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李家,一向低調卻又無處不在,港人的生活離不了李家,香港也被戲稱為「李家的城」。
但就這樣一個雖然低調、但又無處不在的李家,影射李家的作品卻不多見。大家耳熟能詳的,當屬梁鳳儀所作的《大家族》,裡面寫到李嘉誠的髮妻莊月明坐輪椅有些殘疾,對於莊月明蹊蹺死因也作了一些描述。
文學作品如此之少,影射李嘉誠的港劇就更少了,今天就和大家來說一說,影射李嘉誠的那部著名港劇《珠光寶氣》。
作為2008年無線臺慶大劇,《珠光寶氣》可謂星光璀璨。關於劇中李嘉誠的扮演者,無線顯然是下了一番苦心的,不惜把遠在加拿大的嶽華也請了回來。
要說起來,真的沒人比嶽華更適合扮演李嘉誠了。嶽華入木三分的演技,演出了一個風度翩翩的李嘉誠,讓我們近距離地看到了李嘉誠的成竹在胸,」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的遠見。
劇中雖然沒像《大家族》裡對於莊月明之死作了詳細描述,不過還是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告訴了大家真相。劇中對於賀峰與賀哲男父子之間的矛盾衝突,幾次都可以看出,莊月明之死是父子之間的巨大鴻溝。這已經成為父子間不可逾越的障礙,這個話題不能提,一提的話,賀哲男就要翻臉。父子倆之間的對話,往往是以賀哲男的反問「我媽究竟是怎麼死的」而宣告結束。
對此,賀峰一直沉默。也讓觀眾明白,其實李嘉誠對於莊月明的死,持有愧疚;而對於外界傳聞的莊月明真正死因,李澤楷一直持有保留態度。
相對於宋世萬的囂張跋扈,賀峰的儒雅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但是,正所謂低調不是沒實力,恰恰相反,低調儒雅的人才更有實力。宋世萬最後慘敗於賀峰那一幕,成為無線劇集中的經典場景。
李嘉誠這一生的功與過,任人評說,他很少站出來回應,這也與他一貫低調的性格相符。這些年,大陸對於他的一些風評,他倒是很罕見地回應,大意就是對他不要「道德綁架」。曾經,大陸對於他的認識,是通過一次又一次大手筆的慈善捐贈,覺得他是個「愛慈善的成功商人」,現在大家明白,原來他賺走的錢更多,而且因為他的「悟盤銷售」與「公攤面積」,也是飽受人詬病。大家忽然發現,能夠站在商人頂端的他,也並非外表看來那般儒雅,關於做生意的手段,他也可以很強硬。
其實,不管如何,李嘉誠能夠從快要餓死的家裡走出,為躲避戰亂來到香港,繼而站穩腳跟,再到富可敵國,這本身就是一部傳奇。至於這其中,他運作了哪些手段,那肯定也是有的,不然也爬不了高位。他這一生,無愧一部傳奇,只是,曾經帶過太多光環的他, 下光環之後,還能不能保住以往的「光輝形象」,也有待商榷。
《珠光寶氣》可謂迎合了這一點。之前的幾十集,一直李嘉誠以往的完美形象,賀峰是一個厚道儒雅的商人,又風度翩翩,幾近完美,幾次救康雅思於水火之中,既高高在上,又不失人情,更是讓他的形象添增幾分觀眾緣。
當他吞併宋世萬的家產後,形象反而開始急轉直下,被綁架之後性格大變,懷疑妻子對自己不忠,不信任任何人,越來越與當初的完美形象拉開差距。
要說起來,無線的編劇也真敢寫。曾經在《創世紀》裡把影射劉鑾雄原型霍景良的結局寫得特別慘,跟著《珠光寶氣》裡,還是影射了劉鑾雄與何鴻燊的原型宋世萬結局也很慘,再跟著賀峰的結局也不好。不過,這部《珠光寶氣》已經算是影射李嘉誠的巔峰之作,無孔不入的港媒居然很少去碰李嘉誠的題材,也可能出於某種忌諱吧。
不管如何,我們還是很感謝無線這部大製作《珠光寶氣》,讓我們領略到了李家父子風光的背後一面,那些無法調和的矛盾,也讓他們更加「接地氣」,讓我們看到身為頂級富豪身上,也有著普通家庭的矛盾,將他們從雲端拉回地面,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到底什麼才是人一生應該追求的,到底什麼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
這些,也許才是TVB創作的本意。
不管如何,嶽華扮演的李嘉誠,的確是無線史上的經典。
曾經無線劇集風靡大陸,而今卻江河日下,再難拍出這樣有氣魄的佳作,連今年臺慶舞臺布置地都倍受詬病,不管如何,我們還是希望換了新老闆的無線,能夠青春煥發,帶給觀眾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