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分歸來,我們人類啊,永遠是「胃腸的奴隸」

2020-11-22 澎湃新聞

原創 看理想編輯部 看理想

看過了「舌尖上的中國」,看穿了「風味人間」,對於美食紀錄片,我們還能抱有什麼期待呢?

《風味人間》第二季的歸來,還答案以驚喜。

不同於近幾年擅長以情感或場景作為主題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的第二季,食物終於再次成為了主角。

食物始終是平等的,差異終究來自於人。

對待同一種食物,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總有不同的態度。

這一季的《風味人間》共八集,每一集都找到了一個有趣的切口。而從切口看見的,是不同地域的人們作為「胃腸的奴隸」,對美食始終如一的熱愛。

第一集的切口,選擇了「甜」。

豆瓣網友評論,「一開始就比甜寵劇都甜」。

甜蜜,是一種讓不同的人都能會心一笑的體驗。然而,有人在意甜味背後的善良與溫暖,有人在意甜曾經意味著的權力與能量,有人則喜愛苦盡甘來的那口「回甘」之意。

01.

後廚裡的武林故事

《風味人間》第一季,講了太多故事,一併帶給我們太多關於美食的震撼與喜悅。

想必你還記得《山海之間》裡乘風破浪的鏢旗魚小哥。他迎著風浪,單手持魚叉站在船頭,連續三天只為追逐一條旗魚。旗魚「來無張弛,去無相辭」,且受驚後便難覓蹤影,小哥只有一次機會。

看準時機後的奮力一擊,水下鏡頭捕捉的衝擊感,大浪、風聲再配上激昂的鼓點音樂,一部美食紀錄片乾脆拍出動作大片的效果與視覺。

時隔一年有餘,《風味人間》第二季終於姍姍歸來。

這一季的開篇,鏡頭首先來到了尼泊爾米亞格迪地區的一處懸崖峭壁之上。人們深入險境,只為尋得一種甜蜜的古老食材,蜂蜜。

搖搖欲墜的藤梯懸空而置,身處於上的「蜂蜜獵人」不僅要適應高空作業的難度,還要與來自大自然的力量搏鬥。

與「甜蜜」這種滋味有關的故事,就這樣驚心動魄地開始了。

有趣的是,之後的故事雖然沒有如大自然中那般兇險,卻同樣波濤洶湧。

一位來自揚州的點心師傅,特寫下,只見一雙樸素的黑布鞋在地上踮了踮,以加速使勁,手旋借力按壓麵團。「麵團充分發酵,鬆軟不易成形,只有功力深厚的內家高手,才能駕馭自如。」

這哪裡是廚師日常,分明是武林中人的招式——不過倒也沒錯,只有長年累月跟麵粉打交道的高手,才能掌握這麵團的奧義。

發酵多一分嫌酸,少一分嫌硬,按壓的力道和時機也要剛好合適,才能使麵筋蛋白與水、空氣達成平衡,得到蓬鬆適當的麵團。只見師傅將手中的麵團一甩,擀麵杖一滾,麵團便撲面而來滾成了薄片。

整套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這是師傅多年累積的經驗和技藝,施展到了麵團上,每一個動作都是精準的拿捏。

酣暢淋漓的動作和畫面,背景裡鼓點激蕩的中式配樂也恰到好處。短短30秒,盡顯一股東方武俠的獨有韻味。

可是一部美食紀錄片,有必要用到武俠電影的拍攝手法嗎?

《風味人間》的總製片張平解釋道,這種「武俠片」的風格,是導演根據不同食物和人的特質,所選擇的拍攝方式。有些故事適合用武俠風格呈現,接下來也有一些內容,更適合用黑幫片的手法。

不過這位「武林高手」,做的到底是什麼呢?熱氣騰騰的鍋蓋掀開,謎底揭曉——是一塊不起眼的白色糕團。

它呈半透明的芙蓉色,吃起來卻異常綿潤甜軟,小小一塊油糕,竟能達到驚人的64層。這便是揚州早茶裡的常見點心,並稱為「揚州雙絕」的千層油糕。

大隱隱於市,看客一品,也能咂摸出《食神》《中華小當家》的意味。

緊接著,影片轉而講述另一種國外甜點,土耳其甜點皇冠上的明珠——「巴克拉瓦」(果仁蜜餅)。

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甜的食物,飽含糖分的層層酥皮,包裹著開心果等堅果碎,出鍋前還要淋上滿滿一大勺的糖液,幾乎將甜發揮到了極致。

兩種東西方甜點的銜接與對比,背後折射出的是不同的審美與文化,以及人的處世哲學。

東方甜點口味上往往含蓄,不那麼激烈,就像我們中國人喜歡春風化雨、不動聲色。但西方甜點卻不同,它是張揚外放的,民族個性也是如此。從食物中,你很容易能體會到這種差異。

這樣的例子,在這一季《風味人間》裡還有很多。比如日本人吃螃蟹,要把螃蟹處理得精緻到變態:而美國人吃螃蟹,則是只取其中幾塊肉,剩下的都不要,其中就包括中國人最不能忍的膏和黃,聽著就可惜。

再比如,同樣是蛋與肉泥的結合,英國人用肉裹上蛋油炸,罪惡美好;而在武夷山區,主婦卻能快速地將肉放到蛋黃的內部,看著是蛋,咬開又肉香四溢。

難怪《風味人間》的總導演陳曉卿感嘆:「這是多麼有趣的南轅北轍。它不僅代表著人們的食物智慧,也暗含著他們各自的生活哲理,對人生,對天地認知的不同。」

02.

回甘是最悠長的甜味

第一集的主題雖然是「甜」,50分鐘裡,卻並不只執著於直白地勾起觀眾對甜的味覺,而是盡力呈現甜的春風化雨、浸潤如絲,只覺「糖消弭於無形,蹤跡縹緲」。

開篇就先從人類獲取糖分最古老的方式開始,講懸崖取蜜、講甘蔗製糖。

原來,糖和甜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樣唾手可得。曾經一度因產量稀少、難以獲得,而成為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

那人們為何還執著於甜的尋覓?

糖分容易吸收,在食材資源相對匱乏的古代來說,是一種極好的能量來源。甜味與糖分,還能促使人腦分泌大量多巴胺,帶來幸福和愉悅。

當然,發展至今的糖不再僅僅是一種能量的補充。如今她不僅能為甜食注入靈魂,進入烹調的江湖,更是大展身手。

在許多常見的菜餚中,糖都是無比重要的存在。而對於糖的用量、時機及火候掌握,中國不同地區千差萬別。

有意思的是,《風味人間》這一集裡並沒有過多討論我們印象裡偏「甜口」的菜系,比如江浙菜和粵菜,而是選擇了川菜作為切入。

當人們對於川菜的印象早已固化為麻、辣和重口,誰能想到,糖與甜才是其中最畫龍點睛的一筆——

無論是「小荔枝口兒」的宮保雞丁,還是魚香肉絲,酸甜、鮮香,配料只有簡單的糖、醋、姜、蒜、泡椒,卻能調和出近似荔枝和魚的味道。這便是川菜的精髓,複合味,而糖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調料。

但最精妙的設計,其實在結尾。

誰能想到,整整一集甜的結束,是用苦瓜收尾。

最後一種甜,是為「回甘」。

很多中國食材,入口的第一感覺並不能算是「好吃」。比如苦瓜、橄欖、油柑和陳皮,它們含有一些苦味物質,直接吃起來苦澀難耐。

但經過中國人的巧思處理,再加上時間的沉澱,苦瓜排骨湯、醃橄欖、醃油柑……在苦味的表層之下,綿長的後味裡,總能品出一絲絲甜味,這種感覺常被稱為「回甘」。

英國茶往往靠大量的香料來進行調味,而評判中國茶的一個重要標準,則是回甘。好茶初入口時略顯苦澀,但隨著時間推移,甘甜滋味慢慢佔滿整個口腔,口齒生津。

大概只有中國人,才能真正理解「回甘」的意味。

張平說,「『回甘』是東方文化語境下才有的概念,西方沒有這個說法,在翻譯時,我們甚至都找不到對應的英文單詞。

回甘到底是什麼作用機理產生的,還沒有被完全弄懂。這究竟是一種幻覺,還是一種真實存在。可能這就是我們東方人對甜的更高一層次的理解吧。」

03.

不變的,是我們對美食殊途同歸的熱愛

這幾年的美食紀錄片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多數類型往往像命題作文,選擇一種情感或是場景作為主題,由此來選擇食物。

八年前《舌尖上的中國》曾讓人驚豔,對食物的光影特寫,飽含情感的解說詞,挖掘人文歷史,小人物的情感故事,這種美食與人文的固定結合,也幾乎成了現在美食紀錄片的一種「政治正確」。

然而有些卻過猶不及,只一心想著充沛感情,反而忽視了食物本身,美食紀錄片多了幾分說教和乏味。

如何平衡人的故事與食物之間的比重,一直是美食紀錄片面臨的巨大難題。

在《風味人間》第二季開播前的5個小時,陳曉卿發表了一篇自述。

他坦言,在當下美食紀錄片怎樣還能給觀眾帶來驚喜,如何擁抱新事物,對他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伴隨著無數糾結,在新的一期節目裡,我們在製作手段上做了一些新的嘗試,但我覺得這不值一提」。他沒有講鏡頭和畫面的提升,也沒有講那些驚心動魄畫面背後的艱辛和不易,而是強調「我更在意的是不變的部分」。

不變的是什麼?第一集中「甜燒白」的故事,或許就是對這個問題的解答。

甜燒白是四川傳統的「九鬥碗」之一,也是宴席上的壓軸大菜。故事就從鄉廚夏偉準備一次鄉間婚宴的菜餚開始。

比起那些高級餐廳裡的主廚,鄉廚顯然更粗獷、更顯「野路子」。夏偉準備一道菜,要從食材處理的最源頭,殺豬開始。捉豬、放血、殺豬、拔毛、處理乾淨,再挑選出最合適的部位。

燙淨豬皮,豬肉切成連刀薄片,九分肥一分瘦;夾好紅糖片,澆上糖油,拌入糯米,蒸製後出鍋。一碗熱氣騰騰的甜燒白出爐了,白肉油脂盡處,與清甜的糯米融為一體,口感又沙又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種「無肉不歡」的罪惡快感。

待鄉宴「流水席」接近尾聲,喜慶而美味的甜燒白作為壓軸,終於被端上餐桌。

杯盤盡掃,主客言歡過後,鏡頭特寫對準了夏偉的面龐,緊繃了幾天的他終於鬆了一口氣,露出幾分笑意。一位鄉廚的志得意滿,莫過於此。

甜燒白的故事結束了,但即便不是四川人,也能在其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中西混雜的婚禮習俗,「掌聲鼓起——」一口鄉音、接地氣的司儀,露天灶臺,鄉土社會裡緊密的親緣關係,現代與傳統的碰撞……

這是當下真實的鄉村生活,不是單純田園牧歌式的歌頌,沒有過於刻意的煽情,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陳曉卿曾在採訪裡說:「美食背後總有故事不斷發生,透過美食你能看到歷史、社群、情感。我們不應該因為走得太快,就忘了曾經打碎的東西。」

沈宏非在陳曉卿的隨筆集《至味在人間》的序言裡寫到,(陳曉卿總是能)在城市裡發現鄉村,在鋼筋混凝土裡翻出泥土。

這或許正是《風味人間》能夠打動人的原因。

裡面不乏各種新奇高端的食材,技藝精湛的大廚,保留著傳統習俗的少數族群,各種讓我們大開眼界的內容。但裡面總會用不少的篇幅,去講述那些尋常而平淡,熟悉卻又難以察覺的日常生活,並透過美食,去發掘背後的地理、歷史、人情、社會……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說,「文化是依賴象徵體系和個人的記憶而維護著的社會共同經驗。每個人的『當前』,都是整個民族的『過去』的投影。」這些共通的生活、情感和記憶,組合起來,便構成了我們的文化。

《風味人間》又往前走了一步,把這種對生活、對人情、對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擴展到了全世界。

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普通勞動者、廚藝大師,都成了《風味人間》的拍攝對象。

總製片張平說:「家常食物有家常食物的溫暖;珍貴的食材,也凝結了很多人的心力和智慧,它也有自己的價值和美好。從這個角度來看,普通人和大師我們都是一視同仁的尊重。只不過普通人我們往往會講他的偉大,而大師卻選擇去講述他的平凡。」

尼泊爾昌泰爾族的「蜂蜜獵人」,需要冒著生命危險從懸崖上採摘崖蜜,這是世界上獲取難度最高的蜂蜜,片子卻沒有過多渲染驚險和獵奇。

鏡頭只是轉向了這一家人的晚餐,剛剛獵取的甜香蜂蜜,被塗抹在了古隆麵包上,甜香醇厚,只需一勺,平常食物便煥發光彩。糖分給了這家人慰藉,小女孩咬著麵包,手背抹了抹沾在臉龐的蜂蜜,一臉滿足。

這種愉悅在影片中還有很多,甜點製作升級的伊斯坦堡小哥,捕撈海膽的馬來西亞巴瑤族人,香港燒豬作坊的師傅……人種和族群不同,在辛勤過後品味美食,他們臉上卻都洋溢著相似的笑容和幸福。

這便是陳曉卿所說的「不變的東西」,除了對專業主義精神的仰視,「在參差多態的生活方式中,尋找人類對美食殊途同歸的熱愛,依舊是我們紀錄片的主題。」

撰文:奶酪

編輯:貓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2》豆瓣9.4分歸來,我們人類啊,永遠是「胃腸的奴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帳號:看理想 ID:ikanlixiang 原創:看理想編輯部 撰文:奶酪 編輯:貓爺 原標題:「豆瓣9.4分歸來,我們人類啊,永遠是「胃腸的奴隸」」未經授權,請勿隨意轉載。看過了「舌尖上的中國」,看穿了「風味人間」,對於美食紀錄片,我們還能抱有什麼期待呢?
  • 王者歸來!《進巨》最終季開篇9.9,巨人滿天飛,人類戰爭打響
    豆瓣9.9,《巨人》「殺瘋了」第一季播出之後,筆者在各大平臺看到的評價大多都是比較好,特別是豆瓣評分更是從9.7一路「殺」到了現在的9.9分,目前的評分甚至還要高於前幾季,MAPPA的開篇算是打響了。目前IMDB的分數是9.4分,不過評價的人數相對較少。
  • 豆瓣9.7分! 《風騷律師》歸來再獲逆天高分
    豆瓣9.7分! 《風騷律師》歸來再獲逆天高分金羊網  作者:龔衛鋒、李依桐  2018-08-26 豆瓣9.7分!第四季開篇評分追平前三季金羊網記者 龔衛鋒 實習生 李依桐《絕命毒師》的衍生劇《風騷律師》第四季仍在延續系列的「神作」之旅,開播就拿到了9.7分的豆瓣高分!這一季將上演系列的關鍵轉折:折磨了男主角吉米三季的哥哥查克突然死亡,而「紅心吉米」正在逐步演化成「黑心索爾」。
  • 歷史上100部逆天電影,全部豆瓣9分以上
    所以說,親情是人類永恆的羈絆,而我們都願深陷其中。作為一部科普類紀錄片,它一樣落腳於人類命運的關懷,用真理和事實來引導我們探索、敬畏大自然。《被遺忘的時光》豆瓣:9.4分《霸王別姬》豆瓣:9.4分震驚、悲憤之餘,人類更應該想想:我們還能做什麼?
  • 最高9.9分!這10部豆瓣9.5分以上的自然紀錄片佳作建議收藏!
    作為一個紀錄片迷,今天為大家推薦10部豆瓣評分9.5以上的自然紀錄片,這10部絕對是精品中的精品,值得收藏。1. 地球脈動豆瓣:第一季9.7分,第二季9.9分。該紀錄片中,從上帝的視角審視地球,把各種生物都呈現在我們眼前。2.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豆瓣:9.8分)讓你全方位認識不同的7大洲,感受不一樣的精彩。3.
  • 第一季豆瓣9.7分,續集9.9,這部紀錄片,我想要和很多人類一起看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耗資高達800萬英鎊(7000多萬人民幣),整個攝影團隊走遍七大洲耗時4年時間才完成拍攝 豆瓣更是高達9.7分,10年後的2016年第二季,評分不僅沒降反而攀升到9.9分,這樣的神作看上一百遍也不嫌多
  • 豆瓣9.9分,BBC最棒的5部紀錄片,承包孩子整個暑假
    《地球脈動2》 豆瓣評分:9.9 抽一個周末,補完這部9.9分的神片。:9.5集數時長:共4集,單集片長50分鐘播出時間:2020年1月22日 啊! 害。 黑猩猩不要面子的嗎?人類存活在這個星球上的時間,僅有半分鐘而已。 地球沒了人類依舊會旋轉。 人類之前有生命,人類之後,依然會有生命。」 希望借著這趟世界之旅,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生命之美,也能懂得保護環境的意義。
  • 盤點今年豆瓣9.0分以上的「十大美劇」,你都追過嗎!
    毒梟 豆瓣9.5分 imbd分8.0分網飛的頭牌究竟是哪一部?小編也只能攤攤手表示不知道。動則上億的、跨越7個國家、實現人類最偉大夢想不再孤獨的溫暖力量《超感獵殺》;以孩子們的演技硬生生創造了一個新型類型電視劇的《怪奇物語》。如果你問網飛,「你們最好的劇集是哪一部?」我想網飛的編劇們一定會沉著地微笑著說「最好的永遠是下一部。」
  • 豆瓣9.4!除了十大超高分美劇,Netflix的紀錄片也堪稱神作啊!
    真是有才任性啊!小學生都演得這麼好,Netflix連上三季,口碑收視雙高,這部成為流行文化之一的劇集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該劇是根據哥倫比亞毒梟巴勃羅·埃斯科巴(Pablo Escoba)的真實故事改編。這部劇就是一部毒梟史詩,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
  • 豆瓣9.0,值得你刷5遍以上的神作(假期必看啊啊啊!)
    今天來給大家推薦一些小眾紀錄片呀~沒有一部豆瓣9分以下的!這幾天為大家選出了我覺得最棒的12神作級別「人生必看」級別的紀錄片。畢竟眾所(不)周知,我是一個很狂熱的紀錄片愛好者。好了好了,知道你們在家都不想學習。
  • 豆瓣9.4,HBO神劇歸來!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曾說:「人類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我們的力量和智慧不對等,我們去操控身邊這些系統的力量要遠遠大於我們深刻理解這些系統的智慧」。也正是這樣的差距為開場的Delores提供了理論基礎,使她在這個數字世界中佔儘先機。
  • 歷史上50部逆天電影,全部豆瓣9分以上,夠你看一年!
    《阿甘正傳》豆瓣:9.4分《野鳥世界》豆瓣:9.4分《牡丹亭》豆瓣:9.4分《天鵝湖》豆瓣:9.4分《十二怒漢》豆瓣:9.4分
  • 豆瓣9分以上100部逆天電影,夠你看一年!(下)
    兄弟連,這支平凡戰士的頌歌和安魂曲,永遠迴蕩在人們心中。52.《二十二》豆瓣:9.5分我想,永遠沒有答案。82.《從海底出擊》豆瓣:9.0分戰爭並非只是英雄和打打殺殺,也是對人類意志的考驗。83.《搏擊俱樂部》豆瓣:9.0分
  • 這部豆瓣9.4分的《荒野間諜》,忍不住要跟娃一起看!
    提到自然紀錄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9.9分的《地球脈動Ⅱ》,9.8分的《人類星球》等,這兩部紀錄片海豚君之前都有分享過。
  • 要長見識開闊眼界看這6部電影,豆瓣評分都9分以上!
    定期和孩子一起看一部有意義的電影,真的不僅僅是為了看動畫片打發時間,推薦6部適合親子看的高分電影~家長們可以先做好功課哦~ 北極故事 (美國) 豆瓣評分9.1分
  • 11部逆天電影,全部豆瓣9分以上
    《機器人總動員》豆瓣:9.3分當一個機器人愛上另一個機器人,竟產生了比人類更美好的愛情一部可愛又感人的動畫電影《十二怒漢》豆瓣:9.4分在電影開始的十分鐘,編劇試圖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陪審團十一個人判定一個小孩殺父有罪
  • 豆瓣9.9!這部動畫我跪了……
    在豆瓣中,翻看評分最高的動畫,有一部絕對是不容小覷的。它就是《瑞克和莫蒂》,一經播出便被封為神作。前面幾季的豆瓣分數……9.7分以上,大家品一品有多厲害。而這個系列的第四季,目前也已經回歸啦!《瑞克和莫蒂》第四季真的是眾望所歸!
  • 佳片 | 我們這一天第二季 豆瓣9.9分
    目前到第二集《我們這一天》 第二季·開播豆瓣評分直接飆到9.9,目前9.7。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可見這部劇有多受大家喜愛。愛看韓劇的親們一定知道《請回答1988》這部神劇,有人說《我們這一天》就是美版的請回答1988。因為它們都足夠的煽情,足夠的感動。
  • 進擊的巨人上熱搜:全部9分+ 第四季罕見9.9
    ​​《進擊的巨人》最終季終於開播了,開播當天就上了熱搜,豆瓣評分高達9.9(目前降到了9.8分),在豆瓣平臺,這樣的高分實屬罕見,甚至有網友表示第一次在豆瓣看到有9.9分動漫!
  • 神盾局特工5:豆瓣9.3分給低了!
    豆瓣評分很猛,狠甩前幾部的勢頭,這也與第5季神秘的世界觀有關吧。而兇手就是下面這個噁心巴拉的貨,專門以捕食人類為生,外號「蟑螂」。並且地球已經被炸了,炸毀的其中一片碎渣就是此刻克裡人用來囚禁人類奴隸的地方,名叫「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