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某網站發帖稱"石家莊竟然還有1500、2500的底薪,這可讓人怎麼活啊。"原來他在找工作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工作,原本很有意向,一問卻被底薪勸退了。感慨之餘來網上發帖,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開始現身說法。由於疫情原因,今年的工作確實比往年難找,錢也變得難掙很多。還有人在留言稱"自己是一名幼師,一個月底薪也才1800"、"工作十年,工資才3800。"這些回復無不透露著生活的艱辛。
其實每個城市都有著它的最低工資標準。作為石家莊市2019年11月發布的最低工資標準中,最低檔為1580元。1500的底薪再加提成,一般的工作應該都可以超過這個標準。實際上,石家莊的最低工資標準在全國來說並不是最低的。作為西南地區,2019年四川省的最低工資標準為1550元/月,與石家莊市的最低標準差不多。雲南省三類地區最低工資標準為1350元/月。略低於石家莊市。
在華東地區,江蘇省三類地區最低工資標準則是1620元/月,上海市則高出很多,為2480元/月。東北地區目前遼寧省最低工資執行2018年標準,四檔為1120元/月。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一線城市最低工資標準較高,而其他城市普遍都在1500元左右,甚至還有1100元。在5月記者會上我們的總理也指出,在我國,尚有6億人每個月的月收入只有1000元。
1000元的月收入,假設一個三口之家裡有兩人掙錢,那麼他們每個月可支配的錢數也僅為2000元。很難想像他們在過著怎樣拮据的生活,這些錢要養家餬口,應對吃飯穿衣。2018年1月,網上一則視頻引起眾人熱議。
在南昌地鐵,一位年輕媽媽對孩子大聲的打罵,起因只是因為孩子玩車票的時候把它弄丟了。很多人都勸她,5塊錢的車票而已,補一張就好了。因為5塊錢就對孩子這樣打罵,這位媽媽顯得那麼不近人情。但是聽了媽媽的話,卻又讓人覺得心酸。媽媽說,"5塊錢好難掙的,我一個月才賺900塊錢。"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平時要帶著孩子,只能靠打點零工掙錢,一分錢難死英雄漢。在別人眼裡丟了沒關係的5塊錢,對她來說,卻是要積攢好久的費用。就這樣被孩子玩丟了,她怎麼能不生氣?
很多人都說,我周圍只要肯出點力的,收入都不會低,想不明白怎麼還會有人一個月才掙1000塊錢。他們不知道,在中西部的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當地人要麼靠天吃飯,一年的收入都是地裡的那點莊稼,要麼外出打工,苦於語言不通又沒有什麼技能,只能做著最髒最累卻收入最低的工作。他們根本租不起好一點的房子,每月花一兩百塊錢租一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對他們來說就是奢侈了。因為他們的全部收入,都要拿回家裡供孩子上學、供老人吃藥。
6億人在過著月入1000元的生活,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提高這些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大的挑戰。他們中絕大部分人並不是因為懶惰而不想工作,他們也想通過自己的勞動,去獲得高一點的報酬,來讓自己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如何提高他們的收入?幫助他們找到適合的工作至關重要。在擴大就業的前提下,提高對他們的工作技能的培訓,讓他們可以勝任更多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工作。多方面尋求新的就業思路。包括自助創業、靈活就業等,在一些新興行業,也加大宣傳培訓。比如月嫂等高薪職業,完全可以用過集中培訓,分散就業來實現收入的增長。
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是我們國家的期望,政府的任務。幸福生活的前提之一就是可以吃飽穿暖,可以看的起病,上的起學。這一切的實現,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人們手裡有錢的時候,他才會想去聽一聽美妙的音樂會,欣賞優美的舞蹈。
我們還有6億同胞的未來並不是那麼美好,我們的國家也還在負重前行。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行動起來,發揮自己的一點光和熱。點點星光會匯成燎原之火,照亮每一個人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