵境後則只須履行七天居家通知,並在居家通知結束前接受冠病檢測。
來自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旅客,則須履行14天居家通知,期間也須戴電子追蹤器。
另外也有少數公務和商務旅客可享特別安排,不過聯合領導抗疫工作小組的教育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昨天在記者會上說,新加坡嚴格管控屬於這一組別的人數,這些旅客也須在出境前和入境後接受檢測,並全程嚴格遵守行程,因此傳播風險較低。
他說,隨著新加坡逐步邁向解封第三階段,新加坡仍須密切關注開放邊境後,境外案例輸入的風險。
黃循財強調,新加坡開放邊境不僅是為了經濟活動,也因社區需要,如讓家庭成員團聚,或讓外籍女傭入境照顧需要幫助的國人。「所以我們須開放邊境,但會以安全的風險管理方法重開,當中也具備多層安全保障。」
臺灣和澳門的疫情情況受到較好管控,有記者問我國會否調整來自這兩個地區的入境條例。
對此,黃循財說,新加坡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險評估不斷改變,相關當局也會密切留意各地最新情況,如果一些地區持續呈低風險狀態,新加坡可能就會取消對入境旅客的居家通知規定。
至於是否會同這些國家或地區實行「航空泡泡」,黃循財說,航空泡泡是雙邊安排,需要雙方商討和同意才能實行。
「不過,如果這些地區和我們一樣安全及低風險,我們很樂意跟對方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