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悶聲發財」:進KTV先交1萬元,推廣代理一年淨賺20萬

2020-12-24 donews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創業最前線(ID:chuangyezuiqianxian)作者:付豔翠

英雄還未誕生,隨著巨頭美團的「橫插一腳」,共享充電寶行業似乎又回到了野蠻生長期。

遙想2017年,僅4天之內,全行業就拿到了7.5億元融資,這是共享充電寶的高光時刻。彼時,借著共享經濟的東風,共享充電寶一度成為最火熱的風口之一。

一時間,市場在迎來大量資本的同時,行業新兵也不斷湧現。不過好景不長,下半年,伴隨盲目入局者的現金流斷裂、押金模式被消費者詬病等問題的集中爆發,樂電、小寶充電、放電科技、河馬充電等多家共享充電寶玩家逐漸退出市場。

直至街電、來電、小電、怪獸等品牌盈利的消息傳出,行業逐漸形成「三電一獸」的格局後,外界才意識到,這「三電一獸」似乎將充電寶練成了吞金獸,正在「悶聲發大財」。

新玩家還是在持續入場。從今年5月開始,美團共享充電寶項目開始瘋狂招人地推,希望通過人海戰術快速提高美團共享充電寶的線下覆蓋率,百城大戰已然拉起。

有代理商為將機器放進一家餐廳,不僅要託關係,還要承諾7成收益給商家;有企業要給酒店按時交租金,才得以將產品放在餐廳中醒目的位置;甚至有地推人員為讓機器進入人流量大的娛樂場所,不惜狠砸上萬元。

如今,新一輪的地推之爭已然打響。

誰在悶聲發財?

曾幾何時,外界對共享充電寶的質疑一個接一個,不僅國民老公王思聰立下flag,稱「共享充電寶能成我吃翔」,大家也紛紛表示,出門自己就能帶充電寶,不會有人用共享充電寶。

但消費者總是「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出門聚餐、商務交流、逛街之餘,當手機響起電量告急的報警聲時,共享充電寶就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經過3年多的大浪淘沙,共享充電寶的模式已經得到驗證,王思聰也將微博上的「吃翔賭約」悄悄刪除。相比重運營、高成本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這種輕運營、低成本,又兼顧剛需的賽道,正成為一門小而美的生意。

「共享充電寶不像共享單車那樣重運營,用戶充完電就會將充電寶『乖乖』還回去,可以節省大量的運營成本。」行業人士劉偉說,共享單車要解決的是最後一公裡問題,到了位置,隨意停車,每天都需要運營人員在地鐵站旁搬運,實際上是非常重運營的事情。

他給「創業最前線」算了一筆帳,保守估計,一個運維人員一天能夠運營500輛車,每人每天工資150元。在ofo鼎盛時期,省會城市平均鋪設20~30萬輛車,每天光人力運營成本就高達6~9萬元。「單車鋪設的地方越多,就越考驗運營能力。」劉偉總結道。

但共享充電寶進駐到餐廳、酒吧、KTV等場所後,不僅用戶會主動將充電寶返還,且因為商家會從中抽成,可以由商家代為運營,從而大大降低共享充電寶的運營成本。

劉偉表示,共享充電寶構成主要是機櫃加充電寶,即使把機櫃的成本平攤到單個充電寶上,單個充電寶的成本也遠比單車低。而且,充電寶的折舊要優於單車,在同樣的需求頻次下,共享充電寶的回本速度更快。

據「創業最前線」了解,共享充電寶入駐商家普遍會採用企業招募地推和招募代理這兩種方式。第一種,企業會給商家分成或者每月交一定租金。第二種,代理可以購買機器,自己去找商家鋪設點位,或者向下一級代理售賣機器獲利。為了鋪設點位順利,這兩種方式都會讓利給商家,分成比例一般是3~7成,品牌商能拿到1~2成。

各品牌們的營收自不必說。小電科技成立於2016年底,目前已覆蓋全國1600座縣級以上城市,用戶量近2億。艾瑞諮詢數據顯示,小電微信小程序位居總榜第27名,在共享充電行業位居第一。聚美優品財報也顯示,2017年以來,新業務共享充電業務開始為公司貢獻營收,從2017年的0.74億增長到2018年的8.7億元。

餐廳老闆們也收穫頗豐。北京一家火鍋店的負責人告訴「創業最前線」,他們餐廳裡安裝了兩個24個充電寶的大充電櫃,每次到周末,這48個充電寶都供不應求,「有人想借都借不到。」

該負責人透露,他們火鍋店人流量不錯,與品牌商籤的是7成收入的合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充電寶一天被使用5次,使用費3元,兩個櫃機一個月就能收入2.16萬,火鍋店能分到1.5萬元。「不僅方便了消費者,我們還能『躺』著賺錢,挺好的。」他補充道。

此前更是有媒體報導,某充電寶品牌的城市總代理在2019年入行,一整年就能掙到10-20萬元的淨利潤。

隨著場景滲透率提升,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參與者們似乎都在「悶聲發財」。

點位爭奪戰

時隔三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相對平衡卻被美團打破,行業氛圍再一次緊張起來。

要知道,共享充電寶具有應急屬性,當用戶手機沒電時是最沒有忠誠度的,只是誰離得近,用戶就用哪家產品。因此,共享充電寶的競爭,本質上是商戶點位的競爭。

線下商家們已然成為品牌方和代理們爭搶的香餑餑。但人流量大的商家畢竟有限,入局的共享充電寶玩家越多,不僅線下店的話語權變大,想要成功入駐也變得不那麼容易。

對此,昆明某共享充電寶代理李明深有體會。

他告訴「創業最前線」,如酒吧、KTV等娛樂場所不僅人流量更多,而且他們停留時間長,使用頻率還高。「在消費人群不差錢的情況下,可以將共享充電寶價格設置得更高,收10塊錢一個小時,也有大量消費者使用。」

但這種點位的商家議價能力就強,對於他們來說,無所謂哪個充電寶品牌,一般誰能給到滿意的價格,誰就能進駐。

「我今年入駐的一家KTV,不算分成,光入場費就需要上萬元。」李明透露,好的點位一般會給商家分成70~90%,甚至有商家會讓多家共享充電寶競價,誰給的分成高就把點位給誰。

說到這裡,李明也很無奈,品牌入場的成本遠不止機器成本,必須要交點入場費「打點」,以確保其放在醒目的位置。「不然一個場子2-4個品牌,商家們挪來挪去,或者給你放垃圾桶旁邊,用戶肯定產生不了消費。」

另一位北京方莊某酒店負責人於亮也向「創業最前線」表示,品牌方想將共享充電寶進駐到線下的難度也是越來越高。

於亮所在的酒店是一家星級酒店,第一家品牌是在2018年入駐,雙方五五分成。想到共享充電寶不僅可以方便用戶,又能帶來部分收益,於亮很快就將產品安裝到店裡。

但從今年開始,他明顯感覺到,共享充電寶品牌們競爭似乎更加激烈了,已經有好幾家品牌方或者代理找到他們,表示希望入駐進來。

他回憶道,今年6月和10月,又分別有兩家頭部共享充電寶品牌找到他,並通過熟人關係,且答應給酒店7成的收益,這才得以進駐。

「即便今年疫情,我們店裡的生意也不好,從5月之後只有2次客滿的情況,充電寶流水才幾百元。」但現如今,於亮3層的酒店,已經有三家品牌方入駐。

甚至有品牌商表示,願意讓出100%分成,公司免費提供設備,只要代理將產品地推進場,就能坐等收錢。

很顯然,各大品牌方們都明白,最終玩家們拼的還是市場份額。為了搶佔市場,他們也不得不在加速的跑馬圈地中,暫時犧牲少許利益。

5G的新故事

如果沒有被疫情中斷,今年本應是共享充電寶發展的一個小高峰。按照艾媒諮詢的測算,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用戶規模將會達到3.3億。

受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影響,居民外出休閒娛樂消費的需求大幅下降,共享充電寶的主要經營場所餐廳、酒店、商場等在一季度的經營受到極大影響。因此,行業也正面臨一波新的洗牌。

劉偉身邊也有不少共享充電寶企業倒下,他表示,疫情給充電寶企業造成不小的打擊,一方面收入驟降冰點,另一方面企業還有員工工資、供應鏈和各地辦公租金等多項支出。

但也正因如此,今年的線下競爭更加重要。他解釋道,疫情期間有大量餐飲、酒店等公司倒閉,市場上正在釋放新一波的市場需求。這讓創業者也看到了共享充電寶的前景,開始伺機進入市場。

「我們公司客服電話每天都會接到幾千個來電,已經在增招客服了。」抖音一無線共享充電寶品牌運營表示,他在發布公司有關無線共享充電寶的宣傳視頻、留下一個聯繫電話後,就一直有電話打進來,「很多人反映電話在佔線中,想要合作得錯開高峰期。」

事實上,隨著手機屏幕越來越大,耗電越來越高,手機充電的頻率也在不斷縮短,從早先一周充一次、三四天充一次,逐漸縮短到一天充一兩次的情況。特別是戶外運動時,手機電量遠遠不能滿足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的需要,充電寶的需求逐漸增加。

怪獸充電公關總監謝良梁也曾表示,其做過共享充電寶內部的市場調研,發現基本上70%的職場人,從家裡出來去工作不帶充電寶,這其中65%以上有二次充電需求。很多人晚上可能跟朋友聚會,或跟商業夥伴在外邊談生意。對於這部分人來說,必然有充電需求。

不僅如此,隨著5G時代到來,手機續航能力再次受到挑戰。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曾表示,華為準備推出的5G晶片耗電量是4G的2.5倍。種種跡象都表明,未來5G手機對隨時充電的需求會更加強烈,共享充電寶未來似乎還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當然,共享充電寶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品牌除了把設備鋪設出去外,正開始嘗試新的賺錢方式,比如IP娛樂營銷。

以小電為例,今年9月品牌與王者榮耀實現了IP跨界合作,不僅將兩個高知名度的品牌結合起來形成勢能,還從線上到線下實現了廣覆蓋與多場景滲透,並給行業內的商業模式升級帶來啟發。

總之,共享充電寶的英雄還未誕生,再加上美團這條「鯰魚」,新的故事要上演了。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相關焦點

  • 人民用不起的共享充電寶,真的在悶聲發大財?
    一位業內人士對我分析說,共享充電寶行業裡,至少「三電一獸」(街電、來電、小電和怪獸)不會涉及此事。當下小電處於上市輔導緘默期,另外三家也還陷在競爭裡。該人士覺得,共享充電寶從不被看好,好不容易熬到「悶聲發財」,又何必自我傷害?共享充電寶沒新聞,這話可不是我說的。
  • 共享充電寶1元/小時?你想多了,現在1元10分鐘
    但宋向清也表示,由於共享經濟領域很多屬於新生事物,許多法律問題沒有在法律條文中體現,導致部分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經濟出現監管不到位、監管力度不夠等。因此,加大監管力度、加強監管效果是必由之路。  誰在悶聲發大財  共享充電寶是搭著「共享經濟」概念的東風起飛的。
  • 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充幾次可自己買一個,還用嗎?
    @中國新聞網誰在悶聲發大財?「充了50分鐘,要了我6塊錢,以前一小時不是才一塊錢嗎?」經過了5年的發展,不少習慣了共享充電寶的用戶突然發現,這不起眼又離不開的充電寶,不知何時已變成小小「吞金獸」。租充電寶嗎?
  • 怎樣尋找附近共享充電寶 共享充電寶怎麼使用【方法介紹】
    共享充電寶哪裡有?共享充電寶在什麼地方?掃一下碼就能借充電寶的創意看起來似乎不錯,但共享充電寶能否成為第二個充電單車,成為「共享經濟」的又一個成功類型呢?小編帶大家實地一探究竟。  共享充電寶在什麼地方?共享充電寶哪裡有?
  • 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網友直呼:比給特斯拉充電還貴
    共享充電寶告別"一元時代"市場格局初步奠定後,共享充電寶開始提價。2018 年下半年,大多數品牌定價還是 1 元 / 小時。2019 年 8 月開始,租金卻悄然普漲。"充了 50 分鐘,要了我 6 塊錢 …… "△某網友在 11 月 20 日租借了 50 分鐘共享充電寶,平臺收取費用 6 元。最近,很多網友吐槽共享充電寶漲價了。而有些網友則表示,這是市場行為,很正常。
  • 認購它一年淨賺十幾倍?上當者遍布15省
    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要布局超過480萬個充電樁,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需求,而目前充電樁的保有量還不足百萬,行業發展空間巨大。這巨大的「蛋糕」也被一家自稱是「上海順騎共享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給盯上了,他們打著「響應政府號召,提倡節能減排」的旗號,做起了所謂「共享充電樁」的買賣。這家公司聲稱,投資人只要認購充電樁,一個月就能回本,一年淨賺十幾倍。
  • 瘋狂漲價後,共享充電寶就能盈利嗎?
    作者:李東耳共享充電寶又漲價了。從推廣時的一小時免租,到現在部分場合一小時兩位數的租金,共享充電寶正朝著高檔奢飾品的方向策馬揚鞭。,在共享充電寶領域,目前,已經形成由街電、小電、來電、怪獸充電組成的「三電一獸」控制的市場格局,據艾瑞諮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三電一獸」共佔有84.9%的市場份額,街電以28.6%的市場佔有率位列行業第一,小電科技以27%的市場份額暫列行業第二,來電和怪獸分別佔有25.1%、15.6%的市場份額。
  • 共享充電寶盈利一年多,仍在生存線掙扎?
    是共享充電寶企業韭菜割得太兇,還是需要資金開拓更多創新業務,亦或是共享充電寶從未走出困境?那時候,共享充電寶還是按照第一個小時免費,此後每小時1元的標準收費,在如今最低2元一個小時的標準下,每臺充電寶機櫃回本的時間減半。成本低、回本快,規模還在擴張。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布《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市場全年用戶規模達到1.5億人次。
  • 充電寶開啟搶錢模式:告別1元時代 最高漲到10塊錢/小時
    對於高傑而言,共享充電寶的問世,簡直是救命般的存在,且早期1塊錢/小時的價格也不貴。圖/視覺中國但就在最近,他發現各家共享充電寶紛紛漲價,大多要4元/小時、每24小時上限20元,相比之前翻了4倍。「太不划算了,用不起」,高傑決定自己背充電寶出門。 興於補貼,殤於漲價——帶著「偽需求」帽子出生的共享經濟,幾乎都無法擺脫這個魔咒。
  • 小電、怪獸等充電寶不斷悄悄漲價,誰來規範共享充電寶價格亂象?
    據公開報導,共享充電寶在2019年7月份已經有過一次漲價,結束了長達4年的1元時代,漲到了2元每小時。由於用戶習慣已經已經養成,各大充電寶運營商掌握了一定的議價權,企業也需要盈利,似乎合情合理。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很多消費者們注意到不同的場景共享充電寶的收費標準各有不同,其中有的品牌充電寶悄無聲息的漲到高達到5-10元每小時,共享充電寶企業不斷的漲價已經讓消費者有所牴觸,漲價背後緣由為何,漲價亂象幾時能休?漲價亂象屢見不鮮在2019年下半年,多家充電寶品牌告別「1元/小時」,紛紛上調價格,現在4-5 元/小時的情況也很常見。
  • 共享充電寶的西西弗斯困局
    文/王新喜在美團殺進共享充電寶行業之後,共享充電寶行業也迎來了第一股。日前,浙江證監局披露,小電科技已與浙商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創業板掛牌上市。在筆者看來,小電的上市,並不意味著共享充電寶行業迎來了曙光,而更可能意味著行業進入了更加焦灼的競爭局面。從共享充電寶被推上風口到今天,已有三年之久。
  • 最高漲五倍 共享充電寶變「吞金獸」 你還會用嗎
    但宋向清也表示,由於共享經濟領域很多屬於新生事物,許多法律問題沒有在法律條文中體現,導致部分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經濟出現監管不到位、監管力度不夠等。因此,加大監管力度、加強監管效果是必由之路。誰在悶聲發大財共享充電寶是搭著「共享經濟」概念的東風起飛的。
  • 王思聰打賭,共享充電寶能成就吃翔,三年了,共享充電寶怎麼樣了
    王思聰在朋友圈說:「如果共享充電寶能成,我直播吃翔,立帖為證。」三年過去了,陳歐的共享充電寶怎麼樣了,吃瓜群眾最關心的是王思聰到底能不能直播吃翔。上線不到5個月註冊用戶超過10萬,銷售額達到2000萬,團美網後來更名為聚美優品,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投資200萬元。2011年3月,聚美優品成立不到一年總銷售額突破1.5億,獲得了紅杉資本千萬元的投資。
  • 共享概念過氣了?共享充電寶悄悄關閉、共享睡眠艙被叫停……
    尷尬的共享充電寶緊隨共享單車風口而來的共享充電寶,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也相比其它共享項目贏得了更多的關注,拿到了更多的資金。但不管創業者和投資人怎麼信心滿滿,共享充電寶絕對算不上剛需。很多共享充電寶公司都在宣揚一年內鋪千萬臺甚至更多的充電寶,但縱是如此,單靠一家公司做到讓用戶隨用隨還,目標還是太龐大了。目前,我們更多的是在KTV和各類餐廳、飯店、火鍋店等看到共享充電寶,其它地方近乎毫無蹤影。
  • 速綠共享充電寶被投訴:歸還屢次失敗 租金直接被扣光
    你覺得共享充電寶方便嗎?  出門在外,手機電量不足,沒帶充電寶或者數據線怎麼辦?共享充電寶可以為你解燃眉之急。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流量陷入了冰點。幸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隨著線下實體商業的恢復,共享充電寶的需求量又重新升溫,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止今年第二季度末,上半年的共享充電寶活躍用戶已經回復到疫前的規模。
  • 泰州共享充電寶漲價!網友認為:太貴是搶錢!您贊同嗎?快看呀!
    泰州共享充電寶隨意漲價!您還會用嗎?網友認為:太貴是搶錢!您怎麼看呀?具體是什麼情況呢?下面,我們快來一起了解一下喲!大家還記得手機共享充電寶開始投放時是1元/小時的「白菜價」,可現在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則突然漲價,讓不少泰州人直呼用不起!大家會問:現在泰州的共享充電寶價格如何?
  • 偽風口翻身記:被嘲笑的共享充電寶與被質疑的在線教育
    據聚美優品財報,2017年至2018年,其電商業務營收從56.3億元下降至33.6億元,以街電業務為主的「服務及其他」部分收入1.8億元上升至9.3億元,佔總收入比例從3.1%上升至21.7%。 此外,多方信息顯示,美團點評也正在全國各地區大力布局共享充電寶業務。
  • 比給特斯拉充電還貴!15分鐘5元錢,你還用得起共享充電寶嗎?
    但近來,共享充電寶越來越貴了,據了解,目前市面上共享充電寶價格多為1.5元/半小時、2元/半小時。在景區、影院等區域,價格更高,有的是2.5元/半小時,景區則是4元/半小時,甚至10元/每小時。相較當初面世時1元/小時的"白菜價",現在的價格讓很多網友直呼"無法接受"。
  • 共享充電寶或被植入木馬病毒!某些品牌手機竟也暗中植入木馬
    除了共享充電寶有給手機植入木馬病毒的風險,金立品牌的手機竟然暗中給手機植入木馬病毒,牟利近3000萬!圖 / IC photo(資料圖,圖文無關)你「信任」過共享充電寶嗎?近日,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重要提醒:警惕身邊的共享充電寶陷阱。
  • 難回一元時代的共享充電寶 你還愛嗎?
    偶爾出差需要用到共享充電寶的張媛在聽到新浪科技說共享充電寶漲價的事情後,發出了驚嘆和質疑聲。在她看來,一小時2元錢的價格是可以接受的,一小時6元錢未免有點誇張了。「一頓飯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大概能充一半的電吧!」張媛表示,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速度並不快。不少網友也有同樣的體驗,網友@暖一束花開-W 吐槽道,「關鍵充的很慢,半個小時充百分之十幾,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