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後人往往將這段話縮成了5個字,那就是「富不過三代」,縱觀中國歷史,能打破這個「魔咒」的家族(企業)並不算多,根據2014年家族企業財富的數據顯示,我國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不過24年,能成功進入第4代的僅有4%。
但少,並不代表沒有,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家族,綿延2000多年長盛不衰,出了600多位名人,甚至連皇族都不如他們家,他們是誰?又是如何做到的?
裴氏家族,號稱中國封建歷史上最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自東周時期起,六世孫陵封為解邑君,從此去「邑」從「衣」,以「裴」為姓。從這以後,裴氏家族可以說是人才輩出,極盡輝煌,那麼究竟有多麼輝煌呢?我們直接上數據。
根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另外,還有164人封爵。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令世人驚嘆!
而這些,僅僅是裴氏家族在官場上的佼佼者,在其他各個學術領域,裴氏家族同樣人才輩出,比如開創「製圖六體」原則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他的創造為中國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他的代表作《禹貢地域圖》18篇,是中國第一部關於地圖學說的專著。
再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史學三裴」——「裴松之、裴駰、裴子野」,他們分別給《三國志》、《史記》、《宋略》作注,均史料翔實,流傳千古,開注史之先河。就連宋文帝劉義隆都不由得讚美道:「裴世期為不朽矣!」
那麼裴氏家族為何能夠「量產人才」,並且綿延2000多年長盛不衰呢?
其實早在3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顧炎武就已經在探究裴氏家族興隆的原因,他最後總結出了3點,分別是「聯姻、世襲和自強不息」,下面我們就從這3點來細細分析。
首先是聯姻和世襲,上文中提到,裴氏家族中出了3位皇后,4位太子妃,2位王妃,可見裴氏家族通過婚姻與皇家結成了親戚關係;同時,裴家還有164人封爵,這些都有利於促成裴氏家族後輩在政治中顯露頭角,為日後繼續維持家族影響力奠定了基礎。
其次是自強不息,這裡的自強不息,可以從裴氏家族的家風、家規、祖訓來說,他們世世代代都重視教育,在裴家,他們規定「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準進入宗祠大門」,這項規定頗有「虎爸熊媽」的味道,但同時也能看出,裴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這種高壓環境中,裴家不出人才都難。
時至今日,裴氏家族所在的裴柏村都保留著重視教育的傳統,家家戶戶門樓上都寫著「耕讀傳家」的大字來告誡子孫後代。正是這種對教育的堅持,才讓裴氏家族綿延2000年長盛不衰,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參考資料:《千年榮顯的裴氏家族》