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娛樂圈中,一夜爆紅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而大器晚成也是屬於常見的現象,這些演員沒有出色的外表,但有出眾的演技,經過歲月的沉澱,塑造過無數經典角色後終於被人知曉,王千源就是這一類人,22歲時有人說他只能演農民,38歲獲影帝沒人知道,一路走來有多艱辛?
王千源的演技水平是毋庸置疑的,金星曾在節目中說過:如果他在戲裡演配角,那觀眾看完可能都不記得主角是誰。和他合作過的劉德華、郭富城對王千源的演技都讚不絕口,可見王千源的實力如何。
王千源1972年出生於一個東北的藝術世家,他的父親是演員王早來,小時候的王千源並沒有想走父親的老路,但後來在父母的勸說之下,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只不過在中戲這樣的演藝學校,長相平凡的王千源並沒有受到太多關注。
王千源在畢業之後的演藝之路也非常坎坷,剛開始被分配到兒童藝術學院表現「大樹」「太陽」等等大自然中的景象。這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自然是很不滿,當時也有人嘲諷他說一輩子只能演農民,但是這句話也恰恰激起了王千源的鬥志。
在之後的歲月中演過自強不息的運動員、反派、農民等各種配角,16年的龍套生涯曾經只拿30元片酬。即使是在影片中的小角色,王千源也認真對待,為了演好殘疾運動員,他練習單手繫鞋帶一個多月,在影片的表演就像真的殘疾一樣。每接到一個新角色,都會仔細的研究劇本,每一個角色都有不同的特點,只不過雖然塑造的角色非常成功,但觀眾對他的印象始終不深。
直到2010年憑藉喜劇電影《鋼的琴》斬獲日本東京最佳男主角,一舉多得影帝的稱號,這也是這個獎項近十年來第一位華語影帝,那一年王千源38歲。在當時拍攝《鋼的琴》的時,王千源都把姜文導演的《獵槍》邀約推了。
這也是最讓人不可思議的,畢竟姜文可是知名大導演,而《鋼的琴》的導演只是王千源還未曾出名的學弟。可以說為了義氣或者一種擔當,王千源放棄了姜文的片約,人生就是這樣,越想得到反而會失去,而做好失去的準備時,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只不過王千源拿了影帝後依然沒有出名,因為那一屆的影后是範冰冰,人們只關注到了範冰冰,並沒有人知道王千源是誰。但是王千源對此並沒有很在乎,並沒有大肆宣傳自己活得了影帝,還是和從前一樣。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5年後,在王千源和劉德華主演的《解救吳先生》中演技爆發,和天王劉德華的對手戲令人印象深刻,他飾演的綁匪「華子」兇辣狠戾,特別是他的眼神直到現在還令人毛骨悚然。在劇中為了影片質量,劉德華要求真打,而王千源動起手來絲毫也不含糊,一個要真打,一個也真敢下手。
憑藉「華子」這個角色,王千源的知名度開始打開,在之後的演藝事業中順風順水,和郭富城合作的《破·局》、和包貝爾主演的《大人物》都讓他大受好評,但是成名後的王千源卻說「別把我封神」。對於別人對他的評價,他更在乎的則是自己的演技。
有人說王千源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出道多年才大火,也有人說王千源並不算大器晚成,畢竟在40歲之前拿到東京影帝的沒有幾個,而且能拿到這個稱號的演員也不是很多。那麼你認為王千源是大器晚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